稿件搜索

以汽车产业“链”出经济新动能

  龚梦泽

  产因城强,城因产兴。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主题,各自发展又相互交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近年来各大城市积极发力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力图抢占先机,构建起世界级的“汽车城市”与“新能源汽车之都”。

  由于具有链条长、创造就业和税收多、带动创新能力强等特点,汽车产业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经济的心仪之选。相比于深圳打造从原材料供应、核心零部件制造到整车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生态,上海积极吸引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总部落户、搭建总部经济高地,北京在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等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等方式,安徽选择了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了差异化的数智产业发展策略,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实现了“超车”。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安徽汽车产量达150.6万辆,同比增长46.7%,占全国比重的10.8%,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62.1万辆,同比增长81.4%,占全国比重的12.6%,居全国第2位。

  笔者认为,安徽汽车产业能够实现全面爆发的原因,主要得益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强大的科研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首先,安徽自身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建立了整车、发动机、车身、底盘、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的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了以合肥、芜湖为“双核”,蚌埠、宣城、安庆、马鞍山等多点联动的产业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供需对接和双招双引的实施,借力长三角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征的“4小时产业圈”,安徽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促进了整车与零部件的协同发展。

  其次,安徽也汇聚了强大的科研和学科优势。安徽汽车人才培养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合肥工业大学,是国内最早开设车辆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汽车工业三分天下,合肥工大独占其一”曾称誉业界,这座中国汽车工业的“黄埔军校”,培育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此外,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中电科等38所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也为安徽乃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推动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赋能。为厚植营商“沃土”激发经济活力,安徽不仅建立了由省领导牵头负责的十大新兴产业省级专班推进机制,还出台了《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重点举措》等政策举措。此外,安徽还在今年3月份施行了全国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安徽“关键零部件—整车—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变革中寻找新定位,安徽的“首位产业”正以昂扬的姿态破浪前行,“C位出道”的汽车“皖军”必将更加精彩。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