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地方政策再加码 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

  本报记者 寇佳丽

  人形机器人赛道再迎利好消息。2月2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在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将发布相关专项政策。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深圳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布局上具备前瞻性战略眼光,做大做强的信心与信号非常强,有助于吸引人才和企业聚集,为全产业链在深圳快速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一段时间以来,地方政府频频出招。例如,2024年12月份,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杭州市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同年7月份,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创建国家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

  记者梳理发现,去年以来,各地政府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出台的相关增量政策也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

  “地方政策的特色化、细致化,既是人形机器人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之一,也是促进该产业‘加速跑’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方向之一,预计后续会有更多支持举措出台,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力。

  人形机器人是当前世界机器人领域最活跃的细分赛道,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我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据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发布的报告预测,2030年中国相关市场规模有望达到千亿元级。

  截至目前,国内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技术创新、企业布局、市场规模等多方面均打下良好基础。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主营产品名称包括人形机器人的A股上市公司达50家。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间,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对人力的辅助或替代。相关产品在工业生产、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应急救援等领域大有可为。

  谈及产业今后的努力方向,张孝荣表示,建议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促进技术、产品和应用的融合发展;建议企业结合自身研发积累,在深入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差异化产品并快速迭代优化。此外,还要完善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系统集成等环节的有效衔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