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衍生品成大豆产业抗风险“盔甲” 专家呼吁要充分利用期货工具

  本报记者 王 宁

  11月10日,在“第16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多位专家和产业人士就当前国内外油脂油料供需情况进行深入交流。他们认为,海外市场油脂油料供需结构仍存在变数,但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波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相关企业应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会长杨宝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大豆产业需要充分利用好期货工具,借助衍生品抗风险特点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衍生品已经成为中国大豆产业的‘盔甲’,产业企业若不能有效利用衍生品工具,将无法实现稳健发展。”

  中国大豆总供给在提升

  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豆粕和豆油需求增速放缓,但受制于宏观经济、养殖业不稳定等不确定性因素,豆类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同时,在极端天气频发、地缘政治冲突不断等基本面影响下,全球油脂油料供应链也有所变化,油脂油料价格同样波动加剧。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决策服务处处长张立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虽然市场预期2023年全球大豆增产,但仍需关注几方面不确定性因素:一是今年美国大豆产量下降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形成支撑;二是今年阿根廷持续干旱,进而影响大豆种植速度和面积;三是作为大豆的替代品,全球油菜籽进出口依赖度在大幅下滑,将对大豆供给产生直接影响。

  作为大豆的下游链条,虽然全球豆油产量持续增加,但出口量有限,国际市场豆油供应将持续偏紧。

  国际油脂油料供需格局的持续偏紧势必会传导至国内市场,但近些年,中国大豆种植面积有所扩大,总供给在不断提升。

  中粮油脂控股有限公司油脂业务部总经理周吉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政策支持下,中国国产大豆产量有望增长。当前,中国大豆压榨产能增速在逐渐大于压榨量,整体开机率下降,产能集中化、集团化趋势明显。

  杨宝龙介绍说,“我国大豆需求总量在持续攀升,但由于种植规模有限,大豆成为粮食安全的短板,因此,提升大豆产能势在必行。从今年新季大豆情况来看,扩面积、提单产效果非常明显,今年大豆产量将创历史最高。”

  发挥油脂油料衍生品功能

  在全球油脂油料供需格局生变对国内市场产生直接影响背景下,对于种植和生产加工的油脂油料企业来说,需努力管理好经营风险。

  在杨宝龙看来,相关实体企业应充分利用好先进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国内大豆产业的稳健发展。

  大商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严绍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油脂油料类期货产品体系愈发健全,产业风险管理工具箱日益完善。例如在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油脂油料期货品种体系的基础上,相继平稳上市运行棕榈油、大豆、豆油等期权品种,构建起期货期权一体化的避险工具体系,大大提升企业在风险管理上的效率和精度。

  严绍明透露,下一步,为更好地向油脂油料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期货力量,将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做精做细油脂油料品种,深化市场功能发挥。主动倾听市场声音,根据现货产业需求持续优化“一品一策”,进一步促进品种功能发挥。

  二是继续加强场外市场建设,促进期现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大宗商品仓单登记中心建设,通过引入新兴科技、金融、仓储、物流、质检等相关方,建立涵盖现货交易、风险管理、融资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期现货市场深度融合服务大宗商品行业。

  三是持续扩大特定品种范围,提升期货价格影响力。推动在豆一、豆二、豆粕和豆油期货和期权上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提升相关品种价格有效性和影响力,为境内外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便利。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