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603077 证券简称:和邦生物 公告编号:2025-015
债券代码:113691 债券简称:和邦转债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 鉴于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已于2024年10月实施了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结合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公司拟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
●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 公司未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一、利润分配方案内容
经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2024年度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464,685.07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母公司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291,077,501.38元。结合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经董事会决议,公司拟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将公司的留存未分配利润用于支持公司发展和投资者长期回报。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不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的说明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未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具体见下表:
公司2022-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为553,140,895.98元,高于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年均净利润的30%,因此公司不触及《股票上市规则》第9.8.1条第一款第(八)项规定的可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情形。
三、公司2024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的情况说明
公司于2024年8月29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2024年9月18日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并于2024年10月15日实施完成2024年半年度现金分红共计1.61亿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告编号:2024-078)。
2024年度,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1,196,509,136.29元,结合公司经营情况及未来资金需求,经审慎研究,公司拟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
四、公司履行的决策程序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以9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同意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并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于2025年4月28日召开第六届监事会第十次会议,以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监事会认为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符合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也充分考虑了公司盈利情况、现金流状态及资金需求等各种因素,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符合公司经营现状,有利于公司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相关风险提示
本次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4月29日
公司代码:603077 公司简称:和邦生物
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四川华信(集团)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根据《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3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同时结合《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及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公司拟定的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现金分红,不实施公积金转增股本。
此外,公司于2024年8月29日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2024年9月18日召开2024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公司2024年半年度利润分配的预案》,并于2024年10月15日实施完成2024年半年度现金分红共计1.61亿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2024年10月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四川和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告编号:2024-078)。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矿产行业
1.卤水
卤水为盐类含量高于5%的液态矿产。公司自有盐矿,从事卤水开采业务,主要作为公司双甘膦业务、联碱业务原料,同时也供应四川永祥树脂有限公司、四川顺城盐品股份有限公司用于制烧碱、工业盐、食用盐。
卤水属地缘性资源类产品,一般采用管道运输,同区域或管道建设范围内,基本没有同质替代品,而且受销售半径的影响,卤水产品基本没有行业竞争格局。
2.磷矿石
磷矿石是指在经济上能被利用磷酸盐类矿物的总称,主要以磷灰石和磷块岩为主,是一种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可用于磷肥、黄磷、磷酸、磷化物及其他磷酸盐类的制取,常见于医药、食品、火柴、染料、制糖、陶瓷、国防等工业部门。
2024年,磷矿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磷矿石产量11,352.79万吨,同比增长7.80%。进口方面,2024年国内磷矿石供应偏紧,磷矿石进口量大幅增长,但绝对数量较小,国内磷矿石价格整体根据其供求关系在合理区间稳定运行。下游方面,磷矿石下游主要有磷肥、黄磷、湿法磷酸等,其中磷肥作为磷矿石下游最大的应用领域,具有刚性需求的特点,2024年产销量保持平稳增长;黄磷作为磷化工重要的中间品,下游应用丰富,2024年下游消耗量提升明显;增量需求方面,受益于动力电池、储能等领域的发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对磷矿石的需求保持高速增长,对磷矿石需求拉动作用明显。
2024年全年,磷矿石市场价格持续维持在供求合理区间,波动幅度不大。基于磷矿为不可替代且几乎不可回收资源,随着我国可开采磷矿品位下降,开采难度和成本提升,同时需求端以磷酸铁锂为代表的下游新领域需求不断增长,国内磷矿石供需格局偏紧,磷矿的资源稀缺属性日益凸显,磷矿石长期价格中枢有望保持较高水平。
图:2024年度磷矿石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二)双甘膦、草甘膦行业
1、草甘膦
草甘膦(英文商品名Glyphosate),为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单品农药,约占据全球除草剂30%的市场份额,占全球农药总用量的15%。草甘膦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灭生性等优点,是玉米、大豆、棉花、小麦等主要大田作物的首选除草剂,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同时,基于其良好的除草效果以及低毒特性,草甘膦也适用于轮种期的农业生产以及果园的除草。
全球草甘膦产能约118万吨/年,其中国内产能约81万吨/年,海外产能约37万吨/年。近年来,草甘膦行业受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监督政策的影响,使落后产能进一步出清,且基于产品生产工艺特性,草甘膦行业集中度继续提高。目前制备草甘膦工艺主要为IDA法与甘氨酸法,两种工艺线路在行业中并存。公司草甘膦项目采用IDA法,在环保、技术、质量、成本各方面,均处于行业一流水平。
报告期内,从国内整体产能方面来看,企业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市场供应充足;国内的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影响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抑制了部分草甘膦的采购需求,虽出口有所增长,但仍对市场价格形成一定压制作用。2024年4-5月,随着草甘膦海外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海外订单陆续增加,国内按需采购,草甘膦价格开始逐渐回升;后续几个月因海运费涨幅较大影响海外订单,价格略有回落。2024年8月以来,国内主要草甘膦生产厂家陆续发布产品价格上调的通知,受该消息的利好催化,草甘膦价格有所回升。2024年10-12月,草甘膦下游需求疲软叠加行业高开工率影响,草甘膦价格再次下跌。整体来看,报告期内草甘膦经历了“前高后低”的态势,价格在2.4-2.5万元/吨上下震荡运行,市场价格走势见下图:
2023年12月25日,我国首次对转基因种子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公示了2024年第三批拟批准登记的农药产品,草甘膦转基因除草剂获批登记公示。2025年4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品种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品种的公示,99个转基因玉米、大豆品种拟通过初审。虽然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目前仍相对较少,随着未来我国转基因政策的发展,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将会随之增加,国内草甘膦市场的需求有望显著提升。同时,基于草甘膦的市场刚性需求和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的关系,草甘膦价格超跌现象难以持续。
2、双甘膦
双甘膦(PMIDA,分子式C5H10NO7P)系草甘膦中间体,通过一步氧化工艺即可产出草甘膦,与草甘膦的产出比大约为:1.5:1,即约1.5吨双甘膦可产出1吨草甘膦,其需求变动受草甘膦需求影响,价格走势与草甘膦基本一致。
公司作为全球双甘膦最大供应商,草甘膦也为全球主要供应商之一,产品分别与境内外Microchem Specia lities TradeLimited、Dastech International Inc及Sumitomo Chemical India Limited(住友化学)、Albaugh LLC(美国阿宝)、NUF、润丰股份、捷马化工、兴农股份、好收成、江山股份等大型农化品生产商、农业服务商等知名企业已经形成良好的供应链关系。
(三)蛋氨酸行业
蛋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一,是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物必需的“氨基酸”之一。其分子结构中的硫元素在生物体内参与甲基转移、解毒等关键代谢过程。蛋氨酸在动物体内无法自行合成,必须通过外部摄入补充。蛋氨酸主要应用于饲料营养剂、医药中间体、食品营养剂等,同时还是合成蛋白质和胱氨酸的原料。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可以按照动物生理对氨基酸的需求,均衡饲料配给,进而减少饲料成本,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目前国内外市场销售的蛋氨酸主要包括:固体蛋氨酸和液体蛋氨酸。液体蛋氨酸与固体蛋氨酸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成本优势,并且还具有混合均匀性且不易发生分离的良好特性。此外,由于液体蛋氨酸呈酸性,在饲料中能抑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符合限抗、剔抗的饲料产业发展趋势。
公司是国内第二家实现液体蛋氨酸量产的企业,与印尼正大、新希望、大连禾丰、福建圣农、东方希望、广州海大、广西力源、江西双胞胎、成都德康、龙合集团、巴西JBS、江苏立华、河南牧原、河南双汇、江苏安佑诸多全球以及中国国内知名饲料、养殖企业达成产业合作关系。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提高、现代化禽畜养殖业不断发展,全球蛋氨酸需求增速维持5%-6%左右,需求量每年增加约9万吨,较为稳定。在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可以按照动物生理对氨基酸的需求,均衡饲料配给,进而减少饲料成本,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也对我国当前推广低蛋白饲料原料有积极、重要作用。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蛋氨酸消费国,近年来随着国内蛋氨酸生产线的加速投产,国内企业不断突破技术降低成本,我国逐渐从进口依赖转变为出口国,2024年全年国内蛋氨酸共计出口260,032.36吨,同比增长68.51%。报告期内,下游市场养殖业需求复苏,对蛋氨酸价格形成了有力支撑,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图:2024年度液体蛋氨酸市场价格走势
(四)碳酸钠、氯化铵行业
1、碳酸钠
碳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Na2CO3,又叫纯碱,呈白色粉末或颗粒,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碳酸钠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主要用于玻璃制造、碳酸锂制造、洗涤剂合成,此外还用于冶金、造纸、印染、食品制造等。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包括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公司使用联碱法生产碳酸钠,生产系统在环保、安全、成本、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行业领先,属于销区内龙头企业,销区多家知名大型下游企业基本均选取公司为主供商。
受到过去高景气度的影响,行业新产能大量投放,开工率持续提升,2024年纯碱产量呈增长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我国纯碱产量为3,818.61万吨,同比增长约17.05%。报告期内,纯碱总体需求增长但结构分化,重碱需求疲软,轻碱需求较为强劲。平板玻璃和光伏玻璃是重碱的主要消费领域,受房地产行业低迷影响,2024年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开工率呈下行趋势,拖累中间下游需求。轻碱需求增长显著,主要因碳酸锂(新能源领域)、味精、两钠等行业需求增加,以及轻碱对烧碱的替代量提升。
报告期内,因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导致纯碱价格呈弱势下行,2024年四季度以来,随着宏观政策利好释放以及碱价跌至成本支撑,纯碱价格逐渐企稳,在成本线附近震荡运行。报告期内纯碱价格走势如下:
图:2024年度重质纯碱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中提到“到2025年,纯碱领域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50%,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增强”,以及2023年4月工信部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预计未来纯碱行业落后产能退出态势将会逐步加快。
随着行业利润大幅收缩,纯碱开工率下行压力较大,高成本厂家将会降低产量应对跌价,而在大型纯碱企业多为百万吨以上产能的背景下,部分高成本大型纯碱企业开工率集中下调会重塑供给平衡,纯碱价格难以长期维持在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成本的状态。同时,具有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多元化的企业更易在纯碱低价周期存活。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渐增强以及光、风、水绿色能源的电力供应占比增加,调峰系统对储能电池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大,碳酸锂需求增长,纯碱作为碳酸锂制造原料之一,有望对纯碱应用需求形成一定支撑。
2、氯化铵
氯化铵(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在我国氯化铵95%以上用于农肥,其中90%以上又用于制造复合肥。
我国为氯化铵的全球主产区,目前的氯化铵生产厂家基本全为联碱法生产企业,且行业集中度较高。2024年国内新增联碱产能超过200万吨,同步导致了氯化铵的供应进一步增长。氯化铵绝大部分用于生产复合肥(提供氮元素),因此氯化铵的市场需求主要取决于复合肥的供需状况。由于俄乌冲突延续及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形势加剧,海外氯化铵需求继续延续强劲态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全年我国出口氯化铵154.07万吨,同比增长71.55%。国内方面,基于尿素价格下跌、氯化铵中氯离子对部分农作物的副作用等因素,复合肥中尿素对氯化铵替代趋势明显,氯化铵需求表现偏弱。报告期内氯化铵市场价格震荡下行,从年初的600元/吨左右下降至年末400元/吨左右水平,氯化铵价格走势如下:
图:2024年度氯化铵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随着氯化铵价格的持续走低,目前氯化铵价格已处于近几年来的最低水平。与尿素、硫铵等其他氮肥产品相比,氯化铵的价格优势愈发明显,这使得其在复合肥生产中的应用更加广泛。随着出口意愿增强以及性价比优势带动需求稳中偏强,氯化铵行业格局有望改善。
(五)生物农药行业
生物农药主要通过利用植物源萃取物、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等)或其代谢产物针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目前主要应用于杀菌与杀虫。生物农药替代部分化学农药,旨在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给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世界农化网发布数据,2024年我国生物农药市场规模约210.2亿元,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10%,预计到2027年将增长至330.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1%。同时,我国生物防治产品占农药市场的比例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生物农药具备极大的发展空间。
(六)光伏玻璃及其他玻璃行业
1、光伏玻璃
光伏玻璃主要用于光伏组件封装,其中光伏面板覆盖在太阳能电池上,具有良好的抗风压和承受昼夜温差变化的能力,光伏玻璃背板是双玻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单玻组件,双玻组件在零透水率、优良机械性能、少热斑损伤、降低组件温度、低PID概率等方面优势明显。
2024年上半年,随着组件厂家开工率逐渐上调,光伏玻璃需求预期有所升温,行业有效供给增加,但2024年6月开始,随着光伏玻璃产量释放以及组件排产环比下行,光伏玻璃价格出现明显的下跌走势。2024年9月,随着光伏玻璃行业自律行动的展开,冷修及堵窑口措施促使光伏玻璃库存高位回落,价格自11月后止跌企稳,但总体来看价格仍呈弱势,以3.2mm光伏玻璃为例,主流价格从年初的26.5元/平米逐步下滑至年末的19.5元/平米。
图:2024年度光伏玻璃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当前,光伏发电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国家能源局数据和IRENA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和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率仍在28%的高速增长期。光伏装机量的高速增长以及双玻组件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将持续拉动光伏玻璃需求快速增长。虽当前因产能错配导致光伏行业处于困难期,但中长期来看,光伏玻璃行业供给增幅有限且可控,在经历了短期的供需波动和价格压力后,已逐渐展现出回暖的迹象。未来,随着供给格局的改善及下游需求的释放,行业有望进入量价齐升新周期。
2、其他玻璃
除光伏玻璃外,公司其他玻璃产品包括原片玻璃以及经过深加工后的智能玻璃、特种玻璃等产品。作为基础性原材料之一,平板玻璃主要被应用于建筑、家装、光伏发电、交通工具、家电等与之紧密相关的领域。平板玻璃可以通过着色、表面处理、复合等工艺制成具有不同颜色、各种特殊性能的玻璃制品,如Low-E镀膜玻璃、钢化玻璃、中空玻璃等类型。
Low-E镀膜玻璃又称低辐射玻璃,与普通玻璃相比,在热性能、光学性能都具有明显优势。当前节能环保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2022年3月1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此外《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已在2022年实施,当前建筑将强制进行碳排放计算,以上政策将为Low-E镀膜玻璃带来结构性机会。
2024年浮法玻璃产量同比小幅增加,上半年产量偏高、下半年产量下滑。在基本面供大于求的格局下,2024年玻璃整体走势以震荡下跌为主。2024年下半年,随着玻璃价格的不断下跌,在全行业亏损及库存压力下,浮法玻璃产能加速下滑。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浮法玻璃在产日熔量为159,065吨,较年初减少8.06%,供给格局有所改善。需求方面,玻璃行业需求主要来自建筑、汽车和电子三大领域,需求分别约占72%、15%和13%。受房地产周期下行拖累,2024年浮法玻璃需求较为疲软。2024年9月下旬以来,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拉动宏观情绪转暖,玻璃价格有所回升。随着后续房地产支持政策对玻璃市场的影响逐步转化为现实支撑,玻璃需求预期有望得到持续修复。
图:2024年度浮法玻璃市场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百川盈孚
(七)光伏硅片、光伏组件行业
光伏以其绿色、永不枯竭的能源优势,为全球各国首选未来电力能源应用方向。随着光伏行业技术不断突破,已经逐步实现了“平价上网”,摆脱了“国家补贴”,并进入快速增长期。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24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277.17GW,同比增长约28.00%,行业整体仍处于高速增长区间。但基于光伏制造业产业链上下游产能错配及其产能扩张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产业竞争加剧,硅料、硅片、电池片及组件价格均趋于下行,行业开工率走低,产能出清过程持续。
1、光伏硅片
光伏硅片是光伏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是生产光伏电池片的核心原材料。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硅片产量达到753GW,同比增长12.7%。由于硅片的投产时间短,前期利润空间大,入局者众多,造成硅片短期产能充沛,硅片供给阶段性过剩,2024年上半年硅片价格持续下滑。2024年下半年,随着需求回升及成本支撑,硅片价格逐步企稳,182mm单晶硅片均价维持在1.10-1.15元/片区间。
2、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是光伏电站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由光伏电池片、光伏玻璃和铝合金边框等组成。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2024年我国组件产量达到588GW,同比增长13.5%。伴随着国内光伏组件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光伏组件的供应端过剩带来了行业的激烈竞争,出现了量增价跌的现象。202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需求回升及成本支撑,光伏组件价格逐步呈现企稳态势。
总体来看,光伏行业当前仍处于高速增长期,行业趋势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虽然当前行业出现阶段性的产能错配,相应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但近期行业已开始进行老旧产能淘汰以及重组、出清等,行业格局有望重塑。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了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促进光伏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秩序,国内企业调整战略规划,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海外产能亦逐渐起势,长远来看光伏制造产业发展环境有望得到优化提升。
(一)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之前以资源产业链为基础,构建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强周期期间,获得了相较于同行较佳的盈利水平。2024年,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部分产业进入行业的低谷期。由此,公司从立足于长远发展考虑,重新拟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两极”发展为目标,即:高新技术端和资源端。
为增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新一轮找矿计划,通过公开竞拍、合作、入股等方式扩增矿产资源储备,截止至本报告发布日,除公司原有马边磷矿、刘家山磷矿、马踏盐矿、罗城盐矿外,新获取了澳大利亚磷矿、金矿,新疆银矿、铜矿、铅锌矿、硅石矿,尼日利亚锂矿、锡矿(伴生稀土矿)等地的多处采矿权、探矿权,已经完成了在矿业、化学、光伏玻璃及其他三大领域的布局。
1、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有主要业务按产品分类,包括:
1.1 210万吨/年盐矿开发;
1.2 100万吨/年马边烟峰磷矿开发;
1.3 110万吨/年碳酸钠、110万吨/年氯化铵;
1.4 20万吨/年双甘膦;
1.5 5万吨/年草甘膦;
1.6 7万吨/年液体蛋氨酸;
1.7 天然气供气及其管道输送、油品销售、燃气销售业务;
1.8 以色列S.T.K.生物农药的生物农药、生物兽药业务;
1.9 1,900t/d光伏玻璃;
1.10 46.5万吨/年玻璃/智能特种玻璃、830万㎡/年Low-E镀膜玻璃;
1.11 2GW组件、1.5-2GW光伏硅片、武骏光伏工程公司光伏EPC。
2、公司在建项目:见年报“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参见年报“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 10 名股东情况
单位: 股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4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1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23亿元。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