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司代码:603317              公司简称:天味食品

  

  第一节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4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公司拟以参与权益分派的总股本757,728,909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2元(含税),共计分配股利242,473,250.88元,剩余未分配利润结转至下一年度。

  2022年度,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累计使用现金120,733,294.44元(不含交易费用)。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的相关规定,股份回购金额视同现金分红。

  因此,2022年度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合计363,206,545.32元,占当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06.29%。

  公司拟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以参与权益分派的总股本757,728,909股为基数,转增后,公司的总股本为1,066,385,654股。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2 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 中国调味品市场概况

  就市场规模而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调味品市场。2021年,中国的调味品市场为6826亿元,远高于美国市场的4153亿元及日本市场的1601亿元。中国的调味品每年人均支出由2017年的349.5元增至2021年的483.2元,此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4%。在城市化持续推进、中国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升及调味品消费增加的驱动下,预计于可预见未来,调味品人均支出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调味品是指添加到食品中以赋予特定风味或在各地的某些文化中用于佐菜的酱料或调味料。调味品市场分为单味调味品和复合调味品,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远大于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21年,单味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5403亿元,而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为1423亿元。由于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的强劲发展、规范化及可扩展性,以及居民对即煮即食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于2017年至2021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3%,较单味调味品的复合年增长率更快。然而,就复合调味品消费而言,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仍有很大差距。2021年,复合调味品仅占调味品总价值的20.8%,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占到53.0%及52.2%。同样,2021年,中国的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为100.7元,仅为美国和日本复合调味品人均支出的约10%。

  展望未来,随着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对各类调味品的需求不断增长、复合调味品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及便于烹饪,预期复合调味品将较其他类型的调味品有更高的增长,预计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而同期单味调味品为8.7%。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2437亿元。

  ● 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

  复合调味品在中国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其市场增速比调味品更快。2017年至2021年,中国复合调味品每年人均支出由66.6元增至100.7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9%。预计于不久的将来,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表现将持续优于整个调味品市场,这归因于中国连锁餐饮的持续标准化、年轻消费者的快节奏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于疫情期间,火锅底料受负面影响较大,主要系线下用餐要求保持社交距离,且受限于大规模聚集。2017年至2021年,中式复合调味品是复合调味品市场中增长第二快的板块,主要受城市零售消费者消费增长所推动。城市居民有较强的购买力,但通常不太擅长烹饪,因此,中式复合调味品是城市居民的不二选择。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预计该板块在未来几年将实现强劲增长。未来,火锅底料预计借助B2B和B2C渠道而于2021年至2026年迎来最快增长率。就B2B渠道而言,火锅餐饮行业预计将成为所有中餐领域增速最快者之一。火锅店的标准化将驱动对火锅底料产品的需求。就B2C渠道而言,当前消费者更喜欢在家里方便地烹饪,因此对预包装火锅底料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通过B2B渠道销售的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已由2017年的578亿元增至2021年的828亿元。由于餐饮市场受疫情影响,中国复合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于2020年略有缩小,但随后回升,预计于2026年将达到1423亿元,2021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1.4%。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追求快速、简单、方便的烹饪原料,通过B2C渠道销售的复合调味品的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34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9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3%。随着城市化推进及收入水平提高,该板块预计将以11.5%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6年达到1024亿元。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 公司的主营业务

  公司始终秉承“用美味创造美好生活”的使命,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复合调味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包括火锅调料、中式菜品调料、香肠腊肉调料、香辣酱等100多个品种(不含定制餐调产品),主要品牌包括“好人家”、“大红袍”和“天车”,主要用于家庭、餐饮的烹调,满足消费者对烹调风味多样性和便捷性的追求。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研发优势为国内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定制餐调产品,满足连锁餐饮客户对产品标准化、食品安全性及口味稳定性的需求。

  ● 公司的主要产品

  1) 火锅调料

  公司的火锅调料主要用于调制火锅底汤,也可用于制作炒菜、面食等。

  2) 中式菜品调料

  公司的中式菜品调料可用于制作各类中式菜肴,例如水煮鱼、麻辣香锅、宫保鸡丁、小龙虾

  等。

  3) 香肠腊肉调料

  公司的香肠腊肉调味料可用于家庭、食堂、餐厅制作香肠、腊肉。

  4) 鸡精

  公司的鸡精主要用于家庭烹饪、食品制造领域。

  5) 香辣酱、甜面酱

  公司的香辣酱是烹调各种川菜及各种凉菜、面食的调料。甜面酱可用于烹饪酱爆和酱烧菜,还可蘸食大葱、黄瓜、烤鸭等菜品。

  

  

  

  

  

  ● 经营模式

  1) 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采购模式,集团采购中心与公司及各子公司物资供应部是公司采购的主要责任部门。集团采购中心主要负责公司及各子公司生产所需原辅包装材料及工程、设备、市场服务等供应商的集中认证管理、采购预算管理、采购价格管理、采购招标管理、采购合同管理、供应商绩效评估管理等工作;各子公司物资供应部主要负责生产所需原辅材料的具体采购计划制定、采购合同的执行、采购订单的交付跟进以及供应商的账务核算等工作。

  2) 生产模式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计划和市场销售预测信息,并结合往年同期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年度生产预算,根据全年生产预算并结合往年同期的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月度生产计划,经公司分管副总裁批准后,将计划抄送物料、财务、品控、食安、采购等相关部门,最后由各生产基地落实具体生产工作。

  3) 销售模式

  公司形成了以经销商为主,定制餐调、电商、直营商超为辅的营销架构。经销商客户及定制餐调客户采用先款后货的结算模式,只有极少数信用良好的经销商及定制餐调客户在特殊情况下经申请同意后才可享受一定的信用期。公司直营商超的销售采用账期结算,视超市不同而账期长短不同。

  ● 行业情况说明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城镇化率和可支配收入保持上升趋势,城市人口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过去几年,城镇化率从2017年的58.5%上升至2021年的64.7%。同期,中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26,000元增至35,100元。展望未来,城镇化率有望加快,到2026年达到71.6%。不断提高的城镇化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幅改善,刺激消费增长。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更愿外出就餐,从而拉动中国餐饮服务市场,使复合调味品需求增加。此外,城镇化加快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与传统单一成分调味品相比,复合调味品(包括火锅底料和中式复合调味料)既方便快捷,又能改善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因此,生活节奏改变也促使大众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上升。

  受2020年至2022年的疫情影响,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家做饭,特别是烹饪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在寻求在家烹饪的便捷方式方面,复合调味品(包括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提供了更简易烹饪的方式,并在这期间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许多消费者选择在家做饭,因而对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将会有持续需求。

  中国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在复合调味品消费方面存在巨大差距。2021年,复合调味品仅占所有调味品总价值的20.8%,而美国和日本则分别达到53.0%及52.2%。同样,2021年中国每年人均复合调味品支出为15.4美元,仅为美国和日本的约10%。据此,中国复合调味品(包括中式复合调味料和火锅底料)的未来发展仍有诸多空间。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3 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3.1 近3年的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3.2 报告期分季度的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季度数据与已披露定期报告数据差异说明

  □适用      √不适用

  4 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末及年报披露前一个月末的普通股股东总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总数和持有特别表决权股份的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单位: 万股

  

  4.2 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3 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的方框图

  √适用      □不适用

  

  4.4 报告期末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公司债券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第三节 重要事项

  1 公司应当根据重要性原则,披露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9,071.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70.47万元,同比增长85.1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9,110.07万元,同比增长138.83%。

  2 公司年度报告披露后存在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应当披露导致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情形的原因。

  □适用      √不适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