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一”前夕多地发放消费券 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
![]() |
一季度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9741.8亿元 同比增长8.7%
|
![]() |
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开局稳中向好
|
![]() |
“AI技术赋能与版权保护”交流活动成功举办
|
![]() |
强化房地产领域融资支持 “白名单”持续扩围增效
|
![]() |
超千家A股上市公司“换所” 审计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
本报记者 刘睿智
2025年4月25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AI技术赋能与版权保护:共建数字内容新生态”闭门交流活动成功举行。30余位财经媒体、AI企业及法律界专业人士齐聚一堂,针对AI时代版权保护展开了深度探讨。
证券日报党总支委员、内审委委员彭春来为本次活动致辞。他首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回顾了“财经媒体版权保护交流活动”的过往成就,尤其是2020年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和上海证券报首次联合发布《版权声明》,对维护行业版权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交流活动上,证券日报资讯部主任赵子强分享了在AI资讯领域的实践经验,吸引了各家财经媒体的关注。他介绍说,证券日报已构建起一套完整的AI资讯生产工作链条,涵盖“AI生成—编辑一审—主编二审—终审发布”多个环节,并制定了包含数据准确性、行业术语使用、表述规范性等多维度的详细审校标准。今年以来,AI快讯的日均发布量稳定在500条以上,同口径下位居行业前列。不过,赵子强也提出,AI资讯生产仍面临信息准确性风险,以及生成内容版权归属模糊等一系列挑战。
在企业交流环节,东方财富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媒体经理俞颖娴介绍了AI产品“妙想”。据介绍,作为聚焦金融领域的垂直大模型,“妙想”能够整合超百亿级金融数据,为用户提供财报智能解析、研报总结及多模态数据分析服务,助力金融领域的高效投研工作。
中科紫东太初(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付豪则从AI产业视角出发,探讨了版权保护的难题。他梳理了各国针对AIGC版权问题的法律规定,并提出“提示词是否有版权?生成内容怎样确立版权?大模型公司能怎样保护用户的版权?”等关键问题,引发参会者思考。
对于付豪提出的上述问题,上海百谷律师事务所律师高飞表示,版权法仅保护具体的“表达”而非思想,因此单纯AI提示词通常不受版权保护。用户通过提示词仅能设定框架,AI自主填补细节的特性导致难以认定用户独创性表达。但若生成内容符合独创性、可复制性等作品要件,且体现人类通过参数调整、结果筛选等环节投入的独创性劳动,则著作权可归属于操作者。
针对大模型公司如何保护版权,高飞建议,技术端要优化算法提升生成内容差异性,降低同质化风险;法律端要通过协议明确生成内容的版权归属;行业层面应建立技术伦理规范体系,推动标准化进程。
中国经济网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董家朋在发言中表示,AI工具虽能提升生产效率,但存在版权风险,如素材来源难以确定,字体和音乐使用易引发版权纠纷等。“AI技术应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应用,且在当前技术与法规环境下使用,媒体不能完全依赖AI工具,仍需投入人力进行内容创作与审核。”董家朋说。
在交流中,与会财经媒体代表表示,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构建“技术赋能保护、规则明晰可溯、行业协同共治”的版权保护新范式,为AI时代数字内容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