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直击中微公司业绩说明会:

研发投入保持较高水平 集中资源开发高端设备

  本报记者 孙文青

  5月27日,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在临港基地召开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

  数据显示,中微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0.65亿元,同比增长44.73%,保持了近四年营收年均增幅大于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约13.88亿元,同比增长16.51%,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

  中微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志尧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到2035年,中微公司将在规模、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上成为全球第一梯队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公司的目标一定要达到,一定能够达到。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24.52亿元,同比增长94.31%,占营业收入比例约27.05%。今年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53%至6.87亿元。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迭代速度显著提升。目前,中微公司在研超20款新设备,包括新一代CCP高能等离子体刻蚀设备、ICP低能等离子体刻蚀设备、晶圆边缘刻蚀设备、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及ALD(原子层沉积)薄膜设备、硅和锗硅外延EPI设备、新一代等离子体源的PECVD设备和电子束量检测设备等。同时,中微公司通过投资和成立子公司,布局了量检测设备板块。

  在泛半导体领域,中微公司的MOCVD(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持续领跑全球市场,并加速向碳化硅功率器件、Micro-LED等新兴领域拓展。

  “经过20年的努力,公司已经拥有非常强的研发团队。过去开发一款新设备需3年至5年,算上进入市场需要7年,现在只需要18个月就可以开发出一款新产品,最多半年到一年就可以实现量产。”尹志尧表示。

  同时,“考虑到外部的一系列限制,中微公司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实则在短时间内‘补短板’,从而保证国内生产线能够顺利投产。”尹志尧表示。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人工智能、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快速发展,推动芯片制造向更先进制程演进。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广受关注。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一直在积极投入,希望实现突破,目前来看主要厂商在一些产品业务上存在重叠的情况。因此,后续市场需要关注厂商的核心竞争力。

  “中微公司的策略是保证高质量发展。公司欢迎竞争,也会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尹志尧表示,“公司的策略是集中资源开发具有差异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设备产品,避免低端内卷,根据自身能力承担社会责任。”

  在开发更多具有竞争力的半导体设备产品的同时,中微公司也在加速布局产业链上下游重点领域。自上市以来,中微公司已投资3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了浮盈5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和战略协同效果。其中,公司参股投资的8家公司已经完成A股挂牌上市。公司也一直将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作为营运重心之一。截至目前,与全球超800家供应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尹志尧认为,美国关税政策对中微公司影响不大。中微公司在关键零部件上基本不依赖美国,近年来公司陆续开发了更多质量优异的供应商,并加强培育本土核心供应商,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从而建立更加自主可控的供应链。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