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宝琛
国家税务总局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新质生产力持续培育壮大,高端制造、创新产业、数实融合三大领域均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具体来看,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延续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中,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1%;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1%,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行动加快落地,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制造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5%、41.7%和38.4%。
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10月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分别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个百分点和2.3个百分点。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传递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积极信号,充分展现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效。
数据背后,是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落地增效: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接续发力;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更长远来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诸多政策和举措正在持续发酵和发力之中。比如,今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到2027年、2030年和2035年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目标。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决心,为加快发展智能经济、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各行各业新应用新场景打开无限可能。
新动能强力支撑起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活力。未来,持续推动创新的“势能”向经济的“动能”转化,仍需要多方发力,让创新的“根”扎得更深。比如,相关市场主体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的同时加快自主研发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要推动产业发展从“单点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将关键技术“点”上的突破,串联成产业发展“线”上的优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下一步,各方要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