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证券代码:688363                                                  证券简称:华熙生物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公司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公司负责人赵燕女士、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汪卉先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田涛先生保证季度报告中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是否经审计

  □是    √否

  一、 主要财务数据

  (一)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注:“本报告期”指本季度初至本季度末3个月期间,下同。

  (二)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适用     □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对公司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未列举的项目认定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且金额重大的,以及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中列举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界定为经常性损益的项目,应说明原因。

  □适用     √不适用

  (三)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适用     □不适用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55.63%;营业收入9.03亿元,同比下降15.16%,公司延续第二季度以来的利润恢复趋势,实现连续两个季度同比改善,经营质量持续改善,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2025年3月份以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管理团队重回业务一线、重返创业状态,持续对经营理念、业务方向及人才组织模式进行系统性调整,推动经营质效持续显著改善。

  公司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降至34.26%,为近五年来最低水平,系品牌沟通模式与渠道结构优化的结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8.59倍,各项核心指标持续改善,标志着公司在改革与聚焦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公司以合成生物制造能力为基础,构建“原料-终端产品”一体化业务布局,聚焦衰老干预领域,提供涵盖医药、医美、营养科学、皮肤科学的整合解决方案,围绕生命科学核心物质拓展产业生态,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前沿研发+中国品牌”升级。目前,原料与医疗终端业务为核心业绩基础,约占公司整体收入的60%,核心业务保持稳健发展趋势。公司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保持稳健发展;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聚焦品牌科研基础与传播模式重塑,重新梳理品牌的技术逻辑和市场沟通体系,逐步建立更契合公司科研属性的品牌传播模式;营养科学板块则在抗衰、免疫、代谢、情绪方向与医美和皮肤科学实现互补,成为协同抗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入保持增长的同时实现季度首次盈利。

  无论是医美还是功能性护肤,核心本质都在于生命科学对衰老机制的理解及其干预手段的探索。在多组学交叉、多靶点、全链路协同成为行业趋势的背景下,华熙生物的增长点正来源于这一整合能力。具体而言,公司从三个方向展开布局:一是细胞外基质(ECM)层面的稳定与再生,二是细胞内部能量与功能的维持,三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精准调控。通过打通“细胞外—细胞内—细胞通讯”三大科学维度,公司在生物活性物、医美与医疗、功效护肤、口服营养等领域形成了完整布局。这类看似分散的业务板块,实则基于统一的生命科学底层逻辑,能够在抗衰方向上形成强协同效应,实现从科技创新到生活方式的系统性衰老干预解决方案。

  二、 股东信息

  (一)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不适用

  三、 其他提醒事项

  需提醒投资者关注的关于公司报告期经营情况的其他重要信息

  □适用     √不适用

  四、 季度财务报表

  (一) 审计意见类型

  □适用    √不适用

  (二) 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5年9月30日

  编制单位: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赵燕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汪卉             会计机构负责人:田涛

  合并利润表

  2025年1—9月

  编制单位: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赵燕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汪卉           会计机构负责人:田涛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5年1—9月

  编制单位: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审计类型:未经审计

  

  公司负责人:赵燕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汪卉            会计机构负责人:田涛

  2025年起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或准则解释等涉及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的财务报表

  □适用    √不适用

  特此公告。

  华熙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10月27日

  

  证券代码:688363         证券简称:华熙生物          公告编号:2025-041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

  第三季度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解释及其他有关规定(统称:“企业会计准则”)、公司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规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对截至2025年9月30日合并报表范围内可能发生信用及资产减值损失的有关资产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一、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概述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因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而确认信用减值损失1,753.78万元,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而确认资产减值损失571.30万元,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人民币万元

  

  二、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说明

  (一) 信用减值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公司会计政策的相关规定,对各类金融资产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分别进行会计计量及减值处理。对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无论是否存在重大融资成分,公司始终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其减值准备。通常按照共同信用风险特征组合的基础上,考虑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应反映的要素,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以此为基础计算预期信用损失。若某一客户信用风险特征与组合中其他客户显著不同,或该客户信用风险特征发生显著变化,公司对应收该客户款项按照单项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应收票据,将承兑人信用风险作为共同风险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组合,并确定预期信用损失会计估计政策,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871.59万元、转回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117.81万元,坏账准备计提合计1,753.78万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14,084.17万元,占应收账款账面余额比例为20.38%;计提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余额1,435.36万元,占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比例为26.90%。

  (二) 资产减值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按照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对于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对于需要经过加工的存货,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确定其可变现净值。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71.30万元。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余额4,147.89万元,占存货账面余额比例为3.56%。

  三、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计提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科目,相应减少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利润总额2,325.08万元,未导致公司盈亏状况发生变化。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和企业会计准则做出的判断,真实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不涉及会计计提方法的变更,不存在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情形,不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本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对本年度损益的影响金额以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确认的数据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华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5年10月29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