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铁物借“夏利”重生:企业新起点与投资者保护双赢

  本报记者 杜雨萌

  1月7日,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自1月8日起由“一汽夏利”变更为“中国铁物”,公司证券代码“000927”不变。而昨天,也是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的首个交易日。至此,这也标志着中国铁物在摆脱债务困境后迎来“新生”。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既在发展中取得了突出成就,也在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而所有问题的解决,其实最终都依赖于改革。总的来说,中国铁物的“重生”,应该说是多项改革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为国企脱困提供样本经验

  对于这家借壳上市的老牌国企来说,回看其四年来走过的偿债、上市路,“指导”作用的发挥功不可没。比如除了企业自身多措并举降杠杆减负债等自救行为外,国资委更是对其高度重视,多次调整企业领导班子,采取由中国诚通集团托管,成立中国铁物管理委员会,督促管委会同步推进内部业务改革和外部债务重组,指导企业加快风险资产处置、盘活存量资产等。

  “经过几年艰苦努力,中国铁物集团终于从悬崖边‘走’了回来。”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家生表示,在2019年提前偿还最后一笔私募债之后,债务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公司经营状况持续向好。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几年中国铁物的改革举措上看,一方面其通过实施内部业务重组、优化公司治理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其通过资本融资和资本运作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银行、债券持有人等利益相关方合作共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铁物的“重生记”是成功的,它属于市场化债转股、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综合施策改革脱困的成功案例,也为国有企业通过改革、改制、重组实现债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成功范例。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防范债券领域风险,近年来国资委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企业开展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专项工作,包括对中央企业债券融资实行分类管理,重点防范债券违约风险,优化债券融资比例控制,保障债券期限的结构安全,成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等。

  谈及去年7月份正式成立的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表示,通过设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市场化央企债券兑付风险化解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央企资金链,在非常时期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主动作为、防范化解央企债券兑付风险的先手和实招,对于增强中央企业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实现央企信用叠加和放大,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央企的信心,支持中央企业在国内债券市场融资,降低融资成本,为中央企业带头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快推进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体现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进步

  从此次中国铁物的重组上市来看,不仅标志着圆满解决了债务危机,还化解了此前“一汽夏利”的退市风险。

  在张立超看来,从资本市场角度来说,中国铁物的“重生”,实则也是对A股市场众多中小投资者的另类保护,是资本市场在保护中小投资者方面的进步体现。推动中国铁物优质资产通过重组实现上市,既能有效避免了这类企业因债务危机而面临退市的风险,也符合监管层提出的“要通过重组一批、重整一批、退市一批,拓宽多元化退出渠道”的根本要求。

  结合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推进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张立超称,打造一个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充分分享增长红利的资本市场,必须落脚于不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本身。所以,这对于日后的中国铁物而言,更应该坚持高质量发展标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导向,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运营效率以及资本配置效率,围绕“两利四率”指标提升进行持续探索,从而更好地盘活存量、提质增效、行稳致远、转型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再次强调,要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突出对中央企业“两利四率”指标的考核,“两利”即净利润、利润总额,“四率”即营业收入利润率、资产负债率、研发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以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和运营效率,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利长远,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刘兴国认为,国务院国资委已经形成的“两利四率”的考核指标体系,无疑突出强调了对央企资产负债率的高度重视,预计此举将有效引导央企负责人合理谋划企业投资、适度控制企业规模扩张,确保资产负债率处在合理、安全水平,以引导企业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