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代码:603368 公司简称:柳药股份
转债代码:113563 转债简称:柳药转债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中勤万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公司2019年度以合并报表口径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5,426,064.00元,本年度实际可供分配的利润为1,872,893,117.16元。

  鉴于上述公司2019年实际经营和盈利情况,为了保证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给广大股东创造持续稳定的收益,与所有股东共享公司经营成果,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提议公司201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利润分配实施公告确定的股权登记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6.80元(含税);向全体股东每10股以资本公积转增4股。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

  ■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主营业务

  柳药股份是一家综合性医药上市企业。公司经过六十多年来在医药健康领域的深耕细作,已形成“以药械批发和零售业务为核心,药品生产研发和供应链增值服务为两翼,第三方医药物流、医药电子商务等创新业务协同发展”的综合性医药业务体系。

  (二)经营模式

  公司现阶段主营业务以药械的批发与零售业务为主,经营品种包括各类药品、医疗器械等。主要经营模式是:从上游供应商采购商品,经过公司的验收、存储、分拣、物流配送等环节,销售给下游客户(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药械经营企业、个人消费者等)。近年来,公司也加快了产业链布局,发展上游医药工业业务,并通过供应链增值服务及发展医药电子商务等创新业务拓展渠道价值和功能,发挥工商协同效应,培育新的利润支撑点,巩固公司核心业务发展。

  1、医药批发

  公司批发业务根据终端销售对象和渠道的不同,可分为医院销售、第三终端、商业分销。其中医院销售业务,是指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的配送商,面向各级医院提供的配送服务。第三终端业务,是指面向广大县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体诊所、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中心等提供配送服务。商业分销业务,是指公司作为上游供应商的经销商,将采购的商品销售给其他医药流通企业、连锁药店。批发业务的盈利模式主要来源于购销差价或商业分销业务中上游供应商的促销返利。2019年,公司批发业务实现收入1,251,545.11万元,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4.43 %;其中医院作为药械主要使用场所,医院销售业务是公司批发业务的核心,2019年医院销售约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4.30%。近年来,公司通过开展医院供应链延伸项目、器械耗材SPD项目等供应链增值服务,以及构建医药分销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等,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批发业务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新流通”业态。

  2、医药零售

  公司零售业务是通过连锁药店向广大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医疗器械等医药产品销售服务的一类业务,2019年零售业务占比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12.74%,其利润主要来自于医药产品进销差价。公司目前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桂中大药房及旗下药店面向广大个体消费者提供零售服务。此外,公司正积极打造网上药店,发展DTP药店、健康中心等专业化药房,推动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打造“新零售”业态。截至本报告期末,桂中大药房已在区内拥有600家药店(包含所收购药店),其中404家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目前桂中大药房在全国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中名列第19位。

  3、医药工业

  医药工业主要从事各类药品的生产研发业务。公司旗下设立全资子公司广西仙茱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合资设立广西医大仙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同时公司于2018年完成对广西万通制药有限公司的收购,形成公司的医药工业体系。其中仙茱中药科技主要从事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业务,已能生产加工中药饮片700多个品规;医大仙晟项目已通过GMP认证,广西医科大学制药厂原核心产品转入项目新建厂区生产;万通制药是广西著名中成药生产企业,拥有复方金钱草颗粒、万通炎康片(胶囊)等多个独家专利产品。2019年医药工业板块实现营业收入41,356.62万元,占比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2.79%,逐步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行业情况

  医药流通业是连接上游医药工业企业与下游医疗机构和终端客户的中间环节,是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围绕“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的国家医改稳步推进,“两票制”、“4+7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调整以及按病种付费(DRGs)改革等一系列政策落实,进一步强化控费、降价,鼓励研发创新、服务创新,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促进合理性用药的实现和药价的理性回归。同时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动行业效率提升,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批零一体化运营模式优势凸显。就当前行业发展实际来看,医药流通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市场规模稳中有升

  从宏观环境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趋势明显,同时伴随着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人口的增长和居民支付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健康需求逐步得到释放,对医疗卫生服务和医药产品的需求持续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使得我国医药商业发展较快,市场规模不断提高,具体体现为医药商业销售总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根据历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1,50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1,586亿元,19年间增长了13.34倍。“十二五”期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年均增长16.6%。但在医改政策的推动下,集团化采购、医保支付改革和基层用药政策调整以及医药电商对传统行业的影响,促进药价理性回归,致使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增速趋稳。2018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7%,较2017年增速下滑0.7个百分点,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同比增长9.0%,较2017年持平。

  2、行业集中度提升,批零一体化优势凸显

  在“两票制”推动下,流通环节进一步压缩,加之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进一步推动药价下降,规模化运作和渠道成本控制成为主旋律,药品流通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2018年药品百强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市场总规模的71.95%,较2017年上升1.25个百分点。其中排名前20位的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同期全国医药市场规模59%,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从药品零售行业市场来看,集中度提高体现为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2018年药品零售连锁化率达到52.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具体目标:“即培育形成一批网络覆盖全国、集约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大型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0%以上;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40%以上。”

  伴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行业整合速度加快,行业资源向大型配送企业聚集,同时具备批发、零售渠道的流通企业,一方面能够满足上游供应商不同产品的渠道需求,实施组合营销,保持较高的品种满足率和稳定货源;另一方面又能在医药分开趋势下,实现批发与零售的协同,承接控费、控量下批发渠道流出商品,满足个性化用药。因此,批零一体化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3、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推动新业态模式形成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成为新的发展课题。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等一系列意见,鼓励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在2019年8月,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要求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明确“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一系列政策的推行,推动在线诊疗、购药云服务的发展,医保支付、处方药销售、处方信息共享等问题正在逐步探索解决,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医药行业新业态正在形成。

  4、产业链延伸加快,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涌现

  面对当前行业形势的变化和外部政策环境的收紧,传统配送服务模式盈利能力无法保证企业的持续高速增长,药品流通企业一方面通过投资并购,积极向上游医药工业发展业务,开展药品生产研发,同时发挥自身营销渠道优势,助推自产商品的快速市场覆盖,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实现以现代物流实施应用为基础,向上下游提供供应链增值服务,积极探索服务、管理和技术创新,以创新服务模式深挖与客户的合作,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率,应对密集发布的医改政策。在服务创新方面,药品批发企业为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提供供应链综合解决方案,合作发展院内智慧物流,延伸物流服务。药品零售企业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服务,发展专业药房、打造现代社区药店、DTP药房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模式等,药品流通企业正在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四)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凭借在广西市场的渠道资源优势,保持与上游供应商的良好合作。在“两票制”医改政策推动下,公司通过较高的品种满足率和在广西区内高效服务网络,以及供应链增值服务的有效开展,保持与下游医疗机构客户的合作关系,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司积极向上游医药工业布局,发展药品生产研发业务,逐步构建公司的生产体系,形成新的利润支撑点。同时公司加快连锁药店布局,发展DTP药店、专业化药房,开展网上药店业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保持零售业务的快速增长。此外,公司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B2B/B2C医药电子商务、检验试剂集约化服务等创新业务及中医连锁门诊、中药代煎等产业配套增值服务,实现企业由传统单一的物流配送企业向现代化高质量医药产品和智能化医药服务供应商转型。目前,公司已与区内100%的中高端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零售药店600家(包含所收购药店),公司在全国医药商业企业百强榜中位列第21位,已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医药商业百强企业前50强,销售业绩和配送效率领先全区同行,稳步发展成为广西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和全国知名企业。

  (五)业绩驱动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药健康消费的增长,以及“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医改政策的推行,流通行业的整合加快,集中度提升,推动行业资源优势向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中,公司的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健增长,主要驱动因素包括:

  1、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发展,在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加快、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药品和健康服务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推动医药市场消费的增长,行业发展保持高景气度。

  2、公司经过多年来在广西医药流通市场的精耕细作,具备优质的上下游客户渠道资源,保持较好的终端市场控制能力,推动公司业务和合作的发展,市场规模扩大。

  3、公司较高的终端客户覆盖率和配送服务效率,保持与上游客户的良好合作,保证公司品种满足率和供应能力,实现对集采品种的全覆盖,并不断加强重磅新品的引进,能够满足不同终端市场客户对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4、公司物流现代化、信息化成功实施,保障公司配送能力的同时有效整合营销渠道和上下游资源,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展供应链增值服务,构建云服务平台,提升渠道价值和客户粘性,巩固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高公司市场份额。

  5、公司零售门店规模进一步扩大,并积极布局DTP药店、专业化药房和社区药店,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同时发展网上药店业务,开展慢病管理、药事服务,积极探索处方外延合作,进一步提高药品消费便利性、专业化,保持零售业务的增长。

  6、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医药工业业务,公司上游工业业务与公司主营批发、零售业务形成产业协同,推动工业产品的市场覆盖,形成公司新的利润支撑点。

  7、公司品种结构优化,通过业务渠道和客户资源推动中药饮片、器械耗材、检验试剂等薄弱品种的市场规模,同时加强创新药的引进推广,提升市场覆盖。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股本及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4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2019年,公司面对行业政策变化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实际,积极调整经营策略,充分发挥批零一体化渠道服务优势,强化供应商合作,保障集采品种全覆盖的同时加强重磅新品的引进,持续扩大公司品种优势。公司通过网络布局下沉以及开展供应链增值服务,密切与下游客户的合作关系,稳固核心市场。同时公司积极搭建电商云服务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处方流转平台、合理用药平台等,整合上下游客户资源,提供多维度服务。零售业务在药店布点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DTP药店、社区药店及专业化药房等的建设,积极发挥药店在慢病管理、处方承接方面的作用。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促进线上与线下业务的协同、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的协同,实现公司由传统药品配送企业向专业化、服务型企业转型,构建“新零售”业态,打造“新流通”生态圈。在医药工业板块,公司加快构建医药工业业务体系,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促进工业产能和质量提升,发挥商业渠道优势助推工业产品市场覆盖,形成新的利润支撑点。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与区内70家医疗机构开展供应链延伸服务项目并逐步实施;工业产能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5,682.53万元,较上期增长26.82%;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542.61万元,同比增长29.77%,继续保持业绩稳步增长。

  2、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3、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5、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6、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适用□不适用

  截至报告期末,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有18家,其中14家全资子公司和4家控股子公司;孙公司有7家,其中2家全资孙公司和5家控股孙公司,具体情况见本附注“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

  本报告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化情况详见本附注“八、合并范围的变更”。

  

  广西柳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朱朝阳

  2020年4月22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