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钊
“安全”成为贯穿2025上海车展全场的核心议题。从车企发布会到展台互动,从政策动向到消费者反馈,“安全冗余”“场景优化”“规范宣传”等成为关键词。这一转变的背后,是监管政策的刚性约束、行业标准的加速落地,以及消费者对技术边界的理性认知觉醒。
就在2025上海车展开幕前夕,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明确要求车企“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并强调需“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要求企业“严格依据《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命名功能,杜绝模糊或误导性表述”。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账号发文建议车企建立相关机制,帮助新用户快速熟悉并掌握智能网联汽车及其辅助驾驶功能的使用方法及禁止事项,以减少相关交通事故对品牌形象的不利影响。此外,企业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或功能命名及营销宣传中,不得暗示消费者该系统可以作为自动驾驶系统使用,防止驾驶人滥用风险。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指出,部分车企的“误导性宣传”已触碰法律红线。
随着监管层的密集发声,车企纷纷在车展前紧急调整宣传策略。在2025上海车展上,“自动驾驶”一词几乎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辅助驾驶”的审慎表述。在车展现场,多位观众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购车时已从“关注功能炫酷”向“验证实际可靠性”转变。
消费者对车企宣传的审视更加严格。现场某车企的销售人员称:“用户会直接追问功能的法律责任归属,甚至要求企业出具书面承诺。”这种变化将倒逼车企在营销中更加透明,例如明确标注系统适用场景、限制条件及应急措施。
在华为鸿蒙智行发布会上,“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被反复提及,其中,问界M8的暴雨AEB刹停演示、极氪9X的夜间盲区避让测试等均聚焦极端场景下的安全性能。
整体来看,车企不再单纯比拼硬件堆料,而是通过冗余设计和场景验证构建信任。例如,博世集团推出基于端到端模型的城区辅助驾驶方案,强调“以人类驾驶方式规避障碍”;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开碰撞测试直播,展示其在电池安全、车身结构等领域的硬实力。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面向新手推出智能辅助驾驶新手考试,旨在提升用户对技术边界的认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国唯一“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帮助公司在该领域树立更高的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长远发展,不能背离安全这一初衷,安全才是真智驾。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联合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汽集团股份公司等11家车企共同发起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守护行业健康发展。
“智能驾驶技术不可逆转,但安全将成为其普及的‘速度控制器’。”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秘书长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技术创新必须与安全风险防控并行,监管不是限制,而是行业成熟的必经之路,安全则是智能出行的基础。”
当政策、技术与用户需求形成“三角平衡”,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已从“谁的故事更炫”转向“谁的承诺更稳”。未来的赢家,必是那些在安全冗余、数据闭环与成本控制间找到最优解的车企。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