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奥迪纯电转型“掉队”后 寻求与上汽合作

  本报记者 龚梦泽

  就备受市场关注的奥迪与中国车企进行电动化平台有关合作事宜,日前,上汽集团首次回应称,已经与奥迪达成共识,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

  7月24日,上汽集团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强调:“合作奥迪事宜有官方口径,其中并未提到电动化平台。”该负责人还表示,后续如有进一步信息,会及时对外公布。

  确认和奥迪达成共识

  在不久前举行的上汽技术分享会上,上汽集团向外界确认将和奥迪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上汽集团方面表示:“上汽集团和奥迪达成共识,双方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大家一致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型,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开启合作的新篇章,为实现双赢提供保障。”

  此前曾有报道称,奥迪有意收购中国车企的纯电动车平台,目标对象包括上汽集团旗下智己品牌的电动车平台。但上汽集团方面否认了本次表态与奥迪收购上汽智己电动车平台相关。

  有接近上汽集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本次合作并非局限于上汽奥迪合资公司,而是双方集团层面的整体合作。“奥迪方面希望能够获得三电系统、下车体、智驾系统等相关技术,但外观、内饰等造型设计仍由奥迪自主把控。”上述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新能源转型的道路上,包括上汽集团在内的国内众多玩家已然领先并持续拉大与部分跨国车企的优势。作为奥迪的合作方,上汽集团在800V电气架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智能驾驶系统、一体化压铸等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均有技术布局,同时产品更是规模化落地。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高云鹏看来,通过和上汽集团的技术合作,奥迪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补齐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短板。同时中国本土研发成本以及供应链的优势,能够帮助奥迪做出具备成本竞争力的电动车。

  谈及与奥迪的合作关系,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介绍,奥迪与上汽一直以来都是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已经达成共识,将通过合作加快电动车开发速度。“许可、共同开发等都是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 我们将为实现双赢提供保障。”

  据了解,上汽集团此前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3年行动计划”,预计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力求基本完成新老赛道的发展动力切换。

  奥迪电动化转型积弱

  根据大众集团此前的规划,奥迪将在2024年推出基于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高端电动车平台)平台打造的电动车产品;2026年大众集团的SSP(Scalable Systems Platform纯电平台)整车架构也将落地。但有大众集团方面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由于软件开发等制约,PPE和SSP并不保证能够如期落地。

  “当地(欧洲)开发一款电动车至少要36个月,而中国最快只需24个月。因为欧洲电动车产业链、人力等均不具备成本优势,研发速度普遍较慢,所以如果想尽快参与到中国的电动车竞争并保持领先地位,本土化合作是效率最高的方法。”上述人士补充道,按照合作伙伴的亲疏,奥迪寻求与上汽集团的技术合作自然成为最优选。

  在今年6月21日的大众汽车集团资本市场日上,大众汽车集团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奥博穆直言:“奥迪品牌目前落后竞争对手,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奥博穆表示,因为软件问题,奥迪不得不推迟电动车规划。并且,奥迪目前在售的纯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力,这导致其整体竞争力的减弱。

  今年上半年,宝马在中国销售39.2万辆,奔驰销售37.32万辆,奥迪则仅卖出29.6万辆,不仅下滑明显,而且与宝马、奔驰的销量差距进一步拉大,这背后电动化转型效率欠佳是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22年,奥迪纯电动车的全球销量为11.82万辆,同比增长44%,而同期宝马电动车销量21.58万辆,增长超1倍;奔驰纯电动车销量14.92万辆,增长近七成;在中国市场,奥迪的电动车销量同样不尽如人意。今年1月份至5月份,奥迪共卖出8952辆纯电车型,仅占总销量4%左右。

  业内普遍认为,从商业逻辑来看,奥迪一汽长春工厂的PPE平台2024年才能完工投产,国内纯电车市场竞争代际更迭迅速,短期内奥迪需要一个能够快速见效的纯电技术平台,因而向中国车企购买现成的平台技术,不失为一个捷径。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奥迪向中国车企“拜师学艺”颇具代表性——曾经以燃油动力技术、精湛工艺、驾乘舒适为卖点的传统豪华品牌们,在价值规则重写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已经认可了中国车企的实力并主动寻求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