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信息 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下转C50版)

  证券代码:688531        证券简称:日联科技        公告编号:2025-029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日联科技”)于近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公司管理部下发的《关于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上证科创公函【2025】0103号)(以下简称“年报问询函”)。根据年报问询函的要求,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持续督导机构”)、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以下简称“会计师”)对年报问询函提及的事项逐项进行了认真讨论、核查与落实。现就有关问题回复如下:

  (本公告中若合计数与各分项数值相加之和在尾数上存在差异为四舍五入所致。鉴于部分信息涉及商业秘密,因此针对该部分内容进行豁免披露)

  问题1、主营业务。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9亿元,同比增长25.89%。其中,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营业收入6.56亿元,毛利率40.95%,同比增加5.59个百分点。公司实现非直销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5.22%;实现境外收入0.59亿元,同比增长20.18%。

  请公司:(1)结合报告期内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前五大订单客户构成、产销量变化、毛利波动、收入确认时点及较比IPO时有无变化、目前在手订单执行情况等,说明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增长和毛利率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和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分析原因及合理性;(2)说明公司上市以来非直销业务收入比例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构成、是否存在公司关联方,各类非直销业务收入确认政策及较比IPO时有无变化,报告期内非直销产品终端销售情况,会计师就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3)结合公司境外销售主要产品、境外收入地区分布、销售模式和收入确认政策、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应收款对象匹配性、近两年境外收入回款情况等,说明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会计师就境外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回复:

  一、结合报告期内不同应用领域产品的前五大订单客户构成、产销量变化、毛利波动、收入确认时点及较比IPO时有无变化、目前在手订单执行情况等,说明公司本年度营业收入增长和毛利率增加的原因及合理性,和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分析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度,公司不同应用领域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变化情况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注:根据财政部于2024年3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汇编2024》以及2024年12月6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8号》,规定保证类质保费用应计入营业成本,2023年主营业务毛利率相应调整,下同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3,842.43万元,同比增长15,439.56万元,主要原因系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和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装备以及备品备件中自制射线源销售收入增长;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3.68%,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公司自制射线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高附加值检测设备收入增长。

  (一)主要应用领域的前五大客户构成及产销量变化

  1、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

  (1)前五大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2024年,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7,559.97万元,占该领域收入的比例为22.78%,其中,前五大客户收入同比增长83.50%,主要原因系:①公司检测设备通过客户3产品验证及相关功能测试,相关3D/CT检测设备收入大幅增长所致,客户3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设备相关收入同比增长2,490.31万元;②公司新增贸易商客户7,收入1,338.05万元,终端客户为中国著名电子设备制造服务商。

  其中部分客户行业及地位如下:

  

  (2)产销量变化

  单位:台

  

  2024年度,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的产销情况良好,产量和销量同比均有所增长。2024年度,公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设备收入为33,185.61万元,收入同比增加9,607.80万元,收入增长率为40.75%,设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2.29%,与收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销售数量增长率小于收入增长率主要原因系该领域单价较高的3D/CT设备收入同比增长5,680.53万元,收入增长率为184.36%。

  (3)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收入增长原因:自产射线源渗透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高端3D/CT智能检测装备国内领先

  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在该领域自产射线源渗透率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3D/CT智能检测装备国内领先,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随着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下游行业对集成电路封装、电子元器件等质量控制标准的不断提升,下游行业对X射线检测设备的需求量随之上升;

  第二,公司系最早进入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X射线检测设备领域的国内厂商之一,技术布局较早,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与行业口碑,公司在该细分领域深耕近二十年,系国内该领域的龙头企业,积累了丰富的集成电路SOP/QFP/BGA/CSP/IGBT封装以及电子制造PCB、PCBA、电子元器件检测解决方案,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第三,2024年度,公司销售的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为90.02%,同比提升7.53个百分点。通过核心部件自制替代外购,公司显著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使相关检测设备在定价策略上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巩固了该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技术自主性与设备价格竞争力;

  第四,2024年度,公司该领域3D/CT设备收入同比增长5,680.53万元,收入增长率为184.36%。公司系国内少数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具备在线3D/CT智能检测设备研发设计、生产能力的供应商,通过旋转透视检测光路并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扫描每个投影模拟三维图像,实现微米级在线3D/CT精密成像,公司系列化在线3D/CT智能检测装备已批量交付至国内电子制造领域领先企业。

  2、新能源电池检测

  (1)前五大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2024年,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9,306.39万元,占该领域收入的比例为66.66%,前五大客户收入同比增长6.50%。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前十名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份额累计占比超97%,公司该领域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与新能源电池行业竞争格局相符合。

  其中部分客户行业和地位如下:

  

  (2)产销量变化

  单位:台

  

  2024年度,公司该领域设备收入为13,961.70万元,收入同比增加589.26万元,收入增长率为4.41%,设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1.89%,与收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2024年,该领域设备产量增长率为18.80%,主要系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2024年四季度景气度有所改善,下游客户检测设备需求增加,公司相关设备产品生产随之增加。

  3、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

  (1)前五大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2024年,公司在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2,998.42万元,占该领域收入的比例为17.74%,公司该领域客户相对分散。公司该领域前五大客户收入合计同比增长14.18%。

  (2)产销量变化

  单位:台

  

  2024年度,公司在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的销售情况良好,产量和销量同比均有较好的增长。公司当年该领域设备收入为16,897.72万元,收入同比增加3,212.40万元,收入同比增长率为23.47%。设备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0.43%,与收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同时,该领域设备新接订单同步增长,2024年产量亦有较大的提升。

  (3)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营收增长原因:公司实现多行业多品类铸件焊件及材料智能检测装备的覆盖,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技术行业领先

  在大功率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领域,公司已完成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压力容器、五金制品等多行业多品类铸件焊件及材料智能检测装备的覆盖,公司通过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X射线AI智能检测装备在汽车制造领域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较好地助力了公司在汽车制造领域的业务拓展。

  在前沿技术方面,公司在一体化压铸成型车架X射线AI智能检测装备等领域已建立了先发技术优势,亦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领域制造厂商客户端进行了技术应用,积累了行业领先的工业Know how;在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图像采集和缺陷识别软件方面,公司形成了包括实时降噪、细节增强、HDR动态压缩、ADR自动缺陷识别等一系列核心处理技术,大幅提升检测图像的清晰度,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检测。

  综上所述,公司不断加强产品研发,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产品体系,结合日益完善的销售网络,公司在该领域的销售规模持续增长。2024年,公司该领域检测设备销售270台,同比增加63台。

  (二)公司在手订单执行及收入确认时点情况

  1、在手订单情况

  2024年末,公司各类检测设备在手订单28,806.98万元,同时,2025年1-4月新签订单43,648.79万元,同比增长100.87%。截至目前,公司新签订单规模增长较好,在手订单执行情况良好。

  2、收入确认时点

  日联科技收入确认原则及收入确认时点与IPO时相比,不存在差异,公司主要从事微焦点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具体如下:

  ①内销产品收入:对于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等设备类产品,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对于配件类产品及服务,需要验收的,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不需要验收的,经客户签收后确认收入。

  ②外销产品收入:出口产品不需要安装调试的,完成海关报关手续,取得报关单后确认收入;需要安装调试的,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

  (三)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1、营业收入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收入73,842.43万元,同比增长15,439.56万元,主要原因系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和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装备以及备品备件自制射线源销售收入增长。

  其中,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和铸件焊件及材料X射线检测装备收入增长原因参见上述“(一)主要应用领域的前五大客户构成及产销量变化”中相关分析。

  备品备件收入增长原因:2024年度,公司备品备件收入为8,232.07万元,收入同比增加1,621.98万元,收入增长率为24.54%,主要原因系公司自制射线源销售收入同比增加2,089.74万元,收入同比增长59.64%。公司依托在X射线检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研发实力,积极拓展核心部件X射线源产品线,90kV、110kV、120kV、130kV、150kV等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实现量产和销售,成功研发出180kV新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自制射线源销售收入相应增长。

  2、毛利及毛利率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1)毛利波动情况

  单位:万元

  

  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为32,252.18万元,同比增长42.62%,变化趋势与营业收入变化趋势保持一致,公司毛利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主要原因系公司毛利率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公司毛利率变化原因分析参见“(2)毛利率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2)毛利率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43.68%,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公司自制射线源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高附加值检测设备收入增长。公司不同应用领域产品毛利率贡献率具体情况如下:

  

  注:毛利率贡献率=业务占收入比重*该业务毛利率

  2024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4.9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系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检测X射线检测设备毛利率贡献率分别增加3.17%、1.59%。具体分析如下:

  ①自制射线源渗透率提升:X射线源是检测设备所需的能量来源,其性能决定了检测设备的穿透能力及图像清晰度,是X射线检测设备核心部件,通过核心部件自制替代外购,公司降低了相关设备的生产成本。

  2024年度,公司销售的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为90.02%,同比提升7.53个百分点;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X射线源的比例为84.89%,同比提升28.93个百分点。

  ②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增长: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领域,公司高端3D/CT智能检测设备收入增长,2024年度,该类设备收入同比增长5,680.53万元,收入增长率为184.36%;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公司集中资源侧重于高附加值的新能源电池X射线检测设备。

  综上所述,公司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上升以及高附加值产品收入增长使得公司2024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上升。

  3、同行业可比公司情况

  公司X射线检测设备品类丰富,目前产品应用已广泛覆盖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铸件焊件及材料、食品异物检测等诸多领域,受单一下游行业波动影响较小。此外,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微焦点X射线源,已实现在公司自制X射线检测设备上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境内上市公司中专门从事精密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或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且可比公司产品涉及行业单一,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变化情况与日联科技可比性较低,可比公司同类产品与公司对应产品的对比如下:

  

  可比公司2024年度主营业务的营业收入与毛利率及变动情况具体如下:

  (1)公司与装备类可比上市公司对比情况

  ①与正业科技类似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对比情况

  2024年度,公司正业科技类似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数据来源于其年度报告等公开披露文件,下同

  正业科技的X光检测自动化设备营业收入较上年下降41.96%,毛利率提升了4.02个百分点,根据正业科技2024年年报:“受国内行业下游投资需求放缓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检测的销售额有所下降”。

  公司该类检测设备毛利率与正业科技同类业务毛利率不存在显著差异。2024年度,公司新能源电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收入和设备毛利率均有所提升,主要原因系:2024年度,公司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X射线源的比例为84.89%,同比提升28.93个百分点,自产X射线源渗透率的提升,降低了相关设备制造成本,毛利率相应提升;同时,相关检测设备在定价策略上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新能源电池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收入受行业下游投资放缓影响相对可比公司较小。

  ②与美亚光电类似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对比情况

  2024年度,公司美亚光电类似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根据2024年年报,美亚光电X射线工业检测机:“主要涉及包装食品检测、普通工业品检测(鞋、帽、箱、衣服等)、轮胎检测等领域”,与公司其他X射线检测装备(异物检测类X射线检测设备)产品类似,公司该类设备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仍处于市场拓展阶段,收入同比增长具有合理性。

  (2)公司与核心部件类可比上市公司对比情况

  奕瑞科技的工业用数字化X线探测器与公司生产的微焦点X射线源产品类型不同,但两者均为X射线检测设备核心部件,奕瑞科技数字化X线探测器打破国外厂商对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技术垄断,公司生产的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比较性;奥普特提供的机器视觉相关产品用于物体表面的成像与检测,是工业检测的另一种形式。

  2024年度,公司与奕瑞科技数字化X线探测器、奥普特机器视觉相关产品收入及毛利率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根据其2024年年报,奕瑞科技和奥普特营业收入略有下降,毛利率同比有所减少,仍均处于较高水平,核心部件与公司备品备件整体毛利率65.42%不存在重大差异。

  公司的自制微焦点X射线源,打破了国外厂商对封闭式微焦点X射线源的垄断,公司凭借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成功推动内生式增长,使得在各领域的整体表现优于同行业公司;其次,公司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应用领域广泛,受单一行业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小,公司整体营业收入与毛利率稳步提升。

  综上所述,境内上市公司中专门从事精密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或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可比公司在产品结构、下游应用领域、产品功能等方面与日联科技差异较大,因此,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变化情况与日联科技可比性较低,日联科技与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变化的差异情况具有合理性。

  二、说明公司上市以来非直销业务收入比例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构成、是否存在公司关联方,各类非直销业务收入确认政策及较比IPO时有无变化,报告期内非直销产品终端销售情况,会计师就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2024年度,公司实现非直销收入15,050.49万元,同比增长5,354.15万元,收入增长率为55.22%,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客户相对分散,贸易商客户在特定区域拥有一定客户资源,是公司上述领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2024年,公司新增客户7(终端客户为中国著名电子设备制造服务商)、苏州常成新机电有限公司贸易商客户(终端客户主要为诺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收入金额合计2,190.70万元,相应带动了公司非直销收入增长。

  (一)公司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构成

  公司非直销客户不存在公司关联方,公司非直销业务包括贸易商和经销商客户,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非直销主要为贸易商客户;公司经销商客户系双方签订经销协议的客户,2024年,公司仅1家经销商客户,公司经销商客户数量及收入均较少。

  2024年度,公司贸易商主要客户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注:客户7为2024年公司贸易商第一大客户,终端客户为中国著名电子设备制造服务商

  (二)非直销业务收入确认政策

  公司非直销业务收入确认政策较IPO时不存在变化,非直销收入确认政策如下:

  1、内销产品:对于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等设备类产品,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对于配件类产品及服务,需要验收的,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不需要验收的,经客户签收后确认收入。

  2、外销产品:出口产品不需要安装调试的,完成海关报关手续,取得报关单后确认收入;需要安装调试的,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

  1、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2017 修订)“第四条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是指能够主导该商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的经济利益。”和“第十三条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在判断客户是否已取得商品控制权时,企业应当考虑下列迹象:(一)企业就该商品享有现时收款权利,即客户就该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二)企业已将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拥有该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三)企业已将该商品实物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实物占有该商品。(四)企业已将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客户,即客户已取得该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五)客户已接受该商品。(六)其他表明客户已取得商品控制权的迹象。”

  2、非直销收入确认政策具体执行情况

  公司非直销销售业务合同条款及合同执行过程与直销业务客户之间无重大的差异,除非产品质量问题,否则客户无权要求退回其采购的商品。公司设备在验收后或者送达指定地点(合同未约定调试、验收要求)即实现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以及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控制权)转移给客户,同时公司就该部分商品取得现时收款权利、客户就该部分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公司与贸易商的销售合同中约定内容均为公司与贸易商客户的权利与义务,与终端客户的相关的内容为货物交付地点。

  (1)合同约定需要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的:由公司直接运送至贸易商客户指定的终端客户地点,并负责安装、调试。在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并验收合格后,在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后,由终端客户或者贸易商客户出具验收单据(境内非直销收入中,其中终端客户出具验收单据的比例约为70%,贸易商客户出具验收单据的约为30%);公司获取相关验收单据后,与产品相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客户且客户取得产品的控制权,能够根据自身的利益安排主导对该产品的使用并从中获得几乎全部经济利益,公司收入确认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公司收入确认时点准确;

  需要强调的是:①非直销的合同签订双方为公司与贸易商客户,在设备完成安装调试后,贸易商出具验收报告后,公司即实现商品的法定所有权以及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控制权)转移给客户,同时公司就该部分商品取得现时收款权利、客户就该部分商品负有现时付款义务;②终端客户未与公司直接签订合同,法律上没有义务向公司出具相关验收单据,其次,公司终端客户出具的验收单据亦经过贸易商的确认,公司获得终端客户出具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更为谨慎。

  综上,公司非直销收入确认政策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2)合同约定不需要公司负责安装调试的:为外销产品,通过FOB、CIF等贸易方式结算,公司在完成海关报关手续,取得报关单后确认收入。

  2024年度内非直销业务第一大贸易商客户7签订的主要合同条款如下:

  

  公司在终端客户现场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在获取客户7的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

  (三)报告期内非直销产品终端销售情况

  单位:万元

  

  对于境外非直销客户:基于境外商业习惯,境外非直销客户通常将终端客户信息视为其商业秘密,公司无法了解其终端销售情况;

  对于境内非直销客户:公司对于境内非直销销售建立了严格的内控管理制度,主要通过物流运输、设备安装及设备使用反馈等方式进行综合管理。对于境内非直销业务,一般由公司直接发货至终端客户工厂并负责终端客户的设备安装,境内非直销客户超过90%已实现终端销售(其中终端客户出具验收单据的比例约为70%;由公司直接发货至终端客户并负责安装调试,该部分的依据为物流运输单据,该部分比例超过20%,两者之和超过90%)。

  (四)会计师就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1、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查查等公开信息网站查询主要非直销客户的工商资料,了解主要非直销客户成立时间、注册资本、经营规模、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与公司关联关系等情况;

  2、执行细节测试,检查报告期内贸易商和经销商客户的销售合同、出库单、送货单、物流单、验收单、报关单、发票等支持性文件,检查非直销模式下销售收入的真实性,细节测试检查比例90%以上;

  3、检查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客户的银行回款情况;

  4、对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客户进行函证,确认销售额及往来余额,具体函证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4年度非直销收入15,050.49万元,发函金额10,203.00万元,剩余4,847.49万元系未达到函证抽样标准发函,该部分非直销收入通过执行细节测试比例90%以上。

  5、执行截止性测试,核查收入是否确认在恰当期间,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非直销收入的检查比例为100%。

  经核查,公司2024年度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准确。

  三、结合公司境外销售主要产品、境外收入地区分布、销售模式和收入确认政策、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应收款对象匹配性、近两年境外收入回款情况等,说明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会计师就境外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2024年度,公司实现境外收入5,916.13万元,同比增长20.18%。公司持续践行“出海”战略,进一步加强海外产能建设及市场推广力度,拓展海外销售渠道与服务网点,逐步提高海外市场销售份额,公司上市以来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在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工厂,先后在新加坡、匈牙利、美国等地建立营销服务网络,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境外业务收入持续增长。

  公司境外销售主要产品、境外收入地区分布、销售模式和收入确认政策、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应收款对象匹配性、近两年境外收入回款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一)境外销售主要产品

  单位:万元

  

  2024年度,公司境外销售主要产品为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装备,两者收入合计占比为89.19%。

  (二)境外收入地区分布

  单位:万元

  

  2024年度,公司境外销售主要地区为亚洲、欧洲,两者收入合计占比为96.77%。

  (三)销售模式和收入确认政策

  公司外销产品销售模式包括非直销和直销,其中非直销收入占外销收入的比例为76.61%。直销模式收入占外销收入的比例为23.39%。

  公司外销产品收入确认政策:出口产品不需要安装调试的,完成海关报关手续,取得报关单后确认收入;需要安装调试的,经客户验收取得验收单据后确认收入。

  (四)近两年境外收入回款情况以及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境外前五大应收匹配性

  1、近两年境外收入回款情况较好

  2023年度,公司境外销售收入为4,922.88万元,2024年度,公司境外销售收入为5,916.13万元,截至2025年4月末,近两年境外收入对应的回款比例均超98%。

  2、 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境外前五大应收匹配性

  单位:万元

  

  注:以上客户回款方式均为电汇;其次,境外收入无增值税,订单金额与确认收入金额相等

  2024年末,公司上述境外前五大应收账款中,第一大、第二大应收账款对象分别为当年度第四大、第五大外销客户,截至2025年4月末,外销前五名应收账款均已回款;上述其他客户应收款项金额较小,公司正常跟进相关客户的回款工作。

  (五)会计师就境外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1、执行细节测试,检查境外收入对应的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验收单(如需要安装)、出口报关单等支持性文件,核查收入的真实性,细节测试检查比例90%以上;

  2、检查境外客户收入的银行回款情况;

  3、获取公司申报的增值税申报表,将申报中记录的免抵退办法出口销售额与财务数据进行核对;

  4、对主要境外客户进行函证,确认销售额及往来余额,具体函证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4年度境外收入5,916.13万元,发函金额4,346.02万元,剩余1,570.11万元系未达到函证抽样标准发函,该部分境外收入通过执行细节测试比例90%以上。

  5、执行截止性测试,核查收入是否确认在恰当期间,2024年12月及2025年1月境外收入的检查比例为100%。

  经核查,公司2024年度境外业务收入真实、准确。

  四、中介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2024年度收入成本明细表,复核不同应用领域产品前五大客户相关情况,计算各产品类型的收入、成本及毛利率变动情况,分析其合理性;

  2、获取公司2024及2023年度产销量数据,分析产销量变动数据及合理性;

  3、获取公司2024年末在手订单及2025年1-4月新签订单明细,复核相关数据披露的准确性,分析2024年度收入及毛利率增长的合理性;

  4、复核公司收入确认情况,是否按照收入确认政策执行,收入政策执行与IPO时有无变化;

  5、获取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2023、2024年度的数据情况,与公司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6、获取公司非直销收入明细,检查主要贸易商和经销商构成,与公司关联方清单比对是否存在关联方,分析非直销收入上升的原因及合理性;

  7、检查公司非直销收入确认政策,及非直销收入的终端销售确认情况;

  8、复核会计师就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

  9、获取公司境外收入明细,检查境外销售主要产品、境外收入地区分布情况、销售模式等情况,复核数据披露的准确性,分析境外业务收入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10、检查公司境外收入确认政策,复核境外收入是否按照收入确认政策执行;

  11、复核境外前五大客户和应收账款余额情况,确认客户与应收账款余额是否匹配;

  12、获取2023、2024年度境外收入明细,检查对应的收款情况;

  13、复核会计师就境外业务收入真实性和准确性履行的审计程序。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和年审会计师认为:

  1、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增长和毛利率增加主要原因系公司自制射线源应用比例增加,产品竞争力较强,高附加值设备收入增长等,公司营业收入真实、准确、完整,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变化趋势具有合理性;

  2、境内上市公司中专门从事精密X射线智能检测装备或核心部件生产的企业较少,且可比公司产品涉及行业单一,可比公司营业收入及毛利率变化情况与日联科技可比性较低,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变动趋势差异具有合理性;

  3、公司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客户相对分散,非直销客户在特定区域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公司,是公司上述领域销售渠道的重要补充,公司非直销业务收入真实、准确、完整,非直销业务收入占比上升具有合理性;

  4、公司上市以来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在马来西亚设立海外工厂,先后在新加坡、匈牙利、美国等地建立营销服务网络,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公司境外业务收入真实、准确、完整,外销收入增长具有合理性。

  问题2、公司自制X射线源相关风险。年报显示,微焦点X射线源是影响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领域产品质量检测的关键元器件,公司部分领域设备的微焦点X射线源依靠外购,存在一定的对外采购依赖风险;公司在集成电路晶圆级检测、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领域中应用的核心部件分别为开管射线源、大功率小焦点射线源,公司在该领域的X射线源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如相关研发及产业化应用不及预期,将对前述领域的业务开展产 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请公司:(1)分别说明上述X射线源主要采购来源、外采比例及近两年变动情况、产品应用情况、外采部分是否属于核心零部件,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对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贡献;(2)说明公司有无自主研发上述X射线源,如有,说明公司研发投入、项目进展和预期成果等情况;(3)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采购替代可行性、研发进展等,说明截至目前,公司对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及自主研发有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如发生相关风险或研发不及预期,公司有无具体应对措施、会否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一、分别说明上述X射线源主要采购来源、外采比例及近两年变动情况、产品应用情况、外采部分是否属于核心零部件,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对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贡献

  (一)公司X射线源主要采购来源

  公司依托在X射线检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较强的研发实力,一方面积极拓展核心部件X射线源产品线,90kV、110kV、120kV、130kV、150kV等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实现量产和销售,成功研发出180kV新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自制射线源销售收入相应增长。

  公司微焦点X射线源、开管X射线源、大功率小焦点系列X射线源未受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事件影响,采购均正常进行。上述射线源采购来源如下:

  

  其中,供应商行业及地位如下:

  

  (二)公司主要领域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应用自产射线源情况

  2024年度,公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和新能源电池领域主要为微焦点X射线源,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分别为90.02%、84.89%,铸件焊件及材料检测主要为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射线源主要以外购为主,具体情况如下:

  

  注:铸件焊件领域射线源主要为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公司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目前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相对较低

  (三)外采部分是否属于核心零部件,公司相关产品销售对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的贡献

  公司射线源外采部分均属于公司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的核心零部件,2024年度,公司X射线智能检测销售实现收入为65,610.36万元。其中应用自制射线源设备收入占比为54.81%,毛利贡献占比超过6成。自制射线源对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均具有较大的贡献。

  通过核心部件自制替代外购,①营业收入方面:公司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使相关检测设备在定价策略上具备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巩固了该领域X射线检测设备技术自主性与设备价格竞争力,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②利润水平方面:公司应用自制射线源的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相较于应用非自制射线源的设备毛利率有所提升。

  二、说明公司有无自主研发上述X射线源,如有,说明公司研发投入、项目进展和预期成果等情况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尤其是基础创新,推进X射线检测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微焦点X射线源中,90kV、110kV、120kV、130kV、150kV等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实现量产和销售,成功研发出180kV新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除此之外,公司还在开管系列射线源、大功率小焦点系列射线源等方面开展研发攻关,2024年也已进入小批量试制阶段。

  2024年度,X射线源相关研发项目进展和预期成果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X射线源研发项目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

  

  (二)X射线研发项目进展和预期成果等具体情况

  

  注:其中X射线发生器研发项目相关技术可应用于微焦点X射线源、开管X射线源、大功率小焦点系列X射线源

  三、结合内外部环境因素、采购替代可行性、研发进展等,说明截至目前,公司对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及自主研发有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如发生相关风险或研发不及预期,公司有无具体应对措施、会否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1、公司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及自主研发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

  对外采购方面:公司上述X射线源相关供应商供货正常,不同类型均存在其他可选供应商,且未受地缘政治、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影响,截至目前,公司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

  自主研发方面:①微焦点射线源:公司90kV、110kV、120kV、130kV、150kV等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实现量产和销售,成功研发出180kV新型号微焦点射线源并实现产业化,2024年,公司销售的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射线源的比例为90.02%,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应用自产X射线源的比例为84.89%,公司销售的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使用自制射线源的比例大幅提升。②开管X射线源和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截至目前均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相关研发不存在实质性障碍。

  综上所述,公司对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及自主研发没有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相关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进展顺利,产业化也不存在实质性障碍,不会影响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公司始终坚持研发创新尤其是基础创新,努力实现不同系列X射线源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在引领国产替代进程的同时,实现公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若公司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相关风险或研发不及预期,公司的应对措施

  2024年度,公司外购射线源相关设备收入为29,652.23万元,其中①微焦点射线源相关设备:收入占比为24.63%,公司现有产品随时可实现完全替代;②普通射线源相关设备:收入占比为16.68%,普通射线源技术难度一般,境内外供应商众多,不存在供应风险;③大功率小焦点相关设备:收入占比为54.01%,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目前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公司已经做好逐步替代的准备,同时该射线源境外供应商位于美洲及欧洲,可选供应商相对较多;④开管射线源相关设备:收入占比较低,不会对公司收入及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综上所述,若公司上述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发生相关风险或研发不及预期等情形,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已经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中介机构核查程序及核查意见

  (一)核查程序

  1、获取公司2023、2024年度不同类型的X射线源采购明细,检查相关数据及信息披露的准确性;

  2、获取公司的收入成本表,复核2024年度主要领域X射线智能检测设备应用自产射线源情况,以及应用自制射线源对收入及利润的贡献情况;

  3、访谈公司X射线源研发负责人,了解公司自主研发X射线源的情况,相关投入情况及研发项目情况;

  4、访谈公司X射线源研发负责人、采购负责人,了解截至目前公司对所提及的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及自主研发有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

  (二)核查意见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和年审会计师认为:

  1、通过X射线源自制替代外购,公司提高了X射线检测设备竞争力,相关产品对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水平均具有较大的贡献;

  2、公司X射线源相关供应商供货正常且均存在其他可选供应商,公司相关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无明确风险或实质性障碍;

  3、公司微焦点射线源系列已实现量产,开管X射线源和大功率小焦点X射线源均处于小批量试制阶段,相关研发不存在实质性障碍;

  4、若公司X射线源的对外采购相关风险或研发不及预期,公司的应对措施充分,不会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问题3、资产状况。年报显示,受公司闲置资金现金管理影响,报告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1.07亿元,同比减少69.71%;其他流动资产余额0.26亿元,同比减少96.42%;其他债权投资3.26亿元,系本期新增;其他非流动资产4.2亿元,同比增加1,057.81%。公司境外资产合计4,361.99万元,其中,存放在境外的货币资金为543.16万元。公司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8亿元,同比增长44.91%,主要系境外子公司购置厂房和设备增加;在建工程期末余额2.45亿元,同比增长295.5%,主要系募投项目投入增加。

  请公司:(1)结合报告期内购买各类理财内容、金额、期末存储状况,同利息收入等投资收益的匹配性,各季度末相关数据的具体构成和变动情况等,说明公司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和非流动资产等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各科目数据的勾稽关系;(2)结合公司境外业务拓展、资产地区分布、和资金支出及业务需要匹配性等 ,说明公司境外资产的具体构成及变动情况;(3)结合公司境外子公司购置固定资产的交易对方和具体用途、截至目前相关资产建设安装进展、各募投项目资金投入和建设进度等,说明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在建工程是否均依规转固;(4)说明会计师对前述资产存在及计量的准确性采取的审计程序及其充分性。

  回复:

  一、结合报告期内购买各类理财内容、金额、期末存储状况,同利息收入等投资收益的匹配性,各季度末相关数据的具体构成和变动情况等,说明公司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和非流动资产等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合理性,各科目数据的勾稽关系

  (一)公司报告期末货币资金、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和非流动资产等各季度末相关数据具体情况,各科目数据的勾稽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通过购买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大额可转让存单、定期存款的方式进行现金管理,归集于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产和其他非流动资产科目核算。公司各季度末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流动和非流动资产的核算内容、金额、利息收入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下转C50版)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