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代码:600150 证券简称:中国船舶 编号:临2022-053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为构建和谐高效的投资者沟通交流平台,增进投资者对船舶工业与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生产经营及船舶工业行业情况的了解,公司于9月15日在上海举办投资者沟通交流会。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调研情况
调研时间:2022年9月15日。
调研方式:现场交流。
调研机构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大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鹏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道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国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东方红资产管理公司、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恒越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太平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接待人员: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施卫东、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陶健、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会计师汤玉军、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东波。
二、交流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1. 投资者提问:2022上半年新冠疫情对生产企业有所影响,请问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如何?
回复: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诸多挑战,公司特别是在沪主要子公司克服上海疫情封控期间的重大影响,4月底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发展势头,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75亿元。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197.72亿元;动力装备业务营业收入22.42亿元;机电设备业务营业收入12.44亿元。
经营工作方面,公司上半年造船业务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50艘/38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83.29%;修船业务承接修船172艘,订单金额10.72亿元,合同金额完成年计划的55.85%;动力业务承接柴油机385台/350万马力,马力数完成年计划的58.53%;应用产业(机电设备)承接各类风塔95套,合同金额2.74亿元,其他机电设备共7.43亿元。
生产工作方面,公司上半年造船业务完工交付民品船舶30艘/331.18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48.87%;修船业务完工船舶126艘/7.84亿元,金额完成年计划的47.54%;动力业务完工柴油机292台/203万马力,马力数完成年计划的35.68%;应用产业(机电设备)交付风塔72套/3.07亿元,其他机电设备完工产值共9.29亿元;海洋工程业务实现交付1座平台及1艘34万吨FPSO。
2. 投资者提问:请问公司如何看待船舶行业周期及当前造船产能利用率情况?
回复:船舶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造船业周期具有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三周期叠加的特点。一般来说,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全球经济高速增长,则海运量快速增长,航运费率持续高位运行,船东积累大量订船资金,二手船交易活动活跃,此时会逐步传导至新造船市场,促进新造船市场走向繁荣。大周期来临一般伴有全球经济强劲发展,海运需求和海运价格大幅上涨,随着航运市场的持续走强和造船过剩产能的退出,叠加环保新规、IMO规则规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目前在造船企业层面竞争呈现出向优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在船舶产品层面加快向绿色智能方向发展,在市场需求层面新船订单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全球造船业或将逐步迎来新一轮复苏周期。但是新冠疫情的持续反复、全球经济波动与下滑风险以及俄乌战争等因素使船舶行业面临着周期发展过程中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产能利用率方面,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统计,目前全球造船产能为4000万修正总吨。据初步估计,目前全球造船产能利用率约为72%,公司将着重在改进管理、加强协同、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挖掘自身潜能,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公司经营效益。
3. 投资者提问:请问公司核心竞争力在于哪些方面?
回复:公司系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之一,在技术品牌、业务规模、协同发展和产品结构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1)技术品牌优势
近年来,公司旗下各所属企业分别在各式军用舰船和各类民品船舶建造上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技术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成为公司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强有力支撑。
(2)业务规模优势
近年来,公司所属企业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发展水平、市场竞争力和行业集中度,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的行业地位,产生重要影响力。公司的造船完工量、造机业务总量、手持订单量及新接订单量不断提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造船、修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3)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各所属企业积极开拓业务板块,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协同业务领域科研生产能力,发挥技术优势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强化了公司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旗下船舶海工业务上市平台的定位。公司各所属企业在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科学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战略筹划、提升融资能力等方面发挥协同效应,公司整体价值得到有效提升,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4)产品结构优势
造船业务方面,公司军民品舰船产品线丰富,涵盖了各式军用舰船、军辅船和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大型邮轮以及各类特种船等民船船型,包括目前热度较高的LNG运输船、超大型集装箱船、20万吨以上超大型油船(VLCC)、8.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气运输船(VLGC)、40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以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海洋工程方面,公司在自升式钻井平台、FPSO领域已经形成系列化、批量化的建造能力,持续引领着国内行业高精尖技术发展。修船业务方面,主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特种船舶的修理和改装,承修船型涵盖散货船、集装箱船、油船、工程船、科考船、海洋工程装备等。动力业务方面,已形成持续领先的行业地位,多项世界首型机均顺利交付,各式自主研发机型获市场高度认可,产品结构优势明显。
4. 投资者提问:近期LNG市场较为火热,请问LNG运输船当前的市场情况如何?
回复:当前,LNG船运输市场维持高景气的市场行情。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球主要国家LNG出口量约2.0亿吨,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3.5%。除满足北半球冬季供暖需求之外,因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欧洲地区对LNG需求激增,支撑了全球LNG贸易整体增长。在全球碳减排政策推动下,LNG贸易需求持续提升,为LNG运输提供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值得一提的是,本公司全资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今年3月底,联合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简称ADNOC)旗下公司签订了2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建造合同。该型订单是中国船厂在大型LNG船领域的第一个直接面向国际市场油气公司的订单,开创了中国船厂在大型LNG船建造领域与国际油气公司直接合作的先河,详见有关公告内容。
5. 投资者提问:当前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能否满足船舶产业发展需要?
回复:近两年,新船订单大幅度增长,生产任务较为饱满,加大了骨干船厂对熟练劳务的需求,特别是电焊等关键工种的熟练工的流动性大幅上升,总体而言,船舶工业劳动力资源不足与船企发展需求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公司将加大对船舶工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校企深入开展合作,完善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健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数字化、自动化技术运用与投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开展。
三、风险提示
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有关公司信息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和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上刊登的相关公告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2年9月16日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