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殷高峰 见习记者 杨姗姗
2019年慰问活动现场,伊力特玻璃公司困难员工马明山接过慰问金,激动地说:“感谢公司领导的关怀,现在我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回馈公司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关心。”
这是新疆伊力特自2006年成立扶贫帮困基金以来,帮助的第79位职工,也是公司扶贫帮困基金使用的第106次,截至目前该基金已支出共计2015139.21元,用于帮助公司全体在职及退休职工。
这只是伊力特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小小掠影。“2020年是我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决胜之年,公司作为新疆兵团重点上市企业之一,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公司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伊力特相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从建厂以来将造福社会、造福百姓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职责,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金融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谱写了一首激昂奋进的脱贫攻坚乐曲。
产业扶贫斩断穷根
伊犁河谷素有新疆“粮仓”之称。然而这里地处偏远,再好的粮食农民也承受不了长距离运输的费用,卖粮难一度成为当地农民的一大难题。伊力特从发展一方经济、致富当地百姓大局出发,一方面启动了高粱、大米、玉米、小麦和豌豆种植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制定出一套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确保收购现金及时兑现的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可喜的是,伊力特产出的酒糟、果糟,如今也成为伊犁河谷发展农区畜牧业最好的饲料之一,农牧民争相抢购。”上述公司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四个酿酒厂和野生果公司每年有3.2万多吨酒糟、果糟源源不断供给周边的农牧民。72团畜牧四连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员较多的连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连总人口的80%。由于连队土地面积较少,土地盐碱化较重,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伊力特和兵团四师访惠聚第九组驻连协商后,一直把72团4连脱贫致富放在心上,经过深入走访,多次调研后,他们认为畜牧业是4连产业优势,只有大力扶持4连民族职工发展畜牧业,壮大庭院经济,才能促使4连民族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解决人多地少经济困境。伊力特党委决定全年供应酒糟1200吨,解决72团4连牧民买糟难,草料短缺的困境,形成稳定供料源头。
2017年,伊力特与兵团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合作共同发起“圆梦伊力特·荣耀真英雄”公益助学捐赠活动,公司三年共捐赠300万元,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对南北疆团场1000名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新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资助,为他们的成长铺路。
经济扶贫解决民忧
克什喀拉苏村是尼勒克县喀拉苏乡的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牧业村。全村共有811户3703人,有哈、汉、回、维等五个民族组成,其中贫困户272户1263人。克什喀拉苏村地处坡地,自然环境较差,气候干旱缺水。
为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精准发力,伊力特公司党委根据《帮扶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智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组成员多次深入尼勒克县喀拉苏乡克什喀拉苏村,对帮扶的20户贫困户进家入院,逐户调查登记核实贫困情况。
公司看到帮扶的20户贫困户住房都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土打墙房屋,有5户已经列入危房,90%都想盖新房而无资金。因此,对20户贫困户自建房或者棚圈等项目予以资金帮扶,每户帮扶资金1万元,帮扶村公益设施发展1万元。
“公司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为周边地区300多名少数民族和58名聋哑人、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这些人来厂务工后享受同工同酬的待遇,每月有4500元左右工作收入,每年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上述负责人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该举措有效帮助了少数民族职工脱贫,打破了他们“等靠要”的思想。
慈善融真情,团结传佳话。上述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饮水思源,反哺社会”,已成为伊力特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文化;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时代背景下,公司发挥区位优势产业特性,竭尽全力帮助各民族同胞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快脚步,助力国家实现脱贫攻坚各项目标。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