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歆
“你们守护中国经济,A股市场守护你们”——这或许是A股市场通过融资端审核全面恢复,传达给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最美语言。
笔者注意到,随着战“疫”和全面复工复产推向深入,“云监工”、“云养娃”等“云交流”模式,也延展到了资本市场,并成为A股市场IPO、再融资、并购等行为审核全面复工的“云助手”。具体来看,发审委3月5日完成首次“云审核”,科创板上市委审议会议也将于下周五采取现场+视频的方式举行,此前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审核也均已通过类似方式完成。
笔者认为,A股市场融资端审核的全面复工,是向着中国经济完成预期目标迈出的最坚实一步。
首先,中国经济要实现预定目标且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本市场。这种质量不仅是上市公司业绩维度,还包括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弹性和监管韧性。
一方面,上市公司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市场早有判断。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去年5月份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9年年会时曾指出,上市公司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是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上市公司是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经济的支柱力量”。
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尤其是需要市场发挥融资功能以及引导产业升级。而这些功能的发挥无疑离不开监管环节。在战“疫”的特殊时期,如何优化监管规则、创新监管模式,都直接关系到资本市场核心功能的发挥。而近期监管举措,确实保障了企业和中介机构推进发行上市工作。
在规则优化方面,再融资新规落地、公司债券发行实施注册制;在监管创新方面,重组、再融资和IPO先后引入“云审核”,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也确保受理、审核和报会注册不断档。这些举措有力的支持了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全面复工,也体现了监管的韧性与创新力。
其次,韧性监管绝不是放松监管,该出手时必须出手,该询问的必须询问,但询问的初衷恰恰在于守护。
笔者注意到,发审委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影响纳入了审核询问的环节。例如,发审委两次对一家企业提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涉及该企业的搬迁计划和生产经营两方面,并要求企业回答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其有效性。此外,有消息显示,监管层近日对在审IPO项目提出新要求,保荐机构需要对发行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进行补充披露。
IPO审核是否需要关注疫情影响?在回答这个问题前,笔者可以提供两个数据供参考:在沪深交易所互动易平台,以“疫情”为关键词检索1月22日至今的信息,可以查询到1.4万个;在1家知名股吧,同样的关键词可以检索到超过31万条内容。
从投资者对此的关注来看,笔者认为,对疫情影响“询问-倾听-判断”,这一过程是IPO审核环节必不可少的步骤,而且它体现了资本市场的透明度和容忍度。
3月1日开市,新证券法已经将全面推行、分步实施注册制带到了A股市场所有投资者面前。经历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我们深知,信息披露是注册制的灵魂,询问或要求在审IPO企业披露疫情影响,不仅体现了监管层对于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坚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监管对于上市公司有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在发审会询问中、在信息披露中成功“作答”的信任。
通俗的说,与其回避问题并导致市场各方猜测,甚至可能在猜测中偏离真相,不如将一切置于公开信息披露的阳光中,从而推动市场形成基于真相的共识。
更重要的是,监管对于相关信息披露内容的态度对于市场是有影响力的。监管的询问本身恰恰展示了容忍度。这道题并非单纯考校企业是否受到影响,而是将重点置于“如何应对所受到的影响”。问询背后,藏着的是期待听到“了解并理解你目前的困难,但我需要知道你能否战胜它!”
这样的期待,源自对1.6亿投资者资产安全的守护,也源自对有韧性中国经济的守护!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