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1131                 证券简称:聚赛龙            公告编号:2025-053

  债券代码:123242                 证券简称:赛龙转债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R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R适用 □不适用

  是否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是 R否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47,792,230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R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R否

  

  3、公司股东数量及持股情况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R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是 R否

  4、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控股股东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控股股东未发生变更。

  实际控制人报告期内变更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5、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6、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R适用 □不适用

  (1) 债券基本信息

  

  (2) 截至报告期末的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三、重要事项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改性塑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各类改性通用塑料、改性工程塑料、改性特种工程塑料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未发生重大变化,始终专注于高分子新材料领域,一直致力于从技术、质量、供应、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改性塑料的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的发展道路,经过多年不懈的投入,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依托自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产品线,覆盖改性PP、ABS、PC、PC/ABS、PBT、PET、HIPS、PPO、PPS等各类高分子材料,包括导电、导磁、抗静电、导热、抗菌、阻燃、免喷涂等功能化改性高分子材料。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汽车工业、电子通信、医护用品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美的集团、苏泊尔、海信集团、格力集团、海尔集团、格兰仕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广汽集团、丰田集团、奇瑞汽车、延锋汽车、马瑞利、富诚集团、富强集团、普联技术等知名企业。

  (一)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的产品主要为改性PP、改性PC/ABS、改性PA、改性PBT、改性ABS产品系列,具体情况如下:

  

  (二)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及采购流程管理制度等一套严格、完整的采购管理流程,对供应商的经营能力、资金能力、生产资质、产品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经过小批量试用采购且合格后,将其列入公司合格供应商体系中,按订单需求向合格供应商采购。

  公司长期专注于改性塑料领域,对上下游市场均较为熟悉,并持续关注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情况。公司采购部门在仓储、制造等部门提交的采购申请基础上,同时结合原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设定一定的安全库存,统一对外进行采购,以确保公司生产、运营有序健康的进行。

  (2)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模式,以便深入了解市场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在开发客户方面,公司主要通过主动开发和产业推广的方式进行客户开拓。一方面,公司依靠长期业务积累形成的客户关系和信息网络,针对家电、汽车、电子通信等目标市场,筛选优质潜在客户进行重点攻关,通过客户拜访、提供试验料等方式与客户建立联系,挖掘潜在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经过持续的市场开拓,已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知名度,同时公司现有在家电、汽车等领域的领先客户也带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其上下游配套企业或同行业企业与公司建立业务联系。此外,公司亦积极参与各类技术交流、研讨会及专业展会,推广公司改性塑料产品,扩大公司影响力。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下游客户的订单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同时对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规格型号产品,公司会适当进行备货,以便快速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下设制造中心,由制造中心根据生产指令,统一对各个生产车间进行排产及组织生产。同时,公司会结合客户的需求预测,根据自身产能进行适当成品安全库存,以提高交货以及保障车间运转效率。

  公司主要通过对PP、PA、PBT、PC等基础材料进行改性,生产各类高性能改性塑料,各类产品的生产流程较为相近,一般可分为配料、混合、混炼挤出、冷却、切粒、筛分、均化和包装入库等环节,具体情况如下:

  

  (三)业绩驱动因素

  1、产业政策支持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终端产业正在向高端制造、绿色环保、数字经济等方向跃迁,系列变革对改性塑料性能的需求从“功能适配”升级为“性能突破”,不断牵引改性塑料研发方向的系统性重构,新兴产业的发展为改性塑料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路线的竞争,催生了对改性塑料在精准热管理适配性、高强度结构支撑、复杂环境耐受性、可靠绝缘性能及轻量化等维度的更高要求;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材料需直面轻量化、极端环境耐候性与抗冲击性提升的多重挑战;此外,3D打印、精密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普及,要求材料具备精准可控的熔融流动性与卓越的成型稳定性;机器人领域的精密传动需求则聚焦于材料的自润滑性、电磁兼容性及仿生柔性等关键性能的突破与优化。

  新兴产业的快速更新对改性材料的性能、成本、适配性提出短周期、高响应的要求,但改性材料的研发存在周期长、高投入等特性,技术路线的竞争激烈且动态变化,对改性塑料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改性塑料行业也面临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需要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以实现转型升级。

  2、下游行业景气度

  家电和汽车行业是改性塑料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公司的改性塑料产品被广泛用于制造各类家电产品的罩盖、壳体、内部结构件、外饰等配件及汽车内饰、外饰、电子电气和动力总成中的各种架构件、功能件。

  2025年,受益于家电、汽车行业以旧换新及补贴政策的持续实施,下游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各类促消费政策有效拉动了终端消费市场的活跃度。在此背景下,公司凭借长期积累的稳定客户资源,与国内外主流家电品牌及汽车制造商保持着深度合作关系,在传统家电和汽车领域持续推进材料创新与产品迭代,业务规模实现稳健增长。与此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亦较为显著。为应对市场价格竞争压力,公司研发团队持续优化改性材料配方,并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自动化水平,在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降本与工艺优化的双重举措,公司在维持产品技术优势的同时,逐步提升产品毛利,增强了价格竞争力。

  在产品结构方面,公司积极响应产业升级趋势,加大在新能源、低空经济、机器人、循环再生等新兴产业领域的研发投入。然而,新材料研发从实验室样品到商业化应用的长周期特性,以及下游新兴行业定制化需求较高的特点,导致公司部分新兴领域产品的市场推广进度不及预期。而公司当前改性塑料产品的下游应用仍高度集中于家电和汽车行业,若上述行业因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因素出现景气度下滑,可能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为降低业务结构风险,公司正加速聚焦“环保化、功能化、轻量化”技术方向,通过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品测试与认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加速推进轻质高强材料、环保再生塑料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

  公司将继续依托技术研发与客户资源优势,在巩固传统家电、汽车市场份额的同时,稳步推进新兴领域的市场开拓,致力于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将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与技术布局,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与盈利水平。

  3、坚持自主研发创新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立企”的发展理念,专注于高性能改性塑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公司紧密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及下游产业升级需求,构建“市场需求分析-配方技术研发-工艺优化改进”的垂直研发体系,在环保低碳、功能化改性、高性能化等方向努力形成技术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授权专利1件,截至本报告报出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专利83件(发明专利72件、实用新型专利11件)。公司在产品认证方面亦取得重要进展,报告期内开展PCR(消费后回收塑料)认证产品8个,涵盖PP、PC/ABS、HIPS、PA等主要塑料种类;1款高性能无卤阻燃材料通过美国UL的F1认证;3类产品获得CQC认证。这些资质认证助力公司产品拓展家电、汽车、电子电气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并有利于实现向北美、东南亚等国外市场的规模出口。

  在核心技术研究方面,公司通过创新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与功能助剂复配技术,有多项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取得重要进展,主要有:

  (1)公司开发了低散发PCR聚丙烯复合材料,使用30%以上PCR聚丙烯原材料,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抽提技术,使最终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具备低气味、低VOC特性,可满足汽车内饰零部件低气味、低VOC的要求。

  (2)公司开发出具有激光穿透性高、激光吸收能量强的系列增强无卤阻燃改性尼龙材料,该系列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医疗、储能及精密电子等领域,满足轻量化、密封性与可靠性需求。

  (3)公司开发了可以用于消费电子和电器设备的无PFAS阻燃PC/ABS材料,该材料具有良好成型性和刚韧平衡性,能够满足UL94 V0和S2针焰测试要求。该材料为终端应用市场提供了更安全和环境更优化的选择,因为它避免了PFAS可能带来的健康和环境风险。

  (4)公司开发了可用于电容器、开关和电控盒等电气部件的增强阻燃PBT材料,该材料具有流动性高,适合薄壁制件成型;灼热丝起燃温度(GWIT)高,满足严苛电气环境要求;镭雕效果好,可以采用紫外和红外镭雕设备实现快速清晰标记。

  (5)公司开发了可用于低频段电磁屏蔽的PPS复合材料。该材料具备优异的低频电磁波屏蔽效能,可有效防止低频电磁波对信号系统的干扰,可优化电动车辆、家用电器的电磁环境,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6)公司开发了一种先进的表面分析系统。该系统致力于分析材料表面难以定量化的缺陷(如微小瑕疵、流痕等)及玻纤分布状态,旨在赋能对材料表面质量有极高要求的新产品开发工作,提升产品外观一致性、性能可靠性以及感官体验。

  在全球新材料产业变革浪潮中,聚赛龙深刻把握新能源革命、低空经济崛起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带来的机遇,以“技术场景化、生态协同化”为战略核心,持续深耕特种工程塑料与先进复合材料领域。依托在改性PEEK、液晶聚合物(LCP)、高温尼龙等高性能材料的技术积淀,公司正加速从单一材料供应商向产业创新生态引领者转型。

  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创新体系,重点推进三大技术方向:环保化:开发生物质改性材料与可循环再生技术;功能化:实现材料的多性能协同与场景定制;轻量化:突破强度-重量-成本的综合优化瓶颈。通过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创新生态,聚赛龙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高分子材料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国制造业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提供核心材料保障。

  (四)行业地位

  秉持着“重视顾客需求,赢得客户信赖,提供高科技产品,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持续耕耘,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改性塑料领域的先进企业之一,能够在技术、质量、服务、供应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价值的改性材料综合解决方案。公司现担任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塑料工业协会理事会副会长单位,并且为全国塑料标准技术委员会工程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和改性塑料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公司多次获得省级、市级科技进步奖及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奖项,并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的研发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公司自2008年起连续多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型试点企业”;2014年,公司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新材料产业)重点实验室”;2015年,公司获授“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7年,公司被认定为“广州市制造业骨干企业”;2018年,公司研发中心下属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CNAS)认证实验室”;2019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高成长中小企业”;2021年,公司被认定为“新材料先进企业”“广州市民营领军企业”。2020年,公司被认定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1年7月,公司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3年,公司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认定为“2023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24年,通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

  报告期内,公司“快速成型增强阻燃PET材料”被评选为2024年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省、市重点新产品15项、国家火炬计划4项、省市科技进步奖16项,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79项、广东省名优高新技术产品9项,广州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4项,承担国家、省、市科技项目80余项,参与起草制定国家、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1项。

  广州市聚赛龙工程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8月29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