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同仁堂:以数智化擦亮百年老店金字招牌

  图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大兴分厂  企业供图

  本报记者 李乔宇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一句传承三百余年的制药古训如今正在被赋予新的含义。

  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同仁堂”)同仁堂制药厂大兴分厂(以下简称“大兴分厂”)是同仁堂“十二五”期间建设的生产基地,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投资近12亿元。包括同仁牛黄清心丸、同仁大活络丸、同仁乌鸡白凤丸、苏合香丸、紫雪散等多个知名产品均生产于此。

  大兴分厂是较早一批进行数字智能化转型的中医药行业生产基地。早在2020年,大兴分厂就已完成了单体设备的数字化赋能。如今,大兴分厂正在实现从数字智能化生产线到数据智能化生产车间的跃迁。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大兴分厂了解到,同仁堂对药品品质的严格要求,如今正通过数字智能化转型升级,得以传承、延续。

  推动生产线效率提升

  在大兴分厂控制显示大屏上,多条生产线的实时数据闪烁着。这是大兴分厂的智能监测平台系统,通过对生产线的实时监测,生产管理者能够实时统筹各个生产线的生产状态。

  “一直以来,虽然大兴分厂单体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很高,但各个设备来自不同厂家,数据管理相对独立。这造成了生产管理者在生产出现异常时,无法快速锁定流程中的异常环节,难以快速溯源。”大兴分厂智能监测平台系统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大兴分厂进行数字智能化转型升级,就是要解决生产数据相互割裂的问题,进而实现一体化链条式管理。

  通过实时感知功能,大兴分厂的生产管理者能够通过对各生产线运行参数、设备警示信号、产能实时数据以及单体设备工作状态等实时数据进行监测,第一时间处理异常状态,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通过视频采集和信号处理,大兴分厂能够用AI算法对药品产量、加工工时、药品质量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提升药品生产的整体良品率及标准化程度。

  “那个形似龙门架的设备就是我们自研的视觉计数通信设备,大兴分厂原本各自独立的机器就是通过统一通信协议来实现相互连接的。”在大兴分厂外包装生产线旁,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此次数字智能化升级虽不直接提高单体设备的产能,但可以通过相互协调优化工厂整体的生产路径,达到提质增效的效果。

  此外,记者还在现场注意到,生产线产能已经全开,通过一体化链条管理,大兴分厂就能够及时识别生产线的生产状态,并据此进行柔性调配。据介绍,随着数字智能化转型的逐步深入,一体化链条管理还将提升管理效率,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各层级管理者能够实时调取多维度生产报表与可视化分析模型,实现更高效的决策。

  构建全厂数据一体化

  大兴分厂的转型升级还在于对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同仁堂在此前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即已披露了大兴分厂的转型进展。报告期内,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顺利搭建完成,有效提升了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025年,大兴分厂二期工程智能制造试点工作已基本完成,这也意味着同仁堂智能车间改造工作已阶段性完成。

  “一期工程是对单一生产线的数字智能化的升级,二期工程则是打造完整的数字智能化生产车间。”大兴分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单一的数字智能化生产线相比,数字智能化生产车间覆盖面更广,数据量更加庞大。下一步,大兴分厂将展开全厂数据一体化工作,将全厂零散信息进行串联,打通全厂的数据孤岛,从而实现智能工厂的目标。

  大兴分厂数字化生产车间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工作,生产数据的相关收集与分析也在进行中。

  据了解,从短期来看,这些数据能够辅助企业生产,助力提质增效。从长期来看,这些数据也有望展现出更大的价值,例如通过对数据的串联收集与积累实现生产流程的优化等。

  当前,大兴分厂的转型工作仍在持续,一方面,进行数据整体化部署工作,实时的生产数据将同步传送至上级公司,便于集团化的生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将继续增加优化相关工业管理模块,如设备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将目前的数据收集、展示升级为数据分析、辅助决议,真正地将数字化升级为数字智能化。

  向“中药智造”转型

  在同仁堂迈向中药高端制造的转型规划中,大兴分厂有望树立起中成药制造的数字智能化转型样板。

  更大范围的转型升级正在拉开帷幕。据介绍,目前不仅同仁堂亦庄分厂在陆续开展生产线数据采集相关工作,其他各生产基地也在对智能制造工作展开相关调研,数据串联的愿景正在实现。同时,该公司还在筹备相关信息网的部署工作,后续各分厂系统会在公司整体层面有相应的数据汇总。

  但也应看到,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同仁堂披露的2020年年度报告中,“数字化”三个字即已写入了经营规划。彼时的公告显示,该公司坚持传承与创新双轮驱动,严格遵循传统炮制技艺的标准要求,精准把控每道生产环节,同时加大生产设备改进升级力度,借助数字化手段,有序推进供应链战略设计和IT规划建设,推动生产标准化、自动化,逐步提升智能制造、精益制造水平。

  2024年,不仅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顺利搭建完成,同仁堂整体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亦成效显著。在这一年里,该公司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的现代化变革,在生产运营领域,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完成阶段性验收并上线试运行;在营销管理领域,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渠道营销数据分析;在财务管理领域,财务核算系统基础模块上线试运行,有效打通系统间数据壁垒,助力实现业财融合;在仓储与运输管理领域,优化WMS仓储管理和TMS运输管理系统……

  在此基础上,同仁堂对自身数字智能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该公司在2025年经营计划中提出,充分发挥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的作用,推动生产相关业务数据的标准化建设,实现生产全流程数据的自动化生成,加速“中药智造”的数字化转型;在该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同仁堂将进一步锚定数字化建设,加快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关注新兴领域的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

  将古法炮制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让经验型生产转向以数据驱动的标准化生产。以数字智能化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不仅为同仁堂这家有着长久历史的老字号企业赋予了新的活力,还为中药制造向“中药智造”的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样本。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