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第十二届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召开 探讨文化产业多元化投资格局

  本报记者 郭冀川

  9月22日,第十二届文化金融创新大会在京召开,文化金融创新大会组委会秘书处表示,文化金融是以服务文化生产为基础形成的一系列金融活动及相关服务体系,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独树一帜的特色金融和产业金融形态之一,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北京是全国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是北京市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近年来,北京市相关部门积极构建文化金融政策体系,引导优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配套体系,助力首都文化产业快速恢复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赵恩国在会上介绍,2023年,北京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整体规模和效益持续增长。据统计,2023年北京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098.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6%,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特点。

  赵恩国说:“北京作为国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对于文化产业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根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5447元,同比增长11.6%。”

  在主题演讲环节,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介绍了在加强与金融行业合作方面的探索。一是与金融企业加强合作,力推精品力作;二是与政府合作,引进社会资本,共创文化知识产权(IP);三是以中国农业银行将“青绿色”融入农行卡类产品、国泉金业用文化内涵表达中华美学的神韵为例,深度合作。

  景小勇说:“下一步,我们希望能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设立专项文化艺术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提高文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并通过发展基金和资本运作等方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提高国有资本的效益和价值,推动国家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杭分析了电影行业暑期档票房现象,他呼吁能有更多资金,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政府资金等,投入到电影当中去,通过电影产业基金的方式投资电影。

  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陈学会认为,文化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市场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理论研究缺乏。

  在陈学会看来,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是不够的,建议加强理论研究,创作优秀高质量的内容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市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