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生命意识的觉醒

——张江舟水墨艺术的当代品质

  张江舟,1961年生于福建。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水墨研究》执行主编。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文化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张江舟 虚拟人生指南——孤独旅人 180cm×18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张江舟 墨语 200cm×400cm 纸本设色 2023年

  张江舟 壬寅红 368cm×146cm 纸本设色 2022年

  张江舟是水墨艺术界的特例。他当过兵,打过仗,上过大学,做过编辑,还曾是国家艺术机构的组织者,艺术外交的推动者、执行者,现在是艺术学博导。最让人熟知的还是他艺术家的身份和他独具个性的水墨艺术作品。

  多重且彼此悬殊的身份叠加与转换,令人费解。我很难想象一只曾经握枪的手,拿起画笔却也如此地挥洒自如。一个曾匍匐于战壕的身躯,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竟也如此口若悬河、洒脱超逸。每每问及此,张江舟总是淡淡地说,我是被命运之绳拖着走的人,不曾有自己的选择。打仗是军人的活儿,我不去谁去?总不能让工人、农民兄弟上战场……上大学也许是对前期付出的回报,做编辑最大的诱惑是能够留在北京,直到调入中国国家画院做了专业画家,才算圆了儿时的梦。几十年来他做了许多事,每做一件事都认真地投入,力求做到最好……

  认真投入是张江舟做事的风格,也是他这一代人共有的特质。如今能够取得如此令人仰慕的艺术成就,也是应了他一贯的认真投入。不仅如此,复杂的人生经历、多样的生存体验,更是他深刻而独具个性艺术创作的精神之源。

  看张江舟的画,总觉得有一份沉重,即使是较为轻松的题材,内里也总有一种隐隐的伤痛。张江舟的水墨艺术带有悲剧色彩。悲剧美学风格的建立,几乎成了张江舟艺术风格的标配。从艺术史的维度看,张江舟的水墨艺术对生命主题、生死主题的切入,拓展了水墨艺术的主题边界。“生命”是中华美学的核心主题,魏晋文学中的生死主题,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但生死主题,在以“和”为宗的文人笔墨中几近绝迹。这与文人画的艺术功能和古代文人的审美选择有关。张江舟的水墨艺术对生命主题乃至生死主题的正面切入,丰富了水墨艺术的精神内涵。

  2014年,张江舟做了以“生命·墨语”为题的大型个展。展前的记者见面会上,学术主持王鲁湘问,“生命”二字如此沉重,江舟何以担当得起?一旁的画家梁占岩说:“‘生命’二字如果江舟担不起,现今美术界没人担得起,因为他是上过战场,有着血雨腥风,生死一线经历的人。我曾陪他在广西宁明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扫墓,看到过他那张满是泪痕的脸。那是我迄今看到过的最干净的一张脸。”

  如此残酷的人生经历,带给艺术家的何止是挥之不去的血腥记忆,也许还有声嘶力竭、歇斯底里的表达欲望。几十年的创作历程,张江舟几乎不曾离开对“生命”的追问。“殇—戊子记忆”“生命·墨语”系列作品,成了他追问“生命”的集中表现。满幅的人体铺排、独特的形式结构、飘逸的线条、或凝重或轻盈的笔墨格调,营造出一个深沉、压抑、凄清、苍凉的精神场域。他以一种“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倒逼着人的觉醒,唤醒了生的欲望,激活了人的生命能量。

  张江舟以水墨艺术关注生死主题,却有几分超然通脱之意,这得益于他诗性的思维方式,得益于中国水墨材质的氤氲品质。他用诗意化解了死亡的恐惧和逝去的疼痛,用诗意弥合了阴阳两界,还生命以应有的尊严,让生命在诗意永恒中自由荡漾。

  张江舟对“生命”主题的关注,更多地体现在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验与热情表达之中。这种入世的功能转向,弥补了文人笔墨重言情悦性、轻现世关怀的历史局限。张江舟在其文章《不要上了文人画家的当》中写道:“文人画是古代文人‘立德、立功、立言’之余潜心怡性之物,无须承载更多社会功能。我辈画家专司绘画,除此别无功德可立。如果仍将绘画视作潜性之物,那是可耻苟且之行径。”艺术创作在张江舟眼中已远非悦性之物,而是关注现实、体验人生的精神磨砺。从他早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浮雕作品《爱的烦恼》《力的沉寂》、油画作品《老河》《阳光下》到近期的“人类图像学研究”“春天的咏叹”“虚拟人生指南”“躺平一族”等系列作品中不难看出,他的画笔始终没有偏离对现世和沉浸其中的人的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文/王 甜)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