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七部门发文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

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

  本报记者 韩 昱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3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 教育部 科技部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 国家版权局 中国科学院关于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领域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明确了16项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对经营主体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

  《意见》提出“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激励创新生态和服务国家战略等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机制通过市场供需决定价值,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向高价值领域流动,提升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华德榜创始人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表示,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及交易机制能精准体现知识产权价值,规范交易行为,提升流通效率,激励创新,还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知识产权滥用。

  在“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部分,《意见》提出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指导金融机构提高自主评估能力”“鼓励知识产权保险、信用担保等金融产品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知识产权转化的作用”等。

  据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以合法拥有的知识产权,如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此制度的设立,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紧张问题。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金融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其中,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555.7亿元,同比增长33.4%;累计发放贷款户数26545户,同比增长23.4%。

  于晓明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助于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降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宋向清认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助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技术转化、提升企业估值等。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比增长33.4%,表明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融资的可获得性显著提升。

  此外,今年3月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深圳市、宁波市等地开展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工作。其中,针对“评估难”问题,鼓励商业银行对于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通过内部评估或者银企协商形式确定价值。

  “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既赋予了银行更多自主权,又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了知识产权价值。”宋向清表示,未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深度对接,释放知识产权融资潜力。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内部评估或协商定价,缩短审批周期,满足中小企业“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银行可结合自身风控模型和行业经验优化评估标准,利用大数据、AI技术建立智能化评估工具,提升精准度。

  “持续开展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内部评估试点意义重大。”于晓明表示,对银行而言,能减少外部依赖,提高评估自主性与效率,优化信贷和风险管理;对企业而言,可降低融资成本,加快融资速度。从市场层面看,可以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