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1211                                                  公司简称:国泰海通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1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香港联交所披露易网站(http://www.hkexnews.hk/)以及公司网站(http://www.gtht.com/)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1.2 本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1.3 未出席董事情况

  

  1.4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

  1.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公司第七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公司将以实施权益分派的股权登记日公司总股本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股份后的股本总额为基数,向A股股东和H股股东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1.5元(含税)。若按照批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董事会召开日公司已发行的总股数17,628,925,829股扣除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股份115,303,000股,即17,513,622,829股为基数计算,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为2,627,043,424元(含税),占2025年上半年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16.69%(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36.09%)。

  同时,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截至批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董事会召开日,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集中竞价方式已实施的股份回购金额为1,210,734,497元(不含交易费用),拟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和回购金额合计3,837,777,921元(含税),占2025年上半年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24.39%(占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合并口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的52.72%)。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2.1 公司简介

  

  

  2.2 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本集团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比期间数据为原国泰君安的财务数据。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会计政策变更及比较期财务数据的说明:

  2025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标准仓单交易相关会计处理实施问答,公司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了会计政策变更,具体参见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第八节 财务报告 四、1 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及原因”。因本集团对部分会计政策进行了变更以及为提高财务信息在会计期间的可比性,对可比期间数字按规定进行了追溯调整。

  2.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2.3.1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 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近三十年来,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业经历了不断规范和发展壮大的历程,证券公司创新步伐逐步加快,业务范围逐步扩大,盈利能力逐步提升,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同时,我国证券业盈利模式以经纪、自营、承销、信用交易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为主,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对证券市场变化趋势依赖程度较高,伴随着证券市场景气周期的变化,我国证券业利润水平也表现出周期波动特征。就近几年的盈利变化情况看,在经历了2022-2023年的下降周期后,受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和市场回暖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2024年行业利润有所回升。

  2025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新“国九条”及系列政策文件持续落地见效,资本市场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外部冲击,市场韧性增强,回稳向好的态势不断巩固。从资本市场政策来看,投资端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同时提升资金端对科技创新的精准支持能力;融资端突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科创板推出“1+6”政策措施,创业板正式启用第三套标准,“并购六条”和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加快落地。从证券行业来看,国务院、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业协会先后发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和专项评价办法,进一步明确行业机构更好统筹功能性与盈利性,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质效的实施路径,并强化了全流程穿透监管的严监管体系,行业的功能定位及一流投行建设路径更为明晰。伴随着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持续推进,行业机构特别是头部券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集中度和转型升级力度将进一步提升。

  (二) 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本集团是中国证券行业长期、持续、全面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本集团跨越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多个周期,历经风雨,锐意进取,始终屹立在资本市场的最前列,资本规模、盈利水平、业务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一直位居行业领先水平。

  (三) 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本集团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打造了零售、机构及企业客户服务体系,形成包括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机构与交易业务、投资管理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在内的业务板块,主要盈利模式为通过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获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以及通过证券或股权投资等获取投资收益。

  就具体业务来看:

  财富管理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证券及期货经纪、金融产品、投资咨询、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和约定购回等服务;

  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上市保荐、股票承销、债券承销、结构性债务融资、并购财务顾问和企业多样化解决方案等服务;

  机构与交易业务主要由研究、机构经纪、交易投资以及另类投资等组成。其中,机构经纪主要为机构客户提供主经纪商、席位租赁、托管外包和QFI等服务;交易投资主要负责股票、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及其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交易,以及为客户的投融资及风险管理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投资管理业务包括为机构、个人提供基金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

  融资租赁业务主要为向个人、企业和政府提供创新型金融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包括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相关咨询等服务。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营业收入238.72亿元,同比增加77.7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57.37亿元,同比增加213.7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79亿元,同比增加59.76%。

  2025年上半年集团的业务构成及收入驱动因素

  

  注:本集团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比期间数据为原国泰君安的财务数据。

  2.3.2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一) 总体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统筹整合融合与经营管理工作,主动服务国家和上海重大发展战略,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巩固提升核心竞争优势,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就主营业务来看,财富管理业务持续推进高质量拓客,提升客户交易体验,产品保有和资产配置规模显著增长1;投资银行业务深耕重点行业,巩固重点区域竞争力,主要业务排名全面领先;机构与交易业务较好把握市场机遇,丰富投资品种,升级交易策略,客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核心客户研究排名创历史新高;投资管理业务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管理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融资租赁业务深耕专业领域,强化风险管控,生息资产规模保持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合并重组交易,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公司组织架构和运作机制,全力推进业务整合与管理统一;持续打磨零售、机构、企业三大客户服务体系,加速展业赋能平台融合,建立机构销售联盟,梳理集团级战略客户名单,服务效果逐步显现;稳步推进金融创新与全面数字化转型,完善重点平台,加快数据融合治理,智能化场景落地及基础建设成果初显;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力,Wind ESG评级保持AA级;紧盯关键领域合规风险防控,全面筑牢“业务单元、合规风控、内控审计”三道防线,合规风控管理机制健全有效;持续入选证券公司“白名单”,连续5年获得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最高评级,保持国内行业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评级展望均为稳定,外部评价保持优异。

  1因合并重组交易已完成,2024年末/2024年期间数据相应调整为模拟合并海通证券的业务数据。

  (二) 主营业务经营情况分析

  1、财富管理业务

  (1)零售经纪及财富管理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5年上半年,沪深两市股票基金日均交易额16,135亿元,同比增长63.9%,公募基金新发行份额5,303.47亿元,同比下降19.6%;香港证券市场股票日均交易额2,402亿港元,同比增长117.6%。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境内财富管理业务全面推进分客群经营模式,坚定高质量拓客,提升线上转化效率,精细化量价管理,深入推进产品体系建设,加强君理财、私人订制及企业家办公室综合服务,有序推进分支机构标准化和投资顾问队伍体系化建设,践行“all in AI”战略,业内首家APP上线大模型面客服务,提升智能化服务效能,稳步推进财富管理和交易服务双轮驱动策略,传统经纪业务继续保持领先,代销产品保有规模和买方资产配置规模快速增长;境外财富管理业务积极探索数字资产业务领域,持续推进跨境理财通,升级君弘全球通APP,托管资产规模不断增长,收入大幅上升。报告期末,境内个人资金账户数3,845万户2,较上年末3增长4.2%,其中,富裕客户及高净值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6.8%;私人订制服务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57.7%。报告期内,境内股基交易份额8.31%;君弘APP及通财APP平均月活1,558万户4,较上年增长9.6%;金融产品月均保有规模4,530亿元,较上年增长13.4%。

  2已去重。

  3因合并重组交易已完成,2024年末/2024年期间数据相应调整为模拟合并海通证券的业务数据。

  4月活数据来自易观千帆(去重)。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财富管理业务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买方思维和专业至上,深化分客群经营,持续提升交易服务与买方资产配置能力,加快推动业务转型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2)期货经纪

  根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2025年上半年,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额339.73万亿元5,同比增长20.7%;2025年6月末,期货公司客户权益规模15,701.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

  5以单边计算。

  2025年上半年,国泰君安期货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客户需求打造线上产品服务体系,夯实交易服务竞争力,以综合服务绑定优质客户,交易及客户权益的市场份额大幅增长。报告期内,国泰君安期货期货成交额84.52万亿元6,市场份额12.44%,较上年提升1.95个百分点,其中,商品期货成交额52.87万亿元,市场份额11.64%,较上年提升2.27个百分点。报告期末,客户权益规模1,472亿元,市场份额9.37%,较上年末提升0.64个百分点。海通期货优化内部管理和网点布局,提升运营效率,推动智能交易、客户服务和投研应用场景升级,交易及客户权益的市场份额有所改善。

  6以双边计算。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期货业务将继续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强化客户经营,丰富产品供给,提升综合竞争力。

  (3)信用业务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5年6月末,市场融资融券余额18,504.5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8%。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融资融券业务围绕客户需求挖掘业务场景,优化业务策略,新开户数显著增长,融资融券市场份额显著提升。报告期内,净新增融资融券客户数2.64万户,同比增长61.0%;融资融券余额1,809.96亿元,市场份额9.78%,较上年末提升0.61个百分点,排名行业第1位。股票质押业务坚持“好客户、好标的”的发展策略,推动资产结构不断优化。2025年6月末,股票质押及约定购回业务待购回余额424.4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7%。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融资融券业务将加大拓客力度,提高潜在客户转化率;股票质押业务将进一步优化业务和客户结构,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2、投行业务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5年上半年,境内市场方面,证券公司承销证券规模59,459.16亿元7,同比增长26.2%,其中,股权融资规模6,734.44亿元,同比增长578.1%;债券融资规模52,724.72亿元,同比增长14.3%;通过审核的许可类并购重组交易规模1,544.67亿元,同比增长1,536.1%。香港市场方面,股权融资规模2,808.29亿港元,同比增长322.5%,其中,IPO发行规模1,070.61亿港元,同比增长701.3%,再融资发行规模1,737.69亿港元,同比增长227.2%;根据彭博数据显示,中资离岸债券发行规模1,055.64亿美元,同比增长136.99%;香港市场并购重组交易规模307.22亿港元,同比下降19.8%。

  7承销金额不含国债、央行票据、同业存单、地方政府债。下同。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投资银行业务加强跨境一体化管理,深化拓展业务策略,深耕重点行业,加大挖掘并购重组、财务顾问(FA)等业务机会,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合并带来的品牌效应得到较好释放,主要业务排名行业领先。报告期内,本集团境内证券主承销额7,081.82亿元,同比增长18.7%,市场份额11.95%,排名行业第2位。具体来看,股权主承销额1,253.16亿元,同比增长1,315.8%,市场份额18.6%,较上年提升9.85个百分点。其中,IPO主承销家数7家,排名行业第1位,主承销额47.97亿元,排名行业第2位,新申报受理项目25.5家,排名行业第1位;在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A股定增项目中承担重要角色。债券主承销额5,828.66亿元,市场份额11.09%,排名行业第2位,其中,公司债主承销额2,579.43亿元,同比增长13.2%,市场份额11.90%,排名行业第1位。完成中国电信收购等财务顾问(FA)项目19个,在审并购重组项目4个。香港市场方面,共完成2个港股IPO保荐项目;完成再融资14家,排名第1位;助力宁德时代、优必选等企业完成融资;港股IPO递表项目数39个,排名行业第3位;中资离岸债券承销规模29.31亿美元,排名中资券商第1位。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投资银行业务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强化重点客户的覆盖深度,加强产业能力建设,完善股权、债券、并购等业务的发展策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境内投资银行业务规模88根据2025年8月28日Wind资讯统计。

  

  9企业债不包含政府支持机构债券。

  10其他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支持证券、标准化票据、可交换债及政府支持机构债券。

  数据来源:Wind,公司业务数据。数据口径为静态合并(去重)。

  3、机构与交易业务

  (1)研究业务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研究业务进一步提升研究广度与深度,推动“政策-产业-国别”智库建设,优化完善境内外研究协同机制,持续夯实研究能力,加大客户服务力度,核心客户研究排名创历史新高。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研究业务将持续提升卖方研究、政策和产业研究的专业能力,深度服务投资、投行、投研联动,构建和完善面向全球的研究和服务体系。

  (2)机构经纪业务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机构业务不断增强对公募、保险、银行及同业、私募和海外五类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各细分客群覆盖的广度与深度,全面升级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席位股基交易量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客户资产保有规模持续增长,QFI及券商结算业务快速发展,托管与基金服务业务行业领先。报告期内,QFI股基交易额5.07万亿元,同比增长100.0%。报告期末,道合销售通保有规模931.2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1.5%;券商交易结算产品规模3,440.2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托管与基金服务期末业务规模39,8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机构业务将坚持专业化、综合化、平台化发展方向,强化各类客群的销售服务和综合经营能力。

  (3)交易投资业务

  根据Wind资讯统计,202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76%,恒生指数上涨20.00%,标普500指数上涨5.50%,中债总全价(总值)指数下跌0.65%,美元兑人民币下跌1.82%,南华商品指数下跌2.09%。

  2025年上半年,权益业务方面,自营投资业务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加强全球标的研究,着力提升交易定价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取得良好收益;做市业务主要做市品种评级均位居行业前列,科创板做市标的股票数量排名行业第3位,ETF做市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24.6%;场外衍生品业务稳妥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头部客户开发力度,跨境业务交易规模大幅增长,港股场内衍生品交易量位于市场前列。FICC业务多元化布局取得积极成效,其中,固定收益业务把握境内外投资机遇,优化资产配置,丰富量化策略,实现跨周期稳定回报;做市业务完善布局,提升对客交易服务能力;把握重点客群资产配置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创设,持续推动客需转型。外汇及大宗商品业务把握全球宏观波动机会,丰富对客服务场景方案,服务实体企业数量及交易规模持续增长。碳金融依托综合交易服务优势,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市场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权益业务将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多资产、多策略交易能力,加大国际化投资布局,打造跨境、跨资产、跨时区的交易服务平台;FICC业务将加强全球FICC资产趋势的科学研判,加大境内外多元资产前瞻性布局,把握全球宏观趋势性交易机会,提升资产配置有效性,加强产品创新、渠道开拓与客户培育,加快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4)另类投资

  2025年上半年,国泰君安证裕、海通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围绕新质生产力和先导产业挖掘投资机会,持续推进项目退出,经营业绩大幅提升。报告期内,新增投资金额8.75亿元,其中,投资三大先导基金4.20亿元;完成10个项目退出,退出项目投资成本5.41亿元。报告期末,存续投资项目203个,投资金额199.20亿元。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另类投资业务将积极布局战略投资项目,加大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加强项目退出管理,深化投后赋能,以投资拉动全业务发展。

  4、投资管理业务

  (1)基金管理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6月末,公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公募基金规模34.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其中,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0.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

  2025年上半年,华安基金加强投研一体化和平台化建设,积极推进多元化布局,坚持差异化竞争策略,管理规模再创新高,指数、FOF、投资顾问业务等竞争力显著增强,黄金ETF规模排名行业第1位。报告期末,华安基金管理资产规模8,225.06亿元11,较上年末增长6.5%,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7,48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0%,进一步细分来看,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4,449.5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

  11管理资产规模不包含华安基金香港子公司管理规模。

  2025年上半年,海富通基金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道路,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和服务水平,夯实债券及养老金规模,强化业务竞争优势,管理规模持续增长。报告期末,海富通基金管理资产规模4,976.5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161.2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5%,进一步细分来看,债券ETF规模931.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3%,排名行业第1位。

  2025年上半年,富国基金精进投资管理能力,完善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养老三大支柱业务,资产管理规模持续增长。报告期末,富国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超1.79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1,940.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8%,进一步细分来看,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7,651.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5%。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公募基金业务将落实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有竞争力的投研体系,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2)资产管理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5年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规模5.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

  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深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打造“君理财”“君享投”私募产品系列,资产管理规模稳步提升,公募量化指数增强产品业绩表现良好。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管理规模7,051.93亿元,较上年末12增长1.4%。境外客户资产管理规模稳步增长,报告期末,海通国际互认基金产品海通亚洲总收益债券基金规模突破20亿港元,较2024年末规模增长超9倍。

  122025年7月25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上海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并的议案》,同意国泰君安资管吸收合并海通资管,因此资产管理业务2024年末/2024年期间数据相应调整为模拟合并海通资管的业务数据。

  2025年6月末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

  

  13 产管理业务规模以资产净值计算。

  数据来源:公司业务数据。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将积极发展指数增强等特色产品,打造优势产品系列;深化与集团在客户经营、资产挖掘、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协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3)私募股权基金管理

  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集规模10,665亿元,同比下降31.8%;投资规模5,748亿元,同比增长18.0%;被投企业共计73家中国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同比增长32.7%。

  2025年上半年,国泰君安创投、海通开元坚持投资、投行、投研协同联动,深耕科技创新,强化母基金、产业直投基金、并购基金及城市更新与新基建基金等产品线布局,持续提升“募投管退”核心能力,经营业绩大幅增长。报告期内,新设基金5只,合计认缴41.30亿元;聚焦硬科技,合计完成硬科技投资项目37个,投资金额22.60亿元;坚持多元退出策略,共实现15个项目的完全退出或IPO。

  2025年下半年,本集团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将立足功能使命,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完善统一的投资决策和投后管理标准;围绕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并购投资与各类基金优化布局,推动项目退出。

  5、融资租赁业务

  2025年上半年中国租赁业发展报告显示,报告期末,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54,240亿元,较上年末下降0.7%。

  2025年上半年,海通恒信立足租赁本源,聚焦产业政策导向,拓展先进制造、绿色租赁、数字经济等战略新兴领域业务,强化风险管控,生息资产规模保持稳定。报告期末,海通恒信不良资产率1.16%,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310.49%。

  2025年下半年,海通恒信将持续优化资产结构,完善风控合规全流程管理体系,推进产业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2.3.3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合并后,公司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全面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形成雄厚经营基础、卓越客户服务、高效管理体系、领先数字科技和稳健合规文化五项核心竞争力,为长期稳定发展、打造一流投行构筑牢固根基。

  (一) 雄厚经营基础

  公司深度整合原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各项资源,形成了资本领先、客户众多、牌照齐备、布局全面的发展基础。资本实力显著提升,资产规模行业领先,资产负债表结构更为均衡、抗风险能力更强,更有利于通过主动资产配置提升资本运用效能。客户基础有力夯实,零售客户数量跃升至行业第一,重点机构客户基本实现全覆盖,企业客户覆盖程度与触达能力明显提高。业务牌照更加齐备,经营范围覆盖中国证监会管辖的全部市场,并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部门批准的多项资质。分支机构布局广泛,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境内共设有44家分公司、641家营业部和70家期货网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美国、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

  (二) 卓越客户服务

  公司不断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模式,针对不同客群开展精准分层定位与深度价值挖掘,实现客户经营“增量扩面、提质增效”。公司持续构建差异化、立体化的三大客群服务体系,零售客户服务积极建设买方模式,深入推进投资顾问队伍体系化建设,形成财富管理特色优势;机构客户服务大力推动资本类业务与中介类服务双向赋能、良性互动,构建专业化、特色化、综合化的机构客户服务生态圈;企业客户服务升级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不断深化服务价值链,为客户提供多元综合金融服务。同时,公司着力完善客户服务协同机制,探索构建全价值链服务集团军作战模式,初步形成横跨条线、纵贯总分、打通境内外的综合化服务体系。

  (三) 高效管理体系

  公司持续提升集团化、集约化、精细化管理能力,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激发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动力。充分践行“提质增效、集约降本”理念,不断强化对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筹划经营,推动实现资产负债配置布局前瞻、管理精细、调整灵活,全面提高资本运用效率;持续深化财务共享中心和采购管理中心建设,加速推进“集中营运3.0”,不断加强对各类管理资源的集中统筹、协同共享。大力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强化“三能”机制,完善“管理+专业”双通道及绩效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全覆盖、多层次的干部培训培养体系,打造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四) 领先数字科技

  公司高度重视对科技的战略性投入,持续推进自主金融科技创新,是金融科技在证券行业应用的先行者,信息技术投入始终位居行业前列。近年来,面对证券行业与数字技术加速融合、深度互嵌的发展新趋势,在业内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打造“SMART投行”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愿景及“开放证券”生态化发展理念;首家完成全链路全栈信创分布式证券核心交易体系的建设和切换,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一等奖;全面完成企业级数据库建设,建成覆盖全流程的OneID客户主数据运作体系,推出OneLink分支一体化数智展业服务平台,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大幅提升;全面升级人工智能应用,实施“ALL in AI”策略,发布业内首家千亿参数多模态证券垂类大模型——君弘灵犀大模型,行业首批本地化部署DeepSeek,是目前行业唯一完成网信办算法备案、上海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登记的证券公司。合并后,着力打造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实现零售客户双端APP的互联互通,APP合并月活1558万,位居行业第1位;加快建设专业投资者综合服务平台,完成道合与通达的功能全面整合、数据集中迁移、用户全面融合;稳步推进企业客户服务平台的项目信息、客户信息、员工展业信息的统一管理。数字科技对增强客户体验、推动业务发展、提升管理能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五) 稳健合规文化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国特色金融文化要求,秉持“风险管理创造价值,合规经营才有未来”信条,坚持稳健审慎、依法合规经营,持续打造科学完备、运行高效、集约专业的合规风控体系,不断强化制度和人才建设,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动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全面升级,着力构建“业务单元、合规风控、内控审计”三道防线,健全“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闭环管理模式,推动风险管理由事后惩治向前瞻研判、从被动管理向主动赋能转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赋能业务全面可持续发展。公司在行业内唯一连续17年获评中国证监会A类AA级分类评价,保持中资券商最高的国际信用评级,连续入选中国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白名单”,连续5年获得行业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最高评级。

  2.3.4财务报表分析

  (一) 财务报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本集团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比期间数据为原国泰君安的财务数据。

  营业收入变动原因说明: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38.72亿元,同比增加104.39亿元,增幅77.71%,其中主要变动为: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26.55亿元,增幅86.27%,主要是股基交易量同比增加,以及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使得代理买卖证券业务规模扩大;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6.57亿元,增幅34.20%,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使得资产管理和基金管理规模增长;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21.44亿元,增幅205.43%,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新增租赁业务,以及融资融券和其他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增加;投资收益同比增加96.64亿元,增幅318.23%,主要是交易性金融工具投资收益增加;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减少51.27亿元,降幅241.75%,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营业成本变动原因说明:2025年上半年,本集团营业支出131.52亿元,同比增加62.18亿元,增幅89.69%,其中主要变动为:业务及管理费同比增加49.63亿元,增幅75.41%,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集团规模扩大所致;信用减值损失本期计提11.94亿元,同比增加9.57亿元,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新增租赁业务,以及按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计提信用减值损失所致。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3.19亿元,同比增加141.09亿元。主要是回购业务资金由上期的净减少变为本期的净增加,使得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1,068.58亿元;另一方面,交易性金融工具和融出资金变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859.70亿元和100.13亿元。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89.79亿元,同比增加1,742.33亿元。主要是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取得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820.41亿元。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原因说明: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6.99亿元,同比减少48.11亿元,主要是现金流入方面: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131.07亿元,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174.57亿元,以及增发A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99.85亿元。现金流出方面: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427.60亿元,赎回永续债支付的现金同比增加50亿元。

  (二) 资产、负债情况分析

  1、 资产及负债状况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本集团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可比期间数据为原国泰君安的财务数据。

  2、资产结构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8,046.1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2.24%。其中,货币资金为3,936.62亿元,占总资产的21.81%;融出资金为1,875.03亿元,占总资产的10.39%;存出保证金926.88亿元,占总资产的5.14%;交易性金融资产为6,226.89亿元,占总资产的34.51%;其他债权投资为1,250.77亿元,占总资产的6.93%。本集团资产流动性良好、结构合理。此外,本集团已充分计提了金融资产的信用减值准备及其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质量较高。

  3、负债结构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集团总负债14,683.78亿元。扣除代理买卖证券款和代理承销证券款后的负债为10,461.85亿元,其中:应付短期融资款488.64亿元,占比4.67%;交易性金融负债926.13亿元,占比8.85%;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916.78亿元,占比37.44%;应付款项859.46亿元,占比8.22%;应付债券2,747.96亿元,占比26.27%。本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为75.68%,负债结构合理。本集团无到期未偿付债务,经营情况良好,盈利能力强,长短期偿债能力俱佳。

  2.4 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1: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为本公司非登记H股股东所持股份的名义持有人。

  注2:前十大股东列表中,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期末持股数量仅为其持有的本公司A股股数,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另持有公司152,000,000股H股,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

  注3:前十大股东列表中,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期末持股数量仅为其持有的本公司A股股数,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另持有公司124,000,000股H股,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

  注4:前十大股东列表中,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的期末持股数量仅为其持有的本公司A股股数,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另持有公司158,382,968股H股,由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作为名义持有人持有。

  注5: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是沪股通投资者所持有公司A股股份的名义持有人。

  2.5 截至报告期末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前10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适用    √不适用

  2.6 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7 在半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单位:亿元  币种:人民币

  

  反映发行人偿债能力的指标: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说明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适用    □不适用

  报告期内,根据中国证监会《关于同意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募集配套资金注册、核准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吸收合并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根据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签署的《换股吸收合并之交割协议》,自本次吸收合并交割日(即2025年3月14日)起,合并后公司承继及承接海通证券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2025年3月14日,公司完成合并重组的股份交割。2025年4月3日,公司完成注册资本、公司名称等市场主体变更登记手续,公司名称由“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朱健

  董事会批准报送日期:2025年8月29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