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上接D40版)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关于 2024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上接D40版)

  4、对主要的储能系统的客户和主要部件供应商实施函证程序;

  5、对主要的储能系统的客户和主要部件供应商实地走访,确认相关交易的真实性,合同约定各方承担责任的执行情况;

  6、获取的2024年度采购明细表,按照供应商、产品等维度对采购单价和采购金额进行分析,并访谈公司业务负责人,了解采购变动的原因;

  7、以抽样的方式检查公司主要采购合同、入库单等业务单据;

  8、检查公司主要采购合同的询比价记录,并与公司采购价格对比分析其公允性;

  9、查阅公司公告,了解公司与杭州交联电气工程有限公司采购的原因,并分析其合理性,同时检查采购相关的询比价记录、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及支付流水等,分析采购的公允性、款项支付时点的合理性等;

  10、将供应商清单与公司提供的关联方清单进行核对,查阅主要供应商工商登记信息,以核实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公司根据前期与客户的对接情况或取得的项目中标文件安排生产和采购,交货周期在2个月左右,与可比公司同类项目相比不存在重大差异。公司储能系统收入在根据合同约定,公司将货物交付给客户,并取得经过客户确认的验收单、储能系统相关商品控制权转移给客户时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公司在重庆江津项目和内蒙古阿拉善项目的交易中是主要责任人,承担向客户交付产品的主要责任,以总额法确认收入具有合理性;

  2、对于电网侧的大型储能系统,公司通常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生产电池舱组件,毛利率水平处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区间范围内,具备合理性,公司大规模开展储能系统业务具备较强的经济性,且有利于提升公司质量;

  3、2024年度,公司向前五名供应商采购的物资主要为用于储能系统的部件等,上述供应商与公司均不存在关联方关系。公司在采购过程中严格遵循《采购管理制度》相关规定,采用询比价方式进行采购。与市场价格相比,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及杭州交联电气工程有限公司采购价格定价公允,公司向杭州交联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支付款项均按合同约定进行付款,不存在提前付款或其它异常资金往来的情形。

  三、关于应收和预付款项。年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9,850.87万元,同比增长41.03%,坏账准备期末余额1,460.87万元,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8,390.00万元。公司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15,106.77万元,同比增长428.69%。此外,公司预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279.04万元增长至2025年一季度的2,360万元。请公司:(1)列示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销售内容、履约进度、账龄结构、回款情况,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逾期及逾期金额等,并结合客户类型、历史回款情况、减值计提比例确定依据等,说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充分性,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列示应付账款对应的供应商名称、采购产品、采购金额、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并说明应付账款大幅增长原因及合理性;(3)列示预付款项的主要对手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预付采购的具体内容、采购金额、预付比例,说明预付款项金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回复】

  (一)列示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销售内容、履约进度、账龄结构、回款情况,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是否逾期及逾期金额等,并结合客户类型、历史回款情况、减值计提比例确定依据等,说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充分性,与同行业公司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1、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的相关情况列示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续上表)

  

  由上表可知,公司向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销售储能系统、电网数字化智能感知产品,以及提供电力相关技术服务,应收账款对应的合同义务已履约完成,期后整体回款良好。其中:公司向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北华菱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期后回款较低,主要系销售合同的终端客户为国家电网,合同约定支付方式为背靠背付款方式,受终端客户付款审批流程等影响,最终客户回款较少所致。公司与该五大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应收账款余额尚未逾期。

  2、结合客户类型、历史回款情况、减值计提比例确定依据等,说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的充分性

  (1)期末余额前5名的应收账款合计数为14,851.77万元,占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合计数的比例为74.81%,具体如下:

  

  由上表,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客户构成稳定且其终端客户多为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履行货款支付义务,期末余额前5名的应收账款账龄均在1年以内,综合信用状况良好。

  (2)应收账款历史回款情况良好

  截至2025年5月31日,2022-2024年各期末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可知,2022年末、2023年末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比例较高,2024年期末应收账款截至2025年5月31日的期后回款比例相对较低主要系2024年形成的部分销售货款尚处于合同约定的付款周期内所致,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中部分客户期后回款较低原因详见本题第1小问之回复。

  (3)按照应收账款账龄计提减值

  公司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公司账龄组合的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具体如下:

  

  由上表可知,公司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已达100%。

  (4)账龄迁徙率计算复核验证

  ①确定按账龄迁徙率模型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率

  2024年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确定历史数据集合

  单位:人民币万元

  

  第二步:计算历史迁徙率

  当年迁徙率为上年末该账龄余额至下年末仍未收回的金额占上年末该账龄余额的比重,将3年以上实际损失率假设为100%,并据此计算2022-2024年迁徙率结果如下:

  

  第三步:确定违约损失率并考虑前瞻性调整

  公司与主要客户保持着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且公司主要客户多数为行业内知名国有企业,信用状况良好,未出现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情形。公司出于谨慎性考虑,在违约损失经验基础上预测未来有关经济状况,将3年以下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较违约损失率提高5%,作为前瞻性调整,由此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具体如下:

  

  ②坏账准备计提比较

  2024年末,公司按账龄迁徙率模型计算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金额与目前账面已经计提的坏账准备计提金额进行比较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可知,2024年末,公司按照目前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计提的应收坏账准备均大于按账龄迁徙率模型计算的各期末坏账准备金额,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3、与同行业公司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

  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于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计提政策均采用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以及按照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结合的方式。其中应收账款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预期信用损失方法均为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编制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龄与预期信用损失率对照表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如下:

  单位:%

  

  由上表可知,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比率与同行业公司亿嘉和和中元股份一致,而较宏力达略低,主要系公司2024年末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为90.52%,而宏力达2024年末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为35.23%,二者在迁徙率方面存在差异,导致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预期信用计提比率存在差异,差异具有合理性;公司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计提比率除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外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按照同行业平均水平测算期末应收账款坏账为1,343.58万元,低于按照公司现有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1,460.87万元。

  综上所述,公司的应收账款主要客户构成稳定且其终端客户多为国有企业,能够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进度履行货款支付义务,账龄均在1年以内,综合信用状况良好。公司按照应收账款账龄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应收账款的预期信用损失率除1年以内款项外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按照同行业平均水平测算期末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低于按照公司现有政策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二)列示应付账款对应的供应商名称、采购产品、采购金额、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并说明应付账款大幅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1、列示应付账款对应的供应商名称、采购产品、采购金额

  2024年度,公司应付账款前五名供应商列示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可知,公司应付账款前五名供应商2024年末余额较大,主要系公司2024年储能系统业务采购规模增加,同时开展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建设,向储能系统部件和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供应商采购形成应付账款余额所致。

  2、说明应付账款大幅增长原因及合理性

  2024年末,应付账款余额按照款项性质分类列示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15,106.77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12,249.38万元,变动比例428.69%。公司本期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主要系以下原因造成:

  (1)2024年公司为完成储能系统订单,储能系统部件采购金额增加,导致本期末尚在信用期内的应付材料款增加7,969.95万元;

  (2)2024年新增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项目,导致应付工程设备款增加5,024.55万元。

  (三)列示预付款项的主要对手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预付采购的具体内容、采购金额、预付比例,说明预付款项金额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截至2024年末,公司按付款对象归集的预付款项余额前五名供应商的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注:预付比例=预付款项余额/合同总金额

  由上表,2024年末,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上海申毅洛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单位的货款和研发费用,公司与该等单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025年3月末,公司预付款项较2024年末增加2,080.96万元,主要系公司在执行新的大型储能系统项目中,向电池舱组件代工商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预付的代工费和材料费增加较多所致。

  (四)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 了解与应收账款减值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 检查主要客户的销售合同,了解合同收款条款或条件;

  3. 询问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营业收入的期间结构,分析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较高的原因及其合理性;

  4. 根据公司与主要客户的信用期约定,分析应收账款余额的合理性;

  5. 对于产品销售收入与电站运营收入,选取项目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包括招投标文档、销售合同、订单、销售发票、销售发货单、产品签收单或安装验收单、电费结算单等;对于电力相关技术服务收入,选取项目检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包括销售合同、销售发票、验收报告等;

  6. 结合应收账款函证,选取项目函证销售金额;

  7. 对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之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进行比较分析;

  8. 复核管理层对应收账款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相关考虑和客观证据,评价管理层是否恰当识别各项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特征;

  9. 对于以组合为基础计量预期信用损失的应收账款,评价管理层按信用风险特征划分组合的合理性;评价管理层确定的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率的合理性,包括使用的重大假设的适当性以及数据的适当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测试管理层对坏账准备的计算是否准确;

  10. 结合应收账款期后回款情况,评价管理层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合理性;

  11. 获取2024年度应付账款、预付账款台账,对余额变动进行分析,并访谈公司业务负责人,了解应付账款、预付账款余额变动的原因,并对变动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12. 以抽样的方式检查公司主要采购合同、入库单、供应商送货单等业务单据;

  13. 将供应商清单与公司提供的关联方清单进行核对,确认是否存在未识别的关联方,查阅主要供应商工商登记信息,核实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

  14. 检查主要应付账款余额的期后付款情况,检查主要预付款项余额期后到货情况;

  15. 对期末主要应付账款、预付款项期末余额实施函证程序;

  16. 获取2025年一季度末预付款项明细表,了解2025年一季度末预付款项增加的原因。

  经核查,我们认为:

  1. 公司向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销售储能系统、电网数字化智能感知产品,以及提供电力相关技术服务,应收账款对应的合同义务已履约完成,期后回款良好,公司与该五大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应收账款余额尚未逾期。公司按照应收账款账龄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充分,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

  2.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15,106.77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12,249.38万元,主要系2024年储能系统业务采购规模增加,以及开展钙钛矿新增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建设项目等,向储能系统部件和工程项目供应商采购形成应付账款余额较大所致;

  3. 2024年末,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上海申毅洛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等单位的货款和研发费用,公司与该等单位不存在关联方关系。2025年3月末,公司预付款项较2024年末增加较多,主要系公司在执行新的大型储能系统项目中,向代工商深圳市远信储能技术有限公司预付的代工费和材料费增加所致。

  (五)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询问公司管理层,了解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以及期后回款情况;

  2、查阅应收账款主要对象业务合同中对于付款的约定条款等;

  3、对主要客户和供应商执行函证程序;

  4、对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之间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进行比较;

  5、获取公司应付账款的明细表,并访谈公司业务负责人,了解余额变动的原因;

  6、获取主要客户的采购合同、入库单等业务资料;

  7、将供应商清单与公司提供的关联方清单进行核对,确认是否存在未识别的关联方,查阅主要供应商工商登记信息,核实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方关系;

  8、获取预付账款明细表,了解2025年一季度预付账款增加的原因。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公司向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销售储能系统、电网数字化智能感知产品,以及提供电力相关技术服务,应收账款对应的合同义务已履约完成,期后回款良好,公司与该五大客户不存在关联关系,应收账款余额尚未逾期;

  2、公司按照应收账款账龄计提减值,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充分,与同行业公司不存在显著差异;

  3、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应付账款余额为15,106.77万元,较2023年末增加12,249.38万元,主要系本期储能系统业务规模增加、开展钙钛矿新增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向储能系统部件和工程项目供应商采购形成应付账款所致;

  4、2025年3月末,公司预付款项较2024年末增加较多,主要系公司在执行新的大型储能系统项目中,向代工商预付的代工费和材料费增加所致。

  四、关于在建工程。年报显示,2024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46,559.6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52.61%,主要包括募投项目、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项目,除募投项目外,其他三个项目均在2024年开工建设,期末累计投入金额接近预算金额,但截至报告期末尚未转固。请公司:说明2024年新增项目的具体时间规划、实际工程进度、预计完工时间,短期内快速建设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的情形,并结合建设资金来源、行业需求、产能利用率等,说明相关项目投产后能否达到预期效益,是否可以覆盖运行成本,相关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风险,相关资产是否可能存在减值风险。

  【回复】

  (一)说明2024年新增项目的具体时间规划、实际工程进度、预计完工时间,短期内快速建设的原因及合理性

  1、项目建设计划安排与实际进度

  (1)新型光伏建设项目

  新型光伏建设项目系对钱塘新区原有厂房进行改扩建,新增厂房建筑面积19,937.15平方米。根据公司《关于对外投资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公告编号:2023-026),新型光伏项目的建设周期为“开工后18个月内完成本项目建设”,新型光伏建设项目于2024年3月开工。截至2024年末,厂房的主体工程尚未完工。该项目2号厂房已于2025年5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其他厂房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达到约定可使用状态。新型光伏建设项目实际工程进度符合建设计划安排。

  (2)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

  本项目全称为“年产100MW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智能化项目”,主要内容为购置、安装并调试相关生产设备以搭建钙钛矿组件生产线。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2024年4月至2025年4月,2024年11月,100MW钙钛矿产线组建完毕并开始试生产,由于该生产线涉及多台高精度设备,且设备布局和自动化工艺流程复杂,公司需要一定的试生产时间来验证和优化工艺,以保证后续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4年末,100MW钙钛矿产线的试生产良率与设备采购合同中约定的参数指标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尚处于设备调试和试生产过程中,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本项目已于2025年5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建设周期与前期建设计划安排相符。

  (3)电网侧储能项目

  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为3个月:自2024年3月开始可行性研究论证至2024年6月项目并网移交。

  本项目于2024年6月中旬完成安装与调试,通过了并网实验、送电成功。本项目自2024年6月陆续开展涉网实验,由于涉网实验测试项目繁多复杂,且需逐一验证,流程耗时较长,导致2024年末本项目尚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流程中。本项目已于2025年3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并转固。

  并网实验是初步的接入测试,涉网实验则是在并网基础上的深入测试,对储能电站的运行性能和电网适应性要求更高。并网实验主要关注储能电站自身的基本性能和接入电网的条件,而涉网实验则更侧重于储能电站与电网的交互作用和协调运行。如果电网侧储能项目仅通过了并网实验而未通过涉网实验,那么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调频辅助服务等公司设计需要达到的重要功能无法运行。因此,只有当电网侧储能电站通过了涉网试验,才满足预定可使用状态。

  综上,公司电网侧储能项目建设周期与前期建设计划安排相符。

  2、短期内快速建设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于2023年11月21日召开了第三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三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对外投资暨开展新业务的议案》,公司拟与杭州钱塘新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柯林电气储能及新型光伏项目投资协议书》,通过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柯林新能源有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杭州柯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杭州市钱塘区投资建设“储能及新型光伏项目”。2023年公司已完成相关项目建设的调研、内部审议等前期准备工作,2024年陆续开工建设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项目。

  公司是一家立足于智能电网领域,聚焦电力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专业从事电气设备智能感知与诊断预警装置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电力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了覆盖“输电、变电、配电”及“高压、超高压、特高压”的数十种系列产品。

  在国家提出“双碳”目标、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公司注重社会价值与商业价值的统一,以及实现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公司立足现有业务,积极参与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建设,包括光伏、储能等领域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公司将发展成为行业领先企业。

  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发展方向,开展新型光伏业务、储能电站运营业务,形成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全链路产品,将进一步推动公司产业链条的延展和完善,扩大公司业务规模,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升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综合实力。因此,开展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业务和储能电站运营业务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与公司主营业务具有协同性,符合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和全体股东的利益。

  综上,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发展方向,开展新型光伏业务、储能电站运营业务,早在2023年已开展调研、内部审议等前期工作,并于2024年陆续开工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和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建设工作。

  (二)是否存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的情形

  公司在建工程结转为固定资产的标准和时点具体如下表:

  

  2024年公司不存在符合转固情形的在建工程,在建工程项目期末结存情况如下: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可知,截至2024年末,2024年开工建设的三项工程均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具体如下:

  (1)1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尚在试运行阶段,良率与设备采购合同中约定的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

  (2)50MW/1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即电网侧储能项目)尚未通过涉网实验,根据浙江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浙江电力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实施细则》,储能电站完成涉网试验且试验结果合格,认定其具备自动调节和提供辅助服务能力,方可参与电能量市场和调频辅助服务市场。涉网实验结果尚在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流程中,电网侧储能项目的设计目的无法实现,故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新型光伏建设项目尚在建设中,厂房的主体工程尚未完成。

  因此,公司不存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的情形。

  (三)结合建设资金来源、行业需求、产能利用率等,说明相关项目投产后能否达到预期效益,是否可以覆盖运行成本,相关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风险,相关资产是否可能存在减值风险

  公司主要使用自有资金修建的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及电网侧储能项目,与上述项目相关的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1)新型光伏建设项目

  新型光伏建设项目是在杭州钱塘新区修建自用工业厂房和配套办公楼,不涉及相关生产设备,不涉及预期效益、运行成本、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的风险,因此,本项目后续运行成本无法覆盖的风险较小,资产减值的风险较小。

  (2)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

  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主要内容为购置、安装并调试公司100MW钙钛矿组件生产线相关的生产设备。

  ①市场前景广阔、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

  目前主流的晶硅光伏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在成本、效率提升空间、应用场景等方面的局限性也日趋明显。钙钛矿电池具有质量轻、成本低、转换效率上限高、光电特性可调等优势,满足市场对更高效、更经济、更灵活的光伏技术的需求,因而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根据华创证券的预测,2024年全球钙钛矿电池市场空间为22.20亿元,预计2030年可增长至1,816.10亿元。面对广阔的市场前景,当下业内主要光伏企业建成的中试产线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协鑫光电、晶科科技、极电光能、仁烁光能等多家企业已开展GW产线的产业布局,以期抢占市场先机。钙钛矿电池组件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市场需求广阔,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

  ②技术替代风险可控

  目前,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在不断提升,需要企业不断投入研发以保持技术领先。如果企业无法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可能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公司高度重视钙钛矿电池组件的研发投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注重技术研究与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因此,钙钛矿电池技术替代的风险相对可控。

  ③技术先进性

  杭州柯林的钙钛矿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已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顺利通过了国际权威机构德国T?V的IEC61215、61730全套序列测试认证,功率档位达到130W。钙钛矿电池相关技术已积累了7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司目前已与中科院纳米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众能光电等高校及单位的钙钛矿领域核心科研团队进行了深度合作,为新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公司技术团队不仅成功推进100MW级中试产线的产业化落地,还致力于高效新型柔性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的关键技术研究,以及钙钛矿大面积柔性组件低温制备方法的探索,并承担浙江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攻关计划名称:高效新型柔性钙钛矿薄膜光伏电池关键技术)。公司在钙钛矿组件制备及其智能化控制系统应用的研究,预计将大幅提升钙钛矿组件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综上,公司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行业需求广阔,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技术替代风险可控,项目投产后能够实现预期效益并覆盖运行成本,相关资产减值风险较小。

  (3)电网侧储能电站

  电网侧储能项目系公司自营的50MW/100MWh电网侧储能电站,公司通过该储能电站的调峰、调频等功能实现收益。

  ①市场需求旺盛

  浙江是用电大省且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扩大,电网侧储能用于缓解电网阻塞、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需求迫切。

  ②产能过剩风险可控

  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建设受到政策的管控和引导,前期需要通过技术可行性、经济性、政策等多方面评审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能源局纳入规划后在备案部门进行立项备案,而且在运营阶段需要由电网公司的统一调度。因此,产能过剩的风险相对可控。

  ③技术替代风险小

  该储能电站是浙江省“十四五”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规模为50MW/1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采用行业领先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该技术路线因其卓越的安全性、长寿命和成本效益,已成为全球大型储能项目的首选方案。经过全球市场验证的磷酸铁锂储能技术,系统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有效规避了前沿技术路线快速迭代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集成应用高能量密度、超长循环寿命(>6000次@80% DoD)的先进磷酸铁锂电池,配合智能电池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高效稳定运行,技术替代的风险小。

  ③项目收益

  本项目于2024年6月中旬完成安装与调试,通过了并网检测、送电成功。自本项目并网以来,2024年6月至2025年3月通过调峰功能已合计产生收益870.18万元。本项目通过涉网试验后,调频及其他辅助功能可正式运行,预计能够覆盖运行成本并实现预期效益。参考协鑫能科的公开资料,其重庆黔江50MW/10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和徐州鑫蓝50MW/100MWh电化学储能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均不低于6%。

  综上,本项目市场需求旺盛,产能过剩风险可控,技术替代风险小,项目已经实现较为可观的收益,预计后续能够覆盖运行成本并实现预期效益,相关资产减值风险较小。

  (四)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 了解与在建工程转固相关的关键内部控制,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并测试相关内部控制的运行有效性;

  2. 获取了公司2024年在建工程明细,并分析其变动的原因;

  3. 获取在建工程主要结存余额相关的合同、付款单、付款审批单、银行对账单等原始单据进行核对检查;

  4. 对2024年新增大额在建工程供应商进行核查,主要包括检查询比价文件、工程审价文件、查阅工商资料,并对重要的供应商进行调查;

  5. 对期末在建工程进行监盘,重点检查在建工程的状态、完工进度等,并判断是否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

  6. 对主要在建工程供应商选取项目执行函证程序,验证采购金额的真实性;

  7. 结合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科目的审计,核查期末余额的准确性;

  8. 就在建项目的用途、预期效益、运行成本、技术替代风险等事项对管理层就行访谈。

  经核查,我们认为:

  1. 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与实际工程进度符合建设计划安排;

  2. 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发展方向,开展新型光伏业务、储能电站运营业务,早在2023年已开展调研、内部审议等前期工作,并于2024年陆续开工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和电网侧储能项目的建设工作;

  3. 2024年底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尚未达到预订可使用状态,公司不存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的情形;

  4. 新型光伏建设项目不涉及预期效益、运行成本、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的风险,运行成本无法覆盖的风险较小,资产减值的风险较小;公司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行业需求广阔,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技术替代风险可控,项目投产后能够实现预期效益并覆盖运行成本,相关资产减值风险较小;电网侧储能项目市场需求广阔,产能过剩风险可控,技术替代风险小,项目已经实现较为可观的收益,预计后续能够覆盖运行成本并实现预期效益,相关资产的减值风险较小。

  (五)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了公司本期在建工程明细,并分析其变动的原因;

  2、对本期新增大额在建工程供应商进行核查,主要包括检查询比价文件、工程审价文件、查阅工商资料,并对重要的供应商进行实地走访;

  3、对期末在建工程进行监盘,重点检查在建工程的状态、完工进度等,并判断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4、对主要在建工程供应商选取项目进行函证,验证采购金额的真实性;

  5、结合应付账款、应交税费等科目的审计,核查期末余额的准确性;

  6、就在建项目的用途、预期效益、运行成本、技术替代风险等事项对管理层进行访谈。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与实际工程进度符合建设计划安排;

  2、公司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发展方向,开展新型光伏业务、储能电站运营业务,2023年已开展调研、内部审议等前期工作,2024年陆续开工建设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

  3、2024年底新型光伏建设项目、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电网侧储能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公司不存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及时转固的情形。

  4、新型光伏建设项目不涉及预期效益、运行成本、产能过剩或技术替代的风险,运行成本无法覆盖的风险较小,资产减值的风险较小;公司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行业需求广阔,产能过剩的风险较小,技术替代风险可控,项目投产后能够实现预期效益并覆盖运行成本,资产减值风险较小;电网侧储能项目市场需求广阔,产能过剩风险可控,技术替代风险小,项目已经实现较为可观的收益,预计后续能够覆盖运行成本并实现预期效益,资产减值风险较小。

  五、关于委托理财与货币资金。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委托理财发生额8.91亿元,未到期余额0元。期末货币资金余额2.65亿元,全年利息收入212.55万元。请公司:(1)列示报告期内发生的委托理财具体情况,包括受托人、金额、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年化利率、实际收益或损失,说明投资收益与理财规模是否匹配,结合期后委托理财情况,说明本期购买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2)列示货币资金构成,测算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并说明公司资金收益率是否符合银行存款、理财利率等市场水平。

  【回复】

  (一)列示报告期内发生的委托理财具体情况,包括受托人、金额、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年化利率、实际收益或损失,说明投资收益与理财规模是否匹配,结合期后委托理财情况,说明本期购买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

  1、列示报告期内发生的委托理财具体情况,包括受托人、金额、起止日期、资金来源、年化利率、实际收益或损失,说明投资收益与理财规模是否匹配

  公司委托理财包括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投资产品(均为结构性存款),具体明细如下:

  

  注1:理财产品存在多笔陆续赎回时,赎回日期系该笔理财产品完全赎回日期;

  注2: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86号的预期年化利率系以2025年6月3日为净值日期计算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与实际预期年化利率存在一定差异;

  由上表,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利率在0.95%至3.06%之间,均在对应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利率区间内,故投资收益与理财规模匹配。

  2、结合期后委托理财情况,说明2024年购买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

  公司是一家立足于智能电网领域,聚焦电力系统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专业从事电气设备智能感知与诊断预警装置及电化学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电力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24年,公司在持续推进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时,又新开工建设100MW钙钛矿光伏组件产线项目、50MW/1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新型光伏建设项目等,所需资金较多,在确保不影响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使用、其他本年新增项目建设使用,以及公司正常业务开展的情况下,公司通过购买结构性存款等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现金管理。

  为避免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不足公司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多为1-3个月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或能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2024年购买理财产品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系购买的结构性存款期限较短,已于期末到期兑付,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在公司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有资金需求时赎回所致。2025年1-3月,公司继续执行上述管理策略,购买上述理财产品金额为21,620.00万元。

  (二)列示货币资金构成,测算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并说明公司资金收益率是否符合银行存款、理财利率等市场水平

  1、期末货币资金构成

  单位:人民币万元

  

  银行存款中使用受限的募集资金为14,287.61万元,公司可随时使用的银行存款为12,059.83万元;其他货币资金保函保证金为124.93万元,ETC保证金为2.70万元。

  2、 测算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说明公司资金收益率是否符合银行存款利率等市场水平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2024年利息收入/月均存款余额的比率为1.45%,比率较高的原因主要系利息收入中包含了定期存单到期兑付利息所致。活期存款利息收入/月均存款余额的比例为1.13%,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主要原因系公司将超过一定限额的银行存款存为协定存款,协定存款2024年度利率由期初的1.55%逐步下滑至期末的1.05%所致。

  综上,公司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匹配,利息收入的资金收益率符合银行存款利率等市场水平。

  3、说明公司理财收益率是否符合市场水平

  公司将自有资金、和闲置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结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具体信息如下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由上表,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为0.39%,低于预期年化利率区间[0.95%,3.06%]的主要原因系公司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多为1-3个月的短期理财或能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所致,上述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利率在[0.95%,3.06%]之间,在对应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利率区间内,详见本问询函回复之第五问之第一小问之回复。因此,公司理财收益率符合市场水平。

  (三)年审会计师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 获取了理财产品台账,查看2024年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具体结构,将理财产品台账与银行交易明细进行核对;

  2. 获取了理财产品说明书,核实相关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管理人等信息;

  3. 对理财产品收益分析测算,并与公开或理财产品说明书载明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符合市场水平;

  4. 访谈了公司管理层,了解2024年购买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

  5. 获取了期末货币资金台账,了解期末货币资金的具体结构;

  6. 对2024年利息收入分析测算,测算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

  7. 结合货币资金函证,核实货币资金、银行理财产品期末余额的准确性,同时对回函确认的协定存款利率与公司实际银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分析。

  经核查,我们认为:

  1. 为避免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不足,公司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多为1-3个月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或能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2024年购买理财产品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系购买的结构性存款期限较短,已于期末到期兑付,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在公司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有资金需求时赎回所致,不存在在到期日前提前赎回的情况;

  2. 公司期末货币资金主要为使用受限的募集资金为14,287.61万元,公司可随时使用的银行存款为 12,059.83万元。2024年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匹配;公司资金收益率符合银行存款、理财利率等市场水平。

  (四)保荐机构核查意见

  针对上述事项,持续督导机构主要实施了以下核查程序:

  1、获取了理财产品台账,了解2024年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

  2、获取了理财产品说明书,核实相关理财产品的风险等级、管理人等信息;

  3、对理财产品收益分析测算,并与公开或理财产品说明书载明的预期收益率进行对比,分析理财产品收益率是否符合市场水平;

  4、访谈了公司管理层,了解本期购买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

  5、获取了期末货币资金台账,了解期末货币资金的具体构成;

  6、对本期利息收入分析测算,测算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是否匹配;

  7、结合货币资金函证,核实货币资金、银行理财产品期末余额的准确性,同时对回函确认的协定存款利率与公司实际银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分析。

  经核查,持续督导机构认为:

  1、公司投资收益与理财产品规模相匹配,为避免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的资金需求不足,公司购买的结构性存款等理财产品多为1-3个月到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或能随时赎回的理财产品。本期购买理财产品并于期末前全部赎回的原因系购买的结构性存款期限较短,已于期末到期兑付,以及其他理财产品在公司项目建设及日常经营有资金需求时赎回所致,不存在在到期日前提前赎回的情况;

  2、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与货币资金规模匹配,公司资金收益率符合银行存款、理财利率等市场水平。

  特此公告。

  

  杭州柯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5年7月3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