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国家大基金的持仓清单透露出什么?

  ■ 昌校宇

  随着A股上市公司2025年三季报披露收官,素有“国家大基金”之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最新投资路径清晰浮现。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国家大基金共出现在30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持仓总市值超1100亿元,覆盖半导体、硬件设备、软件服务等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国家大基金于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旨在市场化运作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链发展,目前已进入第三期阶段。笔者认为,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演变与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家大基金这份沉甸甸的A股“持仓清单”,不仅揭示了其在关键领域的布局重点,更勾勒出价值发现的新范式:锚定国家战略、秉持长期主义,以及形成共识,凝聚多方合力。

  其一,锚定国家战略,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战略支点。

  国家大基金的投资方向,始终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于科技创新的最前沿领域。其投资布局并非“撒胡椒面”,而是深入集成电路产业链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旨在构建一个完整、安全、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国家大基金重仓股覆盖了半导体设备、材料、制造、封测等全链条关键环节,充分彰显其“补链、强链、延链”的系统性战略意图:在装备领域布局北方华创、在材料端投资沪硅产业、在封测环节持股长电科技,提升整体产业协同能力。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链式投资,国家大基金有力推动了我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完整化布局、自主化能力提升与关键技术突破。

  其二,坚持长期投资,以耐心资本夯实科技企业创新根基。

  在持续波动的市场中,国家大基金始终展现出鲜明的长期主义特征。不仅对大多数重仓股保持稳定的持股比例,更是对部分产业链核心企业长期“驻扎”,连续持股超过5年。

  通过资本力量,引导市场资源精准配置具备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前沿——即便部分企业在短期内尚未实现盈利。这种“不以短期盈利论英雄,而以技术突破论价值”的投资思路,正推动资本市场形成“科技优先、创新为要”的估值新逻辑,让更多具备战略耐心的资本,勇于投向周期长、风险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大基金所展现出来的“耐心资本”特质,有效缓解了科技企业在关键成长期的资金压力,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不必为短期业绩或股价波动所困。这为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迭代升级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和稳定的预期环境。

  这种长期持仓姿态,本质上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产业战略价值的深度认同。其犹如一颗“定盘星”,引导市场目光从短期波动转向长期价值,推动投资理念从交易导向转向价值共生,从而培育价值投资文化,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与韧性。

  其三,形成投资合力,促进全产业链稳健发展。

  国家大基金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直接投资上,更在于其作为资本纽带,撬动地方基金、产业资本、金融机构形成“国家队+市场力”的投资合力,构建起覆盖产业链全环节的资本协同网络。这种资本协同模式,既放大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能,也为产业升级构建了更为稳健、可持续的资金保障体系。

  更重要的是,国家大基金不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产业生态的构建者。其通过战略引领、技术嫁接与市场对接等多元化赋能手段,助力被投企业攻克核心技术、打通产业链条、拓展应用场景。这种“资本赋能+生态协同”的双轮驱动模式,正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跨越的关键支撑。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