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红色基因铸就大国重器 中国电建自主创新挺起民族脊梁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于6月28日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中国电建承担了白鹤滩水电站全部的设计及80%的施工任务。新华社发(中国电建水电四局供图)

  本报记者 彭春来 赵学毅 向炎涛

  见习记者 贺王娟

  6月28日上午,在建规模全球第一、单机容量世界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的水电站——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这是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弘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国家名片”,在水电工程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中国电建承担了白鹤滩水电站全部的设计及80%的施工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电力工业发展之路,引导中国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电力建设的主力军,中国电建及其前身发挥“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勘测、设计、承建了国内大多数水利水电等能源电力工程,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持。

  时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证券日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北京海淀区的中国电建总部,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晏志勇在与记者交流中,回顾了中国电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路走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在“纪念建党100周年展览”展厅内,记者从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中看到了中国电建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的辉煌,看到了中国电建人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坚韧,读出了中国电建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精神,更感到了中国电建砥砺奋进筑梦丝路的使命担当。“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图片墙上的这句红色标语,向世人阐释了中国电建在党建引领下的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志。

  跟跑、并跑到领跑

  “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在中国电建展厅内,记者看到这句周恩来总理1959年4月9日视察我国第一座自主建成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时写下的题词,字里行间洋溢的激动情感,穿越半个多世纪依旧直抵人心。

  晏志勇介绍:“建国初期,相对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极度缺电,党中央做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修建新安江水电站”。

  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同时面临国际经济封锁,要取得国外技术资料很困难,新安江水电站的建设面临重重挑战。由于缺乏建设大型电站的经验,水电站建设面临一个难题:有着巨大能量的洪水通过场地泄流下来,大家担心发电厂房的安危。“就是本着一种一定要自立自强,通过创新解决问题的精神,经过反复缜密地研究论证,设计师们提出了当时全球绝无仅有的设计方案——将溢流道建立在发电厂房之上。经过反复验证之后,我们选定了这个方案,最后终于建成了。”晏志勇说。

  在这样艰苦的背景下,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让工程师们奋勇当先、敢于创新,锻造出了第一座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制设备、自己安装的大型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为中国水电事业开辟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同时也开启了中国水电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就是这样硬生生地蹚出了一条自立自强的道路!”晏志勇说,从跟跑者、并跑者再到领跑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中国水电在世界上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水电装机容量从建国初期的36万千瓦发展到如今的3.7亿千瓦,中国电建见证了中国水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程。

  党建引领科技创新

  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单台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24.43亿千瓦时,水库总库容206.27亿立方米,白鹤滩水电站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乃至世界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仅次于三峡的世界第二大水电工程。

  晏志勇告诉记者,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汇集了国内水电建设领域最优秀的建设、设计、监理及施工企业,高峰期总人数超2万人。如何把不同的参建企业、参建工种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靠的就是党建引领。中国电建党委以“整合党建资源和力量,助推工程建设”为指导思想,快速布局,打破各单位条块分割旧格局,依托施工区大党建工作统筹协调委员会,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由党组织牵头项目,成立了10多名院士、大师组成的专家技术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并联合国内外80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了200余项技术攻关和模型论证工作,召开咨询审查会300余次,齐心协力推动勘测设计科研攻关工作,在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通力合作下,充分发挥精湛的工程技术核心能力,最终建成了这座世界顶级难度的水电站。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科技创新要坚持‘四个面向’要求,更好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以此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服务于人民。”晏志勇说。

  事实上,党建引领科技创新的案例在中国电建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数不胜数。由中国电建水电七局·华东院联合设计施工的杨房沟水电站,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EPC水电项目。在这个项目中,中国电建党工委开创了大型水电EPC项目中的党建管理新方法,通过“党建+”模式实现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相融合,全方位促进工程建设。

  “新模式是压力,更是动力,项目建设者们把压力化为前行的动力,即便是摸着石头过河,也笃定信念、敢闯敢拼!”杨房沟总承包部党工委书记陈雁高如是说。据介绍,在杨房沟项目建设中,中国电建总包部协同参建各方,建立首个大型水电工程设计施工BIM管理系统,并打造“数字孪生电站”。

  抗灾一线党旗飘扬

  作为中央企业,同时又是重要的国有建筑骨干企业,中国电建牢牢扛起社会责任,在重要的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保障海外职工的生命健康安全,中国电建党委不惜一切代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中国电建党委工作部综合处处长肖潇感慨地说:“由于疫情期间国家坚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很多国际航班断航。我们就通过相应的工作,调动党员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很多海外项目上的党员都主动要求推迟归国时间,继续在岗位上坚守,把宝贵的回国名额让给项目上确实需要回国的其他普通职工,这让我非常感动”。

  “中国电建的海外业务量很大,分布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去年春节,我们从国内带出去的中国籍员工就有4.5万人,当时的疫情防控对我们来说困难、挑战很大。”晏志勇回忆,但在海外项目上,对于中国电建自己员工以及与之合作的当地农民工,中国电建的防疫政策和资源发放一视同仁,保证参与项目建设每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除了疫情防控,让晏志勇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5·12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电建的专家组冒着生命危险三次前往唐家山堰塞湖的场景。“直升机的三个轮子只有一个落在石头上,其他两个都是悬空的,我们地质处的一位副主任工程师、共产党员施裕兵,率先从直升机跳到堰塞体上,因为他的率先示范,整个团队都毫不犹豫地跳上了堰塞体。”谈起当时的情景,晏志勇倍感自豪,“我们有一支以党员领导干部为率领的领导队伍,也有一个以优秀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团队,这是中国电建能够发展到今天最为重要的根本性保障。”

  在展览厅,记者看到那张照片,山崖峭壁地势险峻且巨石散落,倾斜旋转的螺旋桨、剧烈颤抖的机身以及拄着木棍跪行的救灾专家……一个瞬间,展现的正是信仰的力量。

  新目标新任务

  作为全球清洁低碳能源、水资源与环境建设领域的引领者,中国电建在水利水电设施建设、水资源和环境的治理和修复能力全球领先,高度契合国家生态环保及发展绿色能源的战略方向,有力发挥了“大国重器”顶梁柱的关键作用。

  在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及特高压电网等领域,中国电建勇做排头兵,建成了多个国家首个示范性“标杆工程”,推动中国能源并引领世界能源向着供给多极化、结构低碳化、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晏志勇认为,中国电建在风、光、电、新能源领域,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都是主力军,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履行好中国电建的责任与使命,为国家的新能源发展生态目标的实现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双碳目标既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经济主战场的需要,我们正在研究从风光电的规划,到设计、施工建设,能否有更好的技术,更好的方案,使得投资更省、效率更高,并使风光电资源得到更好利用。”晏志勇表示,中国电建将不断提升自身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以及运营能力,力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更好的作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