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金石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3505               公司简称:金石资源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2019年度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2,461,301.08元;母公司2019年度实现净利润125,808,659.94元,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金12,580,865.99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316,222,930.35元。

  董事会提议2019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不包括公司回购专户的股份数量),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截至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2020年4月21日),公司总股本240,000,000股,扣除公司回购专户中的1,967,295股,以238,032,705股为基数计算,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71,409,811.50元(含税), 占 2019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 32.10%。公司于2020年3月18日授予的2,352,000 股限制性股票尚在授予登记过程中,如在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期间,因回购股份/股权激励授予等事项致使总股本发生变动的,公司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相应调整分配总额。该预案尚需提交公司2019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性的矿业公司。自2001年设立以来,专注于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萤石矿的投资和开发,以及萤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主要产品为酸级萤石精粉及高品位萤石块矿,并有部分冶金级萤石精粉。其中,酸级萤石精粉目前是下游氟化工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高品位萤石块矿是高端冶炼行业难以替代的助熔剂。其简要情况如下:

  1、酸级萤石精粉:氟化钙含量≥97%的萤石精粉,主要用途是作为氟化工的原料销售给下游氟化工企业用于制作氢氟酸(主要应用于制冷剂以及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原材料的含氟聚合物、含氟中间体和电子级氢氟酸)等基础化工品。目前,随着下游氢氟酸工艺的改进,氟化钙含量≥96%的萤石精粉均可用于制作氢氟酸。

  2、高品位萤石块矿:氟化钙含量≥65%的块状萤石原矿,主要用于钢铁等金属的冶炼和陶瓷、水泥的生产。

  3、冶金级萤石精粉:氟化钙含量≥75%的萤石精粉,主要用于制造球团,替代高品位萤石块矿,作为助熔剂、排渣剂,用于钢铁等金属的冶炼。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的主要经营模式系围绕矿山的投资、开采、选矿加工及最终产品的销售展开。

  1、生产模式

  公司的生产由采矿和选矿两个环节构成。一是采矿,目前公司在生产的萤石矿山都采用地下开采模式,矿床埋藏较浅,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其中井巷作业采取外包模式,由具有专业资质的矿山工程施工企业承包,公司业务部门负责生产计划、技术指导及安全监督等;二是选矿,从矿山开采出来的萤石原矿运抵选矿厂后,经预选挑出高品位萤石块矿并抛去废石,剩余的原矿经选矿作业制成萤石精粉。

  公司根据产能和效益、短期与长期兼顾的原则,确定年度生产计划,并下达给各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开拓、采准、备采”三级矿量平衡的原则,组织生产。公司与各子公司签订责任书,明确产量和质量要求,按月考核,实施奖惩,确保目标责任的落实。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料为萤石原矿,主要来源为自有矿山开采及少量外购。日常生产耗用的辅助材料主要包括:火工材料、钢轨、钢球、衬板、油酸、水玻璃、纯碱及其它助剂、包装袋等,这些材料一般为通用产品,不需要定制,较易从市场采购。

  大宗材料的采购由公司统一负责;小额、少量的材料则由各子公司就地采购。具体采购流程为:由各子公司根据生产计划并结合库存情况制定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报公司营销中心,经采购主管审核、中心总经理批准后进行采购。大宗物资采购采取招标或议标方式;供应商确定后,由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商品直接送至各子公司,验收后入库。

  3、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产品酸级萤石精粉主要采取直销模式销售给下游客户。公司与下游客户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浙江三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烟台中瑞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博丰利众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安排业务经理负责主要客户,保持密切沟通。

  高品位萤石块矿在2016年及之前年度主要销售给中间加工企业,由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加工后转售给冶炼企业等客户。2017年开始,因机选产品质量稳定,公司已经开始直接销往终端用户。

  除销售自产产品外,公司还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适时、适当地开展萤石精粉贸易业务,这有利于公司更好地维护客户关系、巩固市场地位。

  由于近年来萤石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公司产品销售采取市场定价方式,由公司营销中心负责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根据市场价格信息及公司产品特点等确定产品的最终销售定价。公司与下游客户订单的数量和价格多为每月签订。

  (三)行业情况说明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非金属矿采选业。目前,公司是该分类名下唯一的A股上市公司。

  根据《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萤石“是与稀土类似的世界级稀缺资源”。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萤石被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

  欧美等发达国家将萤石列入需重点保障的关键性矿种。

  1、产品主要用途

  萤石,又称氟石,是氟化钙的结晶体和化学氟元素最主要的来源。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矿物原料,其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军事、核工业等领域,也是传统的化工、冶金、建材、光学等行业的重要原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根据百川资讯等,目前国内萤石下游需求中,53%用于氢氟酸的生产,18%用于氟化铝,传统的钢铁、建材等行业需求约占30%。其中氢氟酸作为萤石下游最主要的产品和整个氟化工产业链的起点,主要应用于制冷剂以及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国防、航天航空等领域原材料的含氟聚合物、含氟中间体和电子级氢氟酸等。目前,下游传统的制冷剂需求稳定,而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这些领域使用的含氟材料有望成为氟化学工业的新支柱。

  图4:萤石的主要用途

  2、萤石资源的全球分布及我国资源的特点

  (1)根据202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世界萤石储量数据,2019年底世界萤石总储量为3.1亿吨氟化钙,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国、南非、蒙古等,而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印度几乎少有萤石资源储量,形成结构性稀缺。

  图5:萤石的全球分布

  (2)我国萤石矿产资源禀赋及分布特点:

  ① 我国单一萤石矿资源含杂质低、品质优,被大量用于高端产业,别国资源难以替代,在全球优质萤石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优质优势矿种。

  ② 我国萤石资源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内蒙古等,这些省区萤石基础储量约占全国萤石总量的近80%,矿床数占53%。

  ③富矿少,贫矿多。在查明资源总量中,单一萤石矿平均CaF2品位在35%~40%左右,CaF2品位大于65%的富矿(可直接作为冶金级块矿)仅占单一萤石矿床总量的20%,CaF2品位大于80%的高品位富矿占总量不到10%。

  ④单一型萤石矿床,数量多,储量少,资源品质优,开采规模小,开发程度高。伴(共)生型矿床,数量少,储量大,资源品质差(一般含CaF2不到26%),开发利用程度低。伴生(共生)矿中湖南、内蒙古等地以有色金属、稀有金属伴生为主,云、贵、川等地主要以重晶石共生的重晶石萤石矿为主。

  ⑤我国萤石资源开采过度,其储量占全球不到15%,而产量却接近60%。萤石储采比仅约10余年,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资源安全堪忧。

  图6:我国萤石产量与世界产量比(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 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 2020)

  3、行业的周期性

  作为应用领域广泛的重要原材料,萤石涉及的下游行业众多,与下游化工、钢铁、房地产、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息息相关,因此萤石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国家整体经济周期波动的特征也较为明显。

  图7:2012-2020年酸级萤石精粉价格(含税)走势

  4、公司行业地位

  截至目前,公司保有资源储量约2,700万吨,对应矿物量约1,300万吨,采矿规模107万吨/年。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公司目前是中国萤石行业拥有资源储量、开采及加工规模最大的企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公司还是“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的主要承建单位,是最新行业标准《萤石》修订(YB/T 5217-2019)的承担单位。

  3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股本及股东情况

  4.1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 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4.2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三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884.34万元,比2018年度增加37.64%;主营业务收入80191.98万元,比2018年度增加37.99%;主营业务毛利率58.75%,比2018年度上升4.42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246.13万元,比2018年度增加61.63%。

  2导致暂停上市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3面临终止上市的情况和原因

  □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企业会计准则变化引起的会计政策变更

  1. 本公司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编制2019年度财务报表,此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2018年度财务报表受重要影响的报表项目和金额如下:

  2. 本公司自2019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准则)。根据相关新旧准则衔接规定,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首次执行日执行新准则与原准则的差异追溯调整本报告期期初留存收益或其他综合收益。

  新金融工具准则改变了金融资产的分类和计量方式,确定了三个主要的计量类别:摊余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司考虑自身业务模式,以及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特征进行上述分类。权益类投资需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但在初始确认时可选择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处置时的利得或损失不能回转到损益,但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且该选择不可撤销。

  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金融资产减值计量由“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适用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

  (1) 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对公司2019年1月1日财务报表的主要影响如下:

  [注]: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金融资产减值计量由“已发生损失模型”改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公司对合并范围内子公司的往来款不再计提坏账准备,相应调整减少母公司期初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16,679,863.12元,同时调整增加母公司期初盈余公积1,667,986.31元,期初未分配利润15,011,876.81元。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坏账准备已抵消,故对合并报表影响为调整增加期初盈余公积1,667,986.31元,减少期初未分配利润1,667,986.31元。

  (2) 2019年1月1日,公司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按原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和计量结果对比如下表:

  (3) 2019年1月1日,公司原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账面价值调整为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和计量的新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账面价值的调节表如下:

  (4) 2019年1月1日,公司原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期末金额调整为按照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规定进行分类和计量的新损失准备的调节表如下:

  3. 本公司自2019年6月10日起执行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自2019年6月17日起执行经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该项会计政策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5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适用  √不适用

  6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适用□不适用

  本公司将子公司龙泉砩矿、大金庄矿业、正中精选、兰溪金昌、紫晶矿业、金石科技、江山金菱、翔振矿业、庄村矿业和内蒙古金石等10家子公司纳入本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情况详见本财务报表附注八“合并范围的变更”和附注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之说明。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