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301195 证券简称:北路智控 公告编号:2025-14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为公证天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未发生变更。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R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R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总股本132,069,840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5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R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1、公司的主要业务
公司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通过将物联网、数字孪生、软件、人工智能、通信等核心技术深度融合于工业制造全流程,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与智能化协同,最终构建成工业领域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基于煤矿行业对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政策导向的强力支撑及其在工业智能化进程中的领先优势,公司持续深耕煤矿垂直领域,打造了行业标杆级解决方案。伴随国家“两化融合”战略深化与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公司正加速布局非煤矿山与化工领域,通过技术迁移与场景适配,推动传统工业向数据驱动型智造范式演进,全面助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
2、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
公司在智能矿山领域的主要产品为智能矿山信息系统,包含如智能矿山管控平台、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智能辅助运输监控系统等,是公司根据下游客户具体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自主开发系统软件、硬件设备并外购少量第三方组件后所集成。智能矿山相关信息系统整体架构一般分为设备感知层、网络传输层、生产执行层以及平台应用层四大层级,能够覆盖从全面自主感知、高效信息交互、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到智能分析决策的完整流程。
公司依托自身在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研发中心等方式不断进行企业技术升级、延伸,实现了在危险化工品生产领域、非煤矿山领域的技术借鉴和拓展,确保通过“强链+延链”的方式实现公司业务的高效可持续成长。公司目前的产品体系如下:
图1:井下一体化通信系统架构
图2:人员精确定位系统软件产品
图3:矿用智能化巡检机器人系统
图4:无人驾驶矿卡(试验项目阶段产品形态)
3、行业情况
公司专注于工业互联网领域,通过将物联网、数字孪生、软件、人工智能、通信等核心技术深度融合于工业制造全流程,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与智能化协同,最终构建成工业领域的智能化生态系统。公司软件涵盖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两大类,以自主研发的软件为核心,硬件为载体,为客户提供综合型、系统性的解决方案。2024年8月,公司获得CMMI最高级别5级认证,标志着公司在软件研发成熟度和项目管理水平上已达到国际高标准。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智能矿山行业——煤矿智能化
智能矿山是指将以工业物联网为核心,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矿山开发技术、装备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面自主感知、实时高效互联、自主学习、智能分析决策、动态预测预警、精准协同控制的矿山智能系统,能够实现矿山生产的全流程智能化运行,最终实现矿山生产的安全提升、减员增效、节能降耗。
中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能源需求与消费规模持续攀升。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5年2月发布的中国算力预测报告,2025至2030年间,数据中心用电量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预计达到25%,至2030年该领域用电量接近万亿千瓦时,成为全国单一耗电规模最大的行业。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尚未突破瓶颈,叠加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煤炭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担当主力发电能源的角色。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达47.6亿吨,同比增长1.3%;煤炭进口量5.4亿吨,同比增长14.4%。国际能源署(IEA)《COAL 2024》年度报告进一步指出,2024至2027年全球煤炭需求将持续上涨,峰值达到88.73亿吨,其中中国煤炭需求总量将在2027年攀升至50.05亿吨。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支撑,煤炭“压舱石”的战略地位难以撼动。这一角色不仅是资源禀赋的必然选择,更是保障能源供应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关键所在。
国家高度重视煤矿智能化发展,近年来密集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构建起“国家顶层规划+标准规范+财政补贴+地方配套”的完整政策体系,为行业高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措施涵盖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设计。 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矿山安全生产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智能化示范煤矿;2025年实现大型煤矿及灾害严重煤矿基本智能化;2035年推动各类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二是完善标准体系。国家出台《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智能化示范煤矿验收管理办法(试行)》《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智能化矿山数据融合共享规范》《煤矿智能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系统推进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填补煤矿智能化技术规范空白,构建科学完备的标准框架。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国家通过《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等政策,将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推广应用纳入矿山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并支持矿山机器人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与此同时,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各主要产煤省份积极跟进,出台细化政策与财税支持措施,进一步激发煤矿企业安全改造与智能化升级的内生动力,推动行业资本性支出持续增长。在下游需求稳定增长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下,煤矿领域智能化进程显著提速,发展速度已超越多数传统工业领域,正成为“两化融合”和工业互联网的典型样本。
智能矿山行业致力为客户提供“安全、减人、高效”的价值。我国煤矿绝大多数为井工煤矿,作业环境复杂,危险系数高,行业长期面临招工困难,只有不断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才能进一步保障煤矿作业和供应安全。作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基石,煤炭行业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实现了从人工和半机械化到自动化的转型,现今正处于向智能化变革的趋势之中。煤矿生产作为整个煤炭工业的核心,融合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新技术赋能煤炭开发利用,才能够实现更大程度的少人化、无人化操作,进一步地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
(2)智能矿山行业——非煤矿山智能化
目前全国非煤矿山约3万多座,存在数量多、风险较高的特点。与煤矿相比,非煤矿山的智能化进程起步较晚。在此背景下,国家及各地方政府近年来不断出台各类政策,鼓励非煤矿山产业结构优化、核心场景智能化。此外,中大型规模矿山比例的进一步提升,也促进了行业对于智能化、信息化的需求,通过数字孪生、物联网、5G、AI等高科技技术,以实现“安全、减人、高效”的目标。
非煤矿山智能化政策在近年来呈现加速出台的趋势,未来有望承接煤矿智能化,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重要领域。目前已出台的主要政策如下:
(3)智能化工行业
智能化工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化工行业深度融合,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手段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和安全性的新型工业模式。智能化工历经基础自动化阶段、信息化阶段,目前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据思瀚产业研究院,早在2022年中国大陆的化学品销售额就占到了全球的44%,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化工产品生产国。中国拥有大量财务状况优良、生产规模庞大的化工企业,面临着提升效率、强化管理与安全的需求。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众多重大政策鼓励智能化工行业的发展。2021年3月,应急管理部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试点建设方案》,在危险化学品领域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提出实施规划三个阶段。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实现数字化转型成熟度3级及以上企业占比15%,培育20个标杆工厂和50个智慧园区。此外,国家和中央各部门陆续颁发了《危险化工品企业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十四五”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规划方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对于智能化工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山东、河北、江苏、云南等多地亦相继出台危化品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举措。
(4)智能机器人及矿山无人驾驶
近年来,机器人技术正以加速度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与社会生活,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矿山由于其高危险、场景封闭、政策支持、智能化发展相对领先等特点,成为智能机器人率先落地的具体应用场景之一。
早在2019年1月,国家煤矿安监局就制定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聚焦关键岗位、危险岗位,重点研发应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对每种机器人的功能提出了具体要求。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颁布《关于深入推进矿山智能化建设促进矿山安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机器人替代,到2026年煤矿、非煤矿山危险繁重岗位作业智能装备或机器人替代率分别不低于30%、20%。提升矿山机器人性能,加快完善矿山巡检机器人精准研判、作业类机器人自主作业、救援类机器人多灾种救援功能。丰富机器人应用场景,研究应用机器人集群协同调度,鼓励矿山企业逐工种、逐岗位分类制定机器人替代方案,做到能替尽替。
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在露天矿区已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提升生产效率、安全水平和智能化程度的关键突破点。相较而言,井工矿无人驾驶因地下环境复杂、危险,以及对资质和技术的高要求,目前行业仍处于研发和试验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商业应用。值得注意的是,井工煤矿及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保有大量矿卡和胶轮车,结合政策对矿山场景无人驾驶的推动,能够率先完成地下矿山无人驾驶研发并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的企业,将有机会抢占这一尚未开发的巨大市场,形成显著的先发优势。
随着政策的不断出台,矿山无人驾驶技术的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呈现“国家顶层设计+地方政策+标准协同”的立体化布局。早在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等八部委发布《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实现运输系统的智能化决策和自动化协同运行,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2024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二部门发布《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加快5G远程掘进、远程综采、无人矿卡等场景规模推广,推动5G与矿山行业系统融合,构建一体化数智矿山方案,建设一批5G矿山。2024年4月鄂尔多斯市发布《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构建全国领先“车路云一体化”矿用车应用模式。山西、陕西等省份也陆续出台验收/评分政策,将无人驾驶纳入智能矿山评分标准。在政策的助力下,矿山场景无人驾驶呈现加速发展的局面。
4、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能够覆盖感知层、传输层、智能应用与决策层三大层级的智能矿山领先企业,公司的软件实力、融合通讯、辅助运输、高精度定位、监控等关键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从2022年9月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首次发布《煤炭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报告》开始,公司一直位于煤炭行业信息技术企业20强榜单(其他信息公司)前三。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R否
元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R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R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R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R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详见本报告第六节“重要事项”,详细描述了报告期内发生的重要事项。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