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今日视点:资本市场“科技叙事”逻辑清晰 护航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

  ■ 谢若琳

  “上交所将聚焦催生新质生产力,不断优化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关键制度,引导资本投向前沿技术、先进制造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11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邱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国际投资者大会上的发言,再次点题资本市场“科技叙事”逻辑。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当下,新产业、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尤其需要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来,从融资端、投资端到产品端,一系列创新举措渐次落地,逐步搭建起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首先,融资端的“精准滴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环节。

  年内,资本市场围绕融资端持续深化改革。一方面,进一步强化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科创板改革“1+6”政策等陆续出台,确保资源流向真正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另一方面,再融资与并购重组机制不断完善,支持已上市科技公司通过便捷的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整合产业链资源。

  这些举措构建起一套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融资体系,确保优质科技公司在从初创到成熟的各个阶段,都能获得所需的金融活水,从而实现资本对创新领域的精准滴灌。

  其次,投资端的“引水开源”,是构建良性创新生态的保障。

  科创企业投入高、风险大、回报周期长,往往需要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投入和更灵活、更包容的融资环境。今年1月份,《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发布,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在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创投基金持续发力,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4.4万亿元,在投项目15万个,在投本金8.97万亿元,其中投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在投本金占比分别为50%和54%。

  在二级市场,更多中长期资金正在加速入场。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最后,产品端的扩容,为风险分散与价值发现提供更多可能。

  今年以来,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领域的科创主题ETF不断推出,丰富的产品矩阵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不仅汇聚更广泛的社会资本支持创新,也通过市场化的交易机制,持续对科技企业的价值进行动态评估与发现,形成正向激励。

  目前,A股“含科量”持续提升,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占比已超过一半,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四分之一,一批新经济龙头企业正在崛起。

  正如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所言,在全球格局和科技创新趋势深刻变化的今天,无论是融资端,还是投资端,都对资本市场发展和功能发挥提出了新要求、新期待,只有不失时机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提升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才能更好地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可以预期的是,一个服务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本市场新生态正加速形成。这不仅是资本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以制度创新的确定性,去拥抱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最终为中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