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券商投行“躺平”要不得 量质齐升才能脱颖而出

  周尚伃

  今年是我国资本市场试点注册制的第四年,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5000家。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券商投行迎来了最好的时代,投行业务成为五大主营业务中最具成长性的板块。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一系列阶段性问题也逐渐显露,如券商投行内部控制不完善、“三道防线”(由业务部门、质量控制、内核合规构成)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尤为突出,甚至内控机制流于形式并持续积聚风险。券商投行在执业过程中的疏忽、大意,甚至“蒙眼”“躺平”,最终也会重创投行业务条线乃至拖累证券公司运营发展。

  11月25日,证监会表示,组织对8家证券公司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坚持“穿透式监管、全链条问责”和机构、人员“双罚”的原则,“点名”了7家券商、26名直接责任人员及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全面合规、有效运行的投行内控机制是提高投行执业质量的基础,监管对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的态度愈发明确。笔者认为,券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提升投行执业能力。

  首先,投行业务需要注重“量质齐升”。券商在积极承揽投行项目,保持投行业务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应进一步从“拼数量”变成“比质量”,坚持推荐优质企业并持续督促提升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对企业进行“陪伴式”服务,并不断加大投后管理投入。

  其次,要注重内部业务协同,积极打造“投行+”的业务生态圈。比如,注册制下的新股定价问题尤为值得关注,新股破发比例提高带来的连锁反应是弃购率提升的包销压力及跟投业务的亏损压力,券商需要进一步平衡投行业务与跟投业务之间的关系,提升定价的合理性,推动业务的协调性。

  第三,尝试开放合作。同质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投行业务的发展,想要破局,不妨在券商与券商、券商与银行等其他机构之间开展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及开放共赢的金融同业生态圈。近日,已有银行与券商携手,在投行业务、存管结算、债券投资、基金投资等领域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共享研究成果和业务信息,进一步推进双方的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