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谋变者大众汽车:

砥砺电动化转型者勇 智能化逐新奋楫者进

  本报记者 龚梦泽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合资品牌,大众凭借着先发优势,在国内乘用车市场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甚至在巅峰时期,南北大众年销量纷纷超过了200万辆,成为其他合资品牌无法撼动的存在。

  然而,随着汽车工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大踏步转型,我国乘用车市场格局进一步明朗,以比亚迪为首的自主品牌话语权与市占率突飞猛涨,掀起了自主与合资龙头的销量争夺战。

  尽管3月份,一汽大众与上汽大众均取得了8.1万辆的销量成绩,分别同比增长15.4%和9.9%,在“电进油退”的大背景下,以超过行业数倍的增速勉强守住了自己的领地。但1月份至3月份,南北大众合力取得42.73万辆的成绩,仍不敌累计销量44.08万辆的比亚迪,屈居一季度销量第二位。

  众所周知,大众ID.系列电动车是大众集团顺应电气化转型,改变打法的开始,更是南北大众欲征战国内新能源市场的重器。然而,过高期待的背后往往会遭遇失望。入华后的大众ID.系列在2021年里相继迎来ID.4、ID.6和ID.3的5款车型。同年,ID.系列在华累计销量为7.06万辆。而按照年初的计划,ID.系列在中国要实现8万至10万辆销量。

  相比2021年大众ID.系列入华第一年的草草收场,去年,受供应链拖累的大众ID.也只能用痛失好局来形容。入华两载的ID.系列,累计销量刚突破20万辆,此时的大众亟须一款爆款车型振奋信心,打开局面。

  在此背景下,全新纯电旗舰车型ID.7于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迎来全球首秀。“全新ID7为我们在中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日前,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汽车的未来是纯电、智能、互联和绿色的。ID.系列产品会将关于大众汽车品牌的一切,全部带入电动时代。

  据了解,作为大众ID.系列的旗舰车型,ID.7定位B级轿车,被视为上汽大众帕萨特和一汽大众迈腾在电动时代的接替者。ID.7的到来,无疑成为大众想通过谋变,重新寻回统治力的重要砝码。

  就在今年初,大众集团曾在年会上表示,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资18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265亿元)用于电池生产、中国市场的软件及数字化,以及扩大在北美的业务等领域。眼下,这一企业发展计划随着ID.7的发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技术层面,大众沿袭了以往在燃油车领域的相关经验,打造了其电动汽车专用的MEB平台。一个平台可以研发出多种不同级别、动力以及尺寸的车型,极大地降低了车辆研发成本。截至目前,大众集团总计交付了超过67万辆MEB车型,其中包括超过50万辆ID. 家族车型,规模化效益尽显。

  在智能化进程中,大众于2022年10月份宣布,旗下软件开发公司CARIAD与中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根据协议,大众汽车集团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占股60%,并依托于地平线的软硬件能力,持续开发高阶辅助驾驶解决方案。而这笔投资也成为大众入华40年来的最大单笔投资。

  不难看出,虽然是一个传统汽车品牌,但大众品牌正在快速适应已经步入智能电动车阶段的中国市场,其智能化和软件领域的转型速度正在明显提速,而这一切也都是大众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业内普遍认为,无论是底蕴深厚的MEB纯电平台,还是重金打造的智能化体系,抑或是已布局的成熟补能网络,都将助力大众畅游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直至重回浪潮之巅。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