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年度报告摘要

  A股代码:601166        A股简称:兴业银行

  优先股代码:360005、360012、360032   优先股简称:兴业优1、兴业优2、兴业优3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0年4月28日召开,应出席董事13名,实际出席董事13名,其中傅安平董事、陈锦光董事委托陶以平董事代为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审议通过了2019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

  普通股股息派发预案:拟以总股本20,774,190,751股为基数,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7.62元(含税)。

  优先股股息支付预案:拟支付优先股股息合计25.49亿元。其中,“兴业优1”优先股总面值130亿元,第一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为6%,自2019年12月8日起,“兴业优1”第二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5.55%,“兴业优1”拟支付2019年度股息共7.76亿元;“兴业优2”优先股总面值130亿元,拟支付2019年度股息7.02亿元(年股息率5.40%);“兴业优3”优先股总面值300亿元,2019年度发行“兴业优3”计息期间为2019年4月10日至12月31日,拟支付2019年度股息10.71亿元(年股息率4.90%)。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

  ■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公司成立于1988年8月,是经国务院、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的首批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2007年2月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公司主要从事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包括: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代理发行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买卖、代理买卖股票以外的有价证券;资产托管业务;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结汇、售汇业务;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财务顾问、资信调查、咨询、见证业务;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公司秉持“真诚服务,相伴成长”的经营理念,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多元、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公司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精”的工作总基调,积极稳发展、补短板、促改革,坚定推进经营转型,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动态调整业务结构,全面加强风险管控,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响应市场和经营决策的效率,推动各项业务稳健、高质量发展。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1、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根据财政部于2017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公司于2019年1月1日起执行上述新准则。

  3、2019年6月30日起,公司不再将收回已核销资产相关损益划分为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往期相关损益及收益类指标已重述。

  4、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发行票面金额共计人民币560亿元股息不可累积的优先股(兴业优1、兴业优2和兴业优3),2019年度优先股股息尚未发放,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发放。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3.3 资本充足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本表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及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

  3.4 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

  注:1、本表数据为并表前口径,均不包含子公司数据。

  2、本表数据按照上报监管机构的数据计算。

  4 股本及股东情况

  4.1 普通股股东总数和前10 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 股

  ■

  4.2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 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单位:股

  ■

  三 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情况

  1.1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稳中求精”工作总基调,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战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发展,转型发展迈上新台阶,经营业绩和经营质量稳步提升。

  (1)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71,456.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7,590.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7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4,414.5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29%。

  (2)盈利能力保持较好水平。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13.08亿元,同比增长14.54%,其中,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96.79亿元,同比增长15.5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8.68亿元,同比增长8.6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4.02%,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总资产收益率0.96%,同比提高0.03个百分点。

  (3)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30.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82亿元;不良贷款率1.5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共计提拨备580.96亿元,同比增长25.20%;期末拨贷比为3.07%,拨备覆盖率为199.13%。

  1.2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其说明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2)会计报表中变化幅度超过30%以上主要项目的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

  2 资产负债表分析

  2.1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71,456.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其中贷款(不含应计利息)较上年末增加5,073.69亿元,增长17.29%,各类投资净额较上年末减少1,912.82亿元,降低6.61%,下表列示公司资产总额构成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1)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款项类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

  (2)包括贵金属、衍生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和其他资产。

  贷款情况如下:

  (1)贷款类型划分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占比52.19%,较上年末下降2.62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占比42.12%,较上年末上升2.37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占比5.69%,较上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顺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势,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求,合理优化信贷结构,积极改善对新增长点的金融服务,重点满足零售信贷、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融资需求。

  投资情况如下:

  (1)对外投资总体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投资净额27,009.3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912.82亿元,降低6.61%。投资具体构成如下:

  ① 按会计科目分类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② 按发行主体分类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优化投资资产结构,债券和同业存单等标准化投资规模保持稳定,同时主动压缩非标资产规模,非标投资规模有所减少。

  2.2负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负债65,960.2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569.56亿元,增长5.72%。

  下表列示公司负债总额构成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注:包括向中央银行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预计负债、其他负债。

  客户存款的具体构成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客户存款(不含应计利息)余额37,590.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55.51亿元,增长13.79%。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不含应计利息)余额12,278.4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70.37亿元,降低8.70%。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情况如下: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不含应计利息)余额1,930.55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5.14亿元,降低16.27%。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3 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健康发展,生息资产日均规模平稳增长,净息差同比上升,非息净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成本收入比保持在较低水平;各类拨备计提充足;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8.68亿元,同比增长8.66%。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3.1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1,029.88亿元,同比增加73.31亿元,增长7.66%,剔除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列示影响后增长14.32%。公司各项业务平稳增长,净息差同比提高11个BP。具体构成如下: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公司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构成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3.2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非利息净收入783.20亿元,同比增加156.90亿元,增长25.05%,剔除新金融工具准则下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收入列示影响后增长14.89%。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96.79亿元,同比增加67.01亿元,增长15.59%。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兑损益等项目之间存在高度关联,合并后整体损益274.65亿元,同比增加93.62亿元,增长原因一是根据《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金融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列示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利息净收入在投资收益中列示;二是债券行情向好,与债券相关的金融资产收益增加。

  3.3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费用支出465.57亿元,同比增加44.93亿元,增长10.68%。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稳中求进、转型创新”的财务资源配置原则,加大核心负债拓展、业务转型等重点领域的费用支出,营业费用有所增长,成本收入比26.03%,保持在较低水平。

  3.4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减值损失580.96亿元,同比增加116.92亿元,增长25.20%。资产减值损失的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计提贷款减值损失466.92亿元,同比增加86.25亿元。主要是公司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调整,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

  4 主要子公司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5 业务分析

  5.1客户条线

  企业金融业务

  公司企业金融资产负债规模稳步提升,客户经营体系逐步完善。截至报告期末,各项对公存款余额30,971.3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42.27亿元;各项对公贷款余额19,961.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49.52亿元;企业金融客户78.3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8.34万户;企金价值及核心客户10.3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03万户。重点业务领域持续发力,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生态圈,完善“兴享票据池” “U+保理” “兴财通”三大交易平台建设,本外币跨境结算量突破2,000亿美元。与贵州、浙江等九个省区签订绿色金融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绿色金融融资余额10,108.97亿元,绿色金融客户数14,764户,提前实现“两个一万”目标。

  零售金融业务

  公司零售核心价值客户迅速增长,零售客户综合金融资产规模稳步提升,零售净营运收入占比大幅提高。截至报告期末,零售银行客户(含信用卡)7,792.4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35.24万户;零售客户综合金融资产余额20,8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24亿元;个人存款余额6,646.0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4.42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6,068.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86.49亿元;个人贷款(不含信用卡)余额10,659.7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2.00%,报告期内累计发放个人贷款4,524.09亿元,同比增长26.54%。报告期内实现零售银行业务营业净收入543.67亿元,同比增长28.30%。

  同业金融业务

  公司围绕“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和“金融市场综合运营商”定位,基于同业合作开展金融市场业务,坚持“服务同业客户、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和市场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经营策略,充分发挥“客户+产品+联动”的一体化综合经营管理体系和人才队伍优势,持续推动业务纵深发展和价值提升,同业金融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银银平台各项业务合作法人机构2,022家,同比增长6.09%;累计与372家商业银行建立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合作关系,其中已实施上线226家;中小金融机构类客户同业存单余额6,175.0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35%。代理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网联平台、超级网银系统交易规模35,143.25亿元,同比增长30.91%。互联网财富管理平台“钱大掌柜”累计引入54家合作银行的理财产品,注册客户1,437.07万。银银平台各项金融产品销售规模7,843.70亿元。

  5.2公共产品条线

  投资银行业务

  努力践行“商行+投行”战略布局,继续推动投资银行业务向“融资+融智”方向转型,实现业务平稳发展。截至报告期末,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规模5,209.65亿元,公司参与承销的境外债券发行规模417.42亿美元,发行四期企业资产证券化及两期住房贷款支持证券规模合计465.02亿元。非金债券承销规模及只数蝉联市场第一。

  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提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13,372.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8%;公司非保本理财产品规模13,292.33亿元,同比增长8.53%,在理财中的占比提升至99.40%;净值型产品规模7,483.58亿元,同比增长23.18%,在理财中的占比提升至55.96%;大零售渠道理财产品余额10,942.85亿元,同比增长7.58%,在理财中的占比提升至81.83%。

  资金业务

  公司在债券银行方面,深入推进投承、投销、投研一体化建设,积极借鉴研究成果,围绕重点行业持续推动客群构建和资产布局,适时优化投资交易策略,提升集团整体效益。FICC银行方面,继续强化汇率类、利率类避险业务、债券借贷产品体系,巩固利润基础;结合市场需求,加快推进新型结构性存款产品创新,抓住汇率、利率、黄金市场的波动机会,创设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加大柜台债券销售推动力度,成功为北京、上海、浙江等六省市发行柜台地方债。

  资产托管业务

  资产托管业务在调整中保持稳健发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线托管产品26,585只,继续保持行业第一位。资产托管业务规模123,840.4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74.62亿元,增长6.70%,其中信托和券商资管托管规模继续保持全行业第二位。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估值类产品规模占比持续提升,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规模11,784.5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20.18亿元;行外净值理财托管规模1,815.6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0.89%。

  6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530.2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8.82亿元,不良贷款率1.5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余额613.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19亿元,关注类贷款占比1.78%,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报告期内,由于宏观经济去杠杆、产业结构深入调整等因素影响,个别地区个别行业信用风险持续释放,公司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公司强化资产质量管控,建立对潜在风险项目的资产质量管控体系,前瞻性处置风险,整体不良率和关注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7 公司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有关公司报告期内会计政策变更,请参阅财务报表附注四“重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8 公司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原因及影响的分析说明

  不适用

  9 与上年度财务报告相比,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发生变化的,公司应当作出具体说明。

  报告期内,公司设立全资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法定代表人:陶以平(代为履行法定代表人职权)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