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部分董监高减持股份结果公告(上接C2版)

  (上接C2版)

  根据半年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期末账面余额共计95,119.12万元,计提坏账准备6,996.21万元,期末账面价值为88,122.9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为42.33%。其中,按单项计提坏账的账面余额为7,291.11万元,计提比例为51.87%,按组合计提坏账的账面余额为87,828.02万元,计提比例为3.66%。

  请公司:

  (一)补充披露报告期期内应收账款前五大欠款方的具体情况,包括客户名称、是否为销售金额前五大客户、交易背景及是否为新增客户、销售产品类型及规模、账期、截至目前期后回款情况、是否逾期及逾期金额、坏账准备计提情况、与公司近三年业务往来情况、上述欠款方和公司及控股股东等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结合上述情况说明坏账准备计提的依据、参数、具体测算过程及计提比例是否合理充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公司回复:

  公司报告期末的应收账款的前五大客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针对客户1、2、3、5的应收账款均按照公司预期损失率计提坏账,期后回款正常,公司关于坏账准备的计提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客户4为中电数创(泸州)科技有限公司,针对客户4的回款风险以及公司对客户4的诉讼事项,公司已在《2024年年度报告》及《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进行披露,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已提起诉讼,但法院尚未正式立案,处于诉前调解阶段,公司后续将根据诉讼的进展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已就该项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总体而言,公司上述客户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充分。

  (二)结合近三年公司应收账款期后回款及逾期情况、主要客户资信情况、关联关系及信用销售政策等,比较同行业上市公司坏账计提情况,说明仅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未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相关会计处理是否审慎;

  公司回复:

  1、公司近三年期后回款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智能电网领域主要直接客户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最终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国有电力企业,与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信用政策主要为月结60天-90天付款。公司在城市物联感知领域的客户也由类似企业构成,由于行业惯例和终端客户特殊性使得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存在一定风险,回款周期普遍较长。公司在云基础设施领域,客户均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资金实力雄厚,大部分客户按照款到发货的结算方式与公司进行交易。整体上公司从2023年末经营情况开始改善后,通过提高客户准入、放弃低端客户、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及催收,应收账款的质量总体得到了提升,应收账款的回款率、坏账的核销率也在降低。在公司未收回金额中,2023年云基础设施业务新增了中电数创(泸州)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无线通信模组业务新增了深圳市紫峰通讯有限公司两家规模较大客户,上述两家客户公司目前均已履行了法律程序并进行了相应的信息披露,公司也已经对相关的应收账款按照单项计提了坏账准备。

  2、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坏账计提政策不存在重大差异,具体如下:

  

  3、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坏账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其中按照账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其中按照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公司在本报告期内已基于应收账款的风险特征,采用单项与组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计提坏账准备。总体计提比例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未见异常,未偏离行业惯例,相关会计处理审慎。

  (3)结合应收账款主要前款客户经营情况、下游行业环境等,说明是否存在应收账款无法回收风险并充分提示。

  公司回复:

  报告期末的前几大应收账款客户均仍在持续经营,客户1、2、3、5产生的应收账款,均已在本报告披露前收回应收账款,不存在应收账款无法收回风险。客户4也仍在存续状态,其回款风险和公司启动的诉讼程序已在《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公司已就该项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下游行业环境方面,客户1、2、5为云基础设施客户,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景气度高;客户4主要采购了存储软硬件,目前国产信创产业的景气度也较高;客户3为海外电力物联网行业的无线通信模组客户,海外电力物联网行业增长需求在持续增长,景气度较高。

  公司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的相关章节对应收账款坏账风险进行风险提示如下:报告期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为88,122.92万元,占流动资产比重为 42.33%。公司智能电网领域主要直接客户为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最终客户主要为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等国有电力企业,公司在城市物联感知领域以及存储服务器领域的客户也由类似企业构成,由于行业惯例和终端客户特殊性使得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较低但回款周期普遍较长,此外,公司云基础设施产品价值较高,如当期期末公司已向客户交付货物但尚未结清尾款的,将增加期末公司应收账款的金额,但该业务回款周期较短、回款风险较小, 通常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能及时收回。应收账款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速度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对公司运营效率带来不利影响。若出现应收账款回款周期过长、不能按期收回或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出现恶化,公司将可能面临一定的坏账损失风险,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已经在半年报的相关章节进行了风险提示,具体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之“四、风险因素”。

  四、关于存货

  根据披露,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7,242.56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为6.82%,较上年期末增长4.15%。其中,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账面余额分别为7,475.65万元、5,002.77万元、4,331.77万元、2,293.04万元,分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340.35万元、1,992.14万元、327.62万元、9.80万元。此外,截至报告期末,在途物资的账面余额为1,884.15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请公司:

  (一)补充列示在途物资、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的具体构成,包括存货名称、数量、库龄、采购/销售对象、账面原值、跌价准备金额、截至目前在途物资到货及入库情况等;

  公司回复:

  公司报告期末存货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途物资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均已完成到货、入库流程,并均投入生产环节。上述在途物资属于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生产所必需,在途时间均较短,物联网无线通信产品的生产交付周期也较短,系公司基于下游客户真实需求和合同订单进行的正常采购,在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发生减值的可能性小。

  (二)补充披露报告期内存货跌价损失的测算过程,结合产品类型、库龄、在手订单、市场行情、产品成本、可变现净值等情况,说明本期及上年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及时、充分、是否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并重点说明未对在途物资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依据及合理性。

  公司回复:

  为规范公司存货管理,准确反映存货价值,防范存货减值风险,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存货减值测试方式、测试频率、可变现净值确认标准、存货减值审批确认流程、存货减值转回条件等,具体如下:

  1、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具体方法

  首先,区分是否为不良品或呆滞品,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其次,对其他仓位物料,区分库龄及流动性,按可变现净值测算,各类存货跌价准备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1)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2)对库龄一年以上且本期无流动性或周转率低于50%的非贵重物料,公司预计在未来生产过程中不再领用,未来变现能力较差,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对除1)、2)以外的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按可变现净值测算计提跌价准备,测算过程如下:

  

  对预计在生产过程耗用的原材料及委托加工物资,公司选取芯片和辅料等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为测算样本,以该芯片或辅料适用的主要产品型号在当期的平均销售单价为估计售价;以该产品在当期的单位平均成本为估计成本,并估算产品至完工将要发生的成本;公司根据当期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的销售费用;根据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产品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的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原材料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1)对于不良品仓、呆滞仓、售后维修仓的所有物料视为不良存货,由于电子类产品的特性,该部分存货后续难以变现,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2)对库龄一年以上且本期无流动性的,公司预计未来变现能力较差,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对除1)、2)以外的库存商品按可变现净值测算计提跌价准备,测算过程如下:

  

  对库存商品,公司以各型号产品当期的最近销售平均单价为估计售价;按当期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的销售费用;以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产品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产品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产品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发出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

  公司对发出商品的可变现净值测算过程如下:

  

  对发出商品,公司以该产品销售订单价格为估计售价;如公司签订佣金协议,根据公司签订的佣金协议税后单价*结存数量计算得出,如未签订佣金协议,销售费用为0;按当期与销售有关的税金及附加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估算未来销售相关的税金;产品的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相关税金后的金额为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如可变现净值大于发出商品成本,则不存在跌价的情况,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可变现净值小于发出商品成本则根据可变现净值与产品成本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1年以上预计未来无法与客户结算的发出商品,公司已经全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公司存货跌价损失的具体测算过程如下:

  (1)按账龄计提

  单位:万元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对账龄一年以上且无流动性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全额计提跌价准备,对账龄一年以上、有流动性但周转率小于0.5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同样全额计提减值。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部分存货跌价准备为3,914.78万元,本期和上期末均已全额计提,无进一步减值风险。

  (2)按可变现净值计提

  单位:万元

  

  截止2025年6月30日,公司基于可变现净值原则,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55.13万元。

  其中库存商品和原材料主要涉及两类存货,即账龄在1年以内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及账龄超过1年但周转率(年周转次数)>0.5的积压物料,为加速清理低流动性库存,公司实施折价销售策略,预计可变现净值将低于账面价值,公司已按可变现净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若相关库存最终无法实现销售,公司将按制度全额计提跌价准备。

  委托加工物资跌价计提金额为327.62万元,主要原因为客户对部分成品实施价格调整,公司同步完成降本研发生产策略调整,为消化原有库存,优先使用降本前的BOM(物料清单),降本前未耗用的原材料及半成品形成价值缺口,需计提跌价准备。

  合同履约成本账面余额925.09万元,系城市物联感知平台项目的人工服务成本投入,报告期内已获取重庆、庐山等地方政府订单,基于已签署合同及执行进度,项目预期盈利确定性高,经评估,不存在进一步减值风险。

  综上,公司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期末根据市场价格评估可变现净值,并按差额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充分、合理的,符合《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基于当前情况判断,相关存货不存在重大的进一步减值风险。

  (3)报告期末在手订单情况

  公司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为以销定产,公司根据订单完成交货,整个销售周期为1个月左右。公司未制定年度订单计划,而是根据对未来1-3个月销售订单的预测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并滚动推进。报告期末及上年末公司最后一个月在手订单情况如下:

  

  注:上表数据不包含云基础设施业务的合同和订单,也不包含已签署合同但尚在等待客户明确交付指令的订单。

  3、报告期内,公司在途物资主要由芯片和其他通用电子原材料组成,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的在途物资中的基带芯片主要有以下品牌:

  单位:万元

  

  公司的在途物资主要是芯片,芯片中占比最高的是基带芯片,主要用于生产公司目前在售的核心产品,市场需求较好,有订单支撑,其库存金额远低于可变现净值相比,故不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他在途物资为公司生产在手订单产品的必要原材料,经测算,其可变现净值均比库存金额高,故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特此公告。

  深圳市有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10月22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