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

保持年内政策延续性是主基调

  

  

  本报记者 徐一鸣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宁吉喆主持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专家座谈会上,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岸元参会并发言。在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前夕,《证券日报》记者围绕国内外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对张岸元进行独家专访。

  记者:此次召开的上半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您最关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张岸元:一是如何理解去年低基数效应干扰下的同比经济数据。目前,各方多采用与2019年数据做两年复合同比的方法来分析判断,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恢复上升过程中,但主要增长动力恢复的相对不平衡。

  二是如何认识当前通胀。我国与美国通胀的原因差别很大,下一步工资和租金是否全面上涨,是判断通胀的关键依据,可能美国通货膨胀率要比我国涨得快一些。

  三是政策面是否需要对经济同比快速下行做出调整。当前同比下行主要是基数效应,采取一些预防性措施是必要的,但考虑到是年中,保持年内政策延续性应该是主基调。

  四是如何理解外部、主要是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异乎寻常的动向。个人理解,政策的松与紧是相对的,不仅是现在与过去比,还要横向比。国内政策制定应关注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外溢效应,并因之做出符合发展利益的选择。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新的起点以及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形势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张岸元:从经济增长动力构成看,中外疫情后经济恢复时间差带来的强劲外需,在上半年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三大“攻坚战”陆续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经济运行在上半年表现亮眼的本质支撑,没有这些支撑,国内供给能力不可能如此快速恢复。

  挑战同样来自与三大“攻坚战”相关的方面:一是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支出增长乏力,这就需要在脱贫攻坚、全面脱贫之后,寻找新的方式有效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尤其是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阶层收入;二是围绕“双碳”目标,一些行业操之过急,干预、限制产能,不仅有碍经济正常运行,而且直接推高了一些大宗商品价格;三是金融风险因素犹存,上半年一些市场主体信用风险的“盖子”已经揭开,但处置方案没有最终确定,预计下半年市场出清的压力相当可观。

  记者:综合投资、消费、出口等三方面,预计我国经济未来增长态势如何?需要做好哪些方面准备工作?

  张岸元:判断形势首先要设立一个基准场景,也就是发生概率最大的场景。个人理解,疫情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像是一次意外冲击,经济运行大概率要回到原有增长轨道上;至于政策等影响,是对基准场景的修正。增长动力方面,如果没有大的政策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太可能显著提升;消费仍将在显著低于疫情前的水平上运行;出口增速显著回落则是大概率事件,而净出口变化较为复杂,只能按变化不大估计。

  着眼于明年乃至更长时间,需要对宏观政策进行系统梳理,调整、优化、充实、提升,防止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到更低平台。一是对杠杆率要有新的认知。高杠杆率带来金融风险的理论来自国外。关于债务新的理论进展强调,只要利率负担占GDP及财政收入比例保持稳定,债务就可持续。为此,要更多考虑通过利率水平下行降低还本付息压力,以及债务展期和滚动。二是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大规模基建是我国的传统优势。在美国重提基建情况下,我们没有理由主动放弃这一优势。我国跨区域大规模骨干网的基建设施规划建设仍存在有效需求,区域内基础设施的精耕细作任重道远。此外,产业领域与“双碳”相关的投资需求浩大,需要相应机制释放投资需求。三是房地产调控要有新的调整。房地产调控旷日持久,局部区域房价上涨压力依然较大。

  下一步应通过调整非住宅用地与住宅用地的比例,增加特定区域住宅用地供应;优化供给端、开发侧政策,降低建设成本;审慎试点推进房产税。一系列政策组合更能改变供求关系,建立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

  记者:如何看待资本市场在疫情发生后,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张岸元:资本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疫情发生后不久,证监会先后出台一系列举措支持抗疫。包括加快审核疫情严重地区和疫情防控领域企业的IPO和再融资申请,建立绿色通道支持抗疫债券的注册发行,发布再融资新规助力上市公司抗击疫情等。这些举措对相关企业补充流动性、恢复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疫情发生后资本市场总体运行平稳,较好地发挥了定价和融资功能。2020年全年,A股总成交额为206万亿元,同比增长62%。股权融资募集资金规模达1.67万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IPO募集资金规模4700亿元,同比增长86%。这表明,疫情并未显著影响资本市场定价和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三是坚持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方向不动摇。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新股取消上市前5日的涨跌幅限制、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并等涉及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大改革措施相继推出,更加便利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记者:从市场角度分析,预计未来证券市场的投资方向聚焦在哪些主线?

  张岸元:6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释放信号“偏鹰”,点阵图显示加息预期前移,大幅上调2021全年经济增长和通胀预期则表明下半年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明显趋弱,短期市场对美联储紧缩信号高度敏感。

  就具体板块而言,在全球供应链修复,产需缺口收敛的情况下,下半年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周期行业预计上涨空间有限。白酒、医药等前期抱团板块估值仍然偏高,在缺乏流动性支持且资金未达成新的共识之前,难有趋势性机会。可重点关注景气度较高的成长性板块。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