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两会报道组 吴晓璐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两会时间正式开启。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全面注册制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近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和专家表示,自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试点以来,资本市场生态发生积极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速,在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监管需要继续“零容忍”执法,完善配套制度,平衡好各方利益,压实各方责任。
资本市场生态结构持续优化
上市公司“科技”分量更足
“这几年,以注册制改革为突破口,中国资本市场加速推进退市、交易、分红、再融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等一系列制度系统性改革,这是对资本市场新生态的战略性重构,推动了资本市场基本制度的建设与革新。”全国人大代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朱建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意义是重大的,注册制的推出意味着未来新股发行将更加遵循市场导向,这也更接近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制度。长期来看,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退市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化筛选机制,更好发挥直接融资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新兴产业。
“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生态迎来多方面积极变化。”开源证券总裁助理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下,上市审核效率显著提升。注册制板块实现快速有序扩容;各板块错位发展,互补促进,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发行条件更加包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属性、不同治理结构的科技创新企业都有了更加便捷的上市通道;注册制新股定价方式更加市场化,定价效率大幅提升。
注册制下,发行条件更加包容、多元,科创型公司纷纷登陆资本市场。
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注册制下共有31家未盈利企业、4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5家红筹企业发行上市。
从各板块来看,截至3月3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91家,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三大行业的企业数量合计占比超七成;注册制下,创业板新增上市公司282家,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北交所上市公司86家,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占比近九成。目前,上市公司中,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要行业已形成集群效应。
谈及注册制改革以来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孙金钜表示,注册制改革通过提高上市审核效率、设立多元化上市条件、完善再融资与并购重组服务体系、优化股权激励政策环境等多种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未来,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科创板“硬科技”属性、创业板“三创四新”属性以及北交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评价标准,积极推进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基础性制度改革,以提高注册制下投融资便利性,并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后的持续监管,确保募集资金的投向。
压实市场各方责任
推动主板注册制平稳落地
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面临的存量主板公司数量多且规模大。“进一步完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安排,突出主板改革这个重中之重,推进发行监管转型,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增强各方合力,推动形成有利于全面实行注册制的良好市场生态,确保改革平稳落地。”证监会2022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
“注册制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去选择企业,前提是监管部门需要制定好基础制度和规则,企业符合条件就可以上市。企业的责任是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投资价值交由市场判断。要完善退市机制,形成‘有进有出’的市场生态。”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国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以后,IPO发行条件优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公司错误地认为上市条件降低了,在自身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抱着闯关心态,尝试冲击IPO,这应引起注意。
“平稳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落地,需进一步平衡好投资者、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的利益关系,压实市场各方责任。”孙金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上市公司而言,需要规范公司治理,提高信披质量和治理水平,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公司做优做强。对投资者而言,一方面要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着重保护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的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强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对中介机构而言,既要从监管上健全中介机构执业规则体系,督促中介机构归位尽责,又要引导中介机构自身主动增强合规风控意识,严格履行核查验证、专业把关等职责,提升执业质量。
张国俊表示,注册制下,对中介机构的要求提高。一方面,中介机构需要提升执业能力,看懂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提高公司信披质量,审慎发表意见;另一方面,中介机构也要切实帮助公司进行规范化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与此同时,推进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仍需要强监管,监管机构需要加大对财务造假的打击力度,不能让心存不轨的公司有侥幸心理。要发挥集体诉讼机制功效,在帮助投资者索赔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财务造假公司的违法成本,提升监管威慑力。”张国俊表示,投资者方面,应积极引导散户投资者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