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28版)
近三年,因宝丰储能、宝丰昱能项目建设处于高峰期,公司向其提供的关联交易主要为混凝土销售、建设管理服务及少量工程材料等。公司宁东地区具有187万方/年的混凝土生产能力,2023年、2024年根据公司项目建设需要,生产混凝土91.20万方、24.39万方;为发挥公司商混站的产能优势,提高商混站盈利能力,公司参照宁夏回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宁夏工程造价》中混凝土价格、宁夏宁东赛马砼业有限公司混凝土价格向宝丰储能、宝丰昱能销售混凝土;为发挥公司建设管理优势,增加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公司按照建安投资的2%-3%向宝丰储能、宝丰昱能收取建设管理服务,为其提供建设管理服务,该项建设管理服务仅在建设期间发生,随着宝丰储能、宝丰昱能建设进度,此项费用将不再发生;为盘活库存闲置物资,公司按同期市场公允价格向宝丰储能、宝丰昱能销售部分建设剩余工程材料,不存在代关联方承担相应成本费用、输送利益的情形。
(3)近三年公司向宝丰储能采购物资明细表:
(4)近三年公司向宝丰昱能采购物资明细表:
2022-2023年公司对宝丰储能、宝丰昱能无采购交易,2024年,因内蒙古烯烃项目建设需要,公司向宝丰储能、宝丰昱能采购少量钢材、电缆等工程物资,以满足现场急需的物资需求,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向宝丰储能、宝丰昱能采购、销售经过公司审批程序,采购价格不高于当期市场价格,不存在为代关联方承担相应成本费用、输送利益的情形,也不构成重大依赖。
会计师回复: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宝丰能源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旨在对宝丰能源2024年度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在对宝丰能源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关联交易主要执行了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测试和评价与关联交易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
2.获取公司与吉盛供应链采购的合同、定价单、发票、凭证以及银行回单等资料,将交易价格与相同产品的第三方采购价格进行对比,复核公司与该公司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定价的公允性;根据公司现有产能情况测算公司工业甲醇可能存在的产能缺口情况,评估其交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关联方利益输送的情况。
3.获取公司与峰腾塑业采购的合同、定价单、发票、凭证以及银行回单等资料,将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复核公司与该公司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定价的公允性;根据公司现有产能,评估与峰腾塑业交易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关联方利益输送的情况。
4.获取公司与宝丰储能与宝丰昱能的采购销售合同、定价单、发票、凭证以及银行回单等资料,将交易价格与市场价格进行对比,同时访谈公司相关业务负责人了解其交易的动机,综合评估其交易的合理性、定价公允性以及是否存在关联方利益输送的情况;检查关联方交易的账务处理是否与交易合同及执行情况一致,进行资金流水核查以识别是否存在代关联方承担相应成本费用的情况;访谈了解宝丰储能、宝丰昱能的建设规模,并与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进行对比。
基于我们为宝丰能源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执行的审计工作,我们认为:
1.公司关于向吉盛供应链采购工业甲醇的必要性、合理性、定价公允性,预付款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为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况的说明,在所有重大方面与我们在执行审计工作中获取的资料以及了解的信息一致。
2.公司关于向峰腾塑业采购金额与业务规模是否匹配,交易定价是否公允、预付款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是否存在为关联方输送利益的情形的说明,在所有重大方面与我们在执行审计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及了解的信息一致。
3.公司关于近三年对宝丰储能、宝丰昱能的采购和销售情况、关联交易的必要性、合理性、定价公允性,以及是否存在代关联方承担相应成本费用、输送利益的情形、是否对公司构成重大依赖的说明,在所有重大方面与我们在执行审计工作中获取的资料及了解的信息一致。
六、关于研发费用。公司最近三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5亿元、4.31亿元、7.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5.76%、75.41%。其中,2024年人工成本2.80亿元,同比增长219%,材料费4.09亿元,同比增长103%。研发人员构成方面,报告期末公司研发人员3426人,较期初增加46.54%。其中主要为专科及以下人员增加,占比达49.8%。
请公司:
(1)分项目列示研发材料费投入,并结合研发进度、公司业务规模说明研发材料费投入增长与业务规模是否匹配;
公司回复:
(一)公司研发材料增长与业务规模增长的匹配性
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284.30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占比为0.53%;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291.36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占比为1.48%;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329.83亿元,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占比为2.29%。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研发费用占比逐年提高,研发费用中的材料费用也随之增加。
研发费用结构上,2022-2024年研发材料占研发费用总额的比例54.42%、46.53%、54.15%,三年的结构基本稳定,在费用结构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
研发材料费用投入与业务规模的增长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公司研发费用中的材料费用增加主要原因是为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产业链成本,不断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公司加大了研发资源的投入。公司重点研发项目从2022年的10项增加到2024年的87项,其中研发项目涉及小试、中试的项目增加,使研发材料费用增加。同时专利取得、软件著作也大幅增加;省级重点研发指南、市级重点支持领域科技项目、技术研究中心等都实现零突破,这些研发成果都依托于公司研发资源的不断投入。
(二)主要项目研发材料费投入以及项目必要性和成果
根据公司研发课题的技术内容,将重点研发项目分类为七类,包括“新型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提高产品收率、转化率的研究应用项目”、“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应用项目”、“聚烯烃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新型技术引进的实验应用研究项目”、“装置长周期运行稳定性研究项目”、以及“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公司重点研发项目按研发技术类别统计材料费用情况如下表:
单位:万元/百分比
1.新型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主要包括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矿安全采掘技术开发;煤炭的储、配技术研究;对航天气化炉、CFB锅炉原料掺配的技术研究等,项目均已结题,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包括一种倾斜煤层开采掘进降尘技术、一种低热值燃料燃烧器、一种掺氮干熄焦装置、一种炉管泄漏检测装置等。
2.提高产品收率、转化率的研究应用项目:主要包括对DMTO技术的应用研究。DMTO技术的发展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公司在该技术上不断研发、实验,项目均已结题,并申请了专利,专利包括一种DMTO装置反应器、一种 DMTO装置用催化剂添加装置等。
3.聚烯烃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项目:主要包括开发EVA产品、聚烯烃新牌号等。目的在于拓宽公司原有产品种类结构,增强公司在目标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市场份额,并提升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行业地位。项目均已结题,申请专利包括一种光伏级醋酸乙烯共聚物生产、一种聚乙烯薄膜加工转运机构等。
4.资源回收利用的技术研发应用项目:主要开展变换热脱盐水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脱硫废水处理效率等环保技术研发项目。公司环保研发项目的实施为化工企业树立了环保典范,推动行业向绿色生产转型。项目均已结题,申请专利一种反渗透浓水处理回收等。
5.新型技术引进的实验应用研究项目:主要是UNIPOL工艺作为高效气相聚丙烯生产工艺优势显著,但对催化剂要求高。公司基于此开展国产新型催化剂应用,有效促进降本增效,打破对国外催化剂的依赖性,推动聚丙烯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项目还在持续研究开发中。
6.装置长周期运行稳定性研究项目、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主要是开展化工装置运行稳定性、智能化研究。稳定运行和装置智能化对保障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为相关化工领域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项目还在持续研究开发中。
(2)结合薪酬政策、员工人数变动及具体构成情况、人均薪酬情况等,说明研发费用中人工成本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回复:
为加强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公司制订了《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根据《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定义:“科研人员是参与研发,且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满183天的人员。”
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人数3,426人,同比增加1,088人;在职员工人数20,413人,同比增加1,651人;研发人员人数占在职员工总人数的比例为16.78%,同比增加4.32个百分点;职工薪酬402,703.57万元,同比增加62,296.34万元,增幅18.3%。公司研发项目、职工人数、职工薪酬均较2023年增加,研发费用中人工成本增长与公司职工薪酬总额增长幅度相符。
(3)结合公司对研发人员的认定标准,说明公司研发人员结构及变化的合理性;
公司回复:
根据《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规定,公司通过两个因素来认定员工是否属于研发人员:一是是否参与研发项目,如未参加任何研发项目,即使是高学历、高职称的技术人员,也不能认定为研发人员;二是是否与公司签署劳动合同满183天;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员工才能被认定为研发人员。研发人员的人工费用中,一是全职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包括厂、矿产品研发部及技术部等科研管理部门,按研发项目研究时长计入研发费用;二是辅助研发人员,包括参与研发实验的辅助科研人员等,按其参与研发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
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比2023年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研发项目增加较多,且公司研发工作不仅需要对相关技术工艺进行研究,还需要在生产中经过多次试验才能验证其可行性,因此需要大量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技术操作人员参与。由于一线技术操作人员与专门从事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的人员相比平均学历存在差异,因此公司研发人员的学历结构出现变化。
(4)结合公司研发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说明研发费用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不当认定研发人员或不当归集研发费用的情况,是否存在资金流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情形。
公司回复:
公司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5号》等政策规定,建立了完善的研发管理体系,形成了8项研发管理制度,包括《研发中心管理制度》《研究开发管理制度》《科技成果管理制度》《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技术攻关管理制度》《新技术引进与应用管理制度》《科研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研发投入核算管理办法》。公司严格根据政策、制度的要求,对研发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对研发人员进行认定。对研发过程中产出的产品或副产品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成本分别进行会计处理,计入当期损益。不存在不当认定研发人员或不当归集研发费用的情况,不存在资金流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情形。
会计师回复:
我们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相关规定对宝丰能源2024年度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旨在对宝丰能源2024年度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
在对宝丰能源2024年度的财务报表审计中,针对研发费用主要执行了以下审计程序:
1.了解、测试和评价与研发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情况。
2.获取公司研发相关的立项书等资料,复核公司研发项目的投入金额合理性、与公司业务规模的匹配性与相关性。
3.获取公司研发项目的核算明细,复核研发项目材料投入与产出情况、研发相关人员薪酬匹配情况等,复核研发项目材料与人工支出的增长原因与合理性,执行资金流水复核程序以识别研发资金是否存在流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情形。
4.获取公司研发项目的人员清单,根据清单中的人员构成与人员职级情况,复核公司研发人员结构变化的合理性。
基于我们为宝丰能源2024年度的财务报表整体发表审计意见执行的审计工作,我们认为公司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在所有重大方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不存在不当认定研发人员或不当归集研发费用的情况,公司关于研发材料投入的情况以及投入增长与业务规模匹配性、研发费用中人工成本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研发人员结构及变化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资金流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的情形的说明,在所有重大方面与我们在执行审计工作中获取的资料以及了解的信息一致。
特此回复。
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5年5月10日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