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广东已深入参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格局,全方位加大开放运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进展:从粤港澳大湾区始发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通运营;广州与部分内陆城市的“一港通”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正式落地;广州首条常态化直航巴西海运航线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际班列“重去重回”双向陆运通道的顺利拉通……
图①郑和下西洋前举行“辞沙”祭祀大典的天后宫 图②深圳南山科技园汇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
图③繁忙的蛇口集装箱码头刘晓一/摄
本报记者 王镜茹
见习记者 刘晓一
烟波浩渺、岛礁星罗的南海,孕育了悠远深厚的中华文明。珠江奔腾而来,与南海相遇,创造了珠江三角洲这片丰饶而神奇的土地。自古以来,先民便在此晒盐捕鱼,开展对外贸易。早在西汉初年,中国就开辟了与印度洋各国进行往来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来,一艘艘往来的货船像是一粒粒珍珠,在大海上编织起一条连接中亚、南亚、非洲、欧洲、美洲的项链,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1987年,南宋初期的“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船上的银铜货币、瓷器、铁器等浮现于世人眼前,唤醒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辉岁月。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广东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再次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门户。
沧海横流领航向,丝路古道焕新机。值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证券日报》记者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聆听十年间广东的开放故事。
全方位加大开放运力
“新三样”出口保持强劲
站在深圳蛇口集装箱码头,猎猎海风依旧,似乎与历史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眼前是郑和下西洋前举行盛大“辞沙”祭祀的天后宫,身后的蛇口集装箱码头货物装卸繁忙,自动化龙门吊在来回穿梭装运货柜,五颜六色的集装箱谱写着出海的崭新乐章。
如今,广东已深入参与“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格局,全方位加大开放运力,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进展:从粤港澳大湾区始发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通运营;广州与部分内陆城市的“一港通”铁海联运快速通关模式正式落地;广州首条常态化直航巴西海运航线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国际班列“重去重回”双向陆运通道的顺利拉通……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22年,广东共开行进出口中欧、中亚、东南亚等方向国际货运班列965列,同比增加123.9%。今年1月份至9月份,广东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已达到950列,同比增加44.4%。
路通则业兴。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统计,2013年至2022年十年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从2013年的1.92万亿元,到2022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进出口值增至3.01万亿元,十年间增长56.3%。今年1月份至8月份,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达1.96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同期广东进出口总值的37.1%。
从贸易商品种类来看,广东新兴商品出口快速崛起。十年间,广东前4位出口主要商品仍为手机、家用电器、服装及衣着附件和电脑及零部件,占比由2013年的9.4%、6.7%、6%和5.3%分别下降为2022年的3.6%、5.9%、4.1%和4.1%。同时,锂电池、集成电路、无人机等新兴产品出口份额快速扩张,十年间分别提升1.7个、0.3个、0.2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新三样”出口保持强劲,1月份至8月份,广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同比分别增长5.1倍、23.3%、35.5%。
一连串数字,是广东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的有力注脚。这背后,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的支持。2015年,广东省率先上报《参与建设“一带一路”的实施方案》,提出将广东打造成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目标。随后,广州、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进一步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基础设施、国际产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多领域的合作。
上市公司
积极探索特色出海之路
如果说,海陆运输如大动脉连接着“一带一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那么,想要血液源源不断地顺畅流动,还要倚赖企业生力军的“造血”能力。
迎来送往,口岸自古就是各国入关要塞。优化智慧口岸数字化水平,提升海关监管服务,是畅通货物进出口通道、促进外贸保稳提质的重要前提。
在阿联酋口岸,全自动的海关查验流程格外引人注目。过去,海关不仅要现场排查,驾驶员还要下车受检,大大影响了口岸通关效率。如今,官员不仅可以远程监控,“聪明”的机械臂还能将查验设备直接递进驾驶窗,驾驶员只需轻微摆头,通过虹膜识别技术就可轻松实现自动开闸,全程无须下车。
“这是公司在阿联酋海关查验模式上的一大创新。”智慧口岸方案提供商盛视科技副总经理赖时伍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智慧口岸这一专业领域,公司已耕耘了20余年。
谈及海外的智慧口岸业务,赖时伍表示,公司的业务大部分面向当地政府,与其说是产品销售,不如说是顶层咨询。“要结合国际形势、国家区位来针对性制定发展规划。”
在赖时伍看来,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要着眼于产品,更重要的在于创新理念的输出。“我们在海外调研中发现,有些企业仅停留在产品销售阶段,比如卖了多少个闸机、服务器、摄像头等,并没有真正去改变所在国的行业理念和模式。”他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许多国家的智慧口岸设施仍趋于空白,“在这个阶段,当务之急是让这些国家接受这种模式,清楚为什么这样发展。”
赖时伍介绍,盛视科技现已与一些大型企业进行了合作,除了技术的联合,也有意借助其现有的渠道平台,实现“借船出海”。目前,公司相关智能管理终端、多国车牌识别等产品已经在塞尔维亚、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国、阿联酋等多个国家落地应用。
疫苗企业康泰生物经过多年调研、深耕当地市场,也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出海之路。“公司的海外核心业务是疫苗的注册和出口,业务覆盖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主要都属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康泰生物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张骞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阶段,各个国家疫苗产业的发展程度不尽相同。我们正充分调研所在国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详尽的考察与筛选,以寻找到最理想的合作伙伴。”张骞表示,公司大力补充国际化人才队伍,扎根目标国深入调研,辅以驻当地使领馆、商协会等各种渠道,目前已找到较多对口合作方,出海局面进一步打开。
这条探索之路,未来也有望给公司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带来福祉。张骞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增量市场,其经济、人口等增长均处于蓬勃状态,对于疫苗行业,无论是政府还是当地企业都较为支持,出海不仅能为公司创收,还将带来更多潜力空间;此外,在全球范围内,中国疫苗企业的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疫苗行业以长期合作居多,建立更稳定的贸易关系,也能为后续新产品面世扩产铺路。”
目前,康泰生物已参加多个国家的计划免疫招标。“一大目标是将公司的拳头产品之一——全球首个双载体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列入目标国家计划免疫。列入之后,将大大提升疫苗在当地的覆盖率,为防止肺炎球菌感染、保护更多儿童等公共卫生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张骞表示,同时,公司已与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地的合作方签订疫苗生产、经销协议及技术转移协议,且已启动了成品的注册和技术转移合作。“未来,公司还将探索在核心片区设立研发和生产中心的可能性,如在当地开展临床研究,与当地的大学、研究机构等做联合研发,以创新驱动发展。”
而随着越南关税政策的放宽,一批制造业企业纷纷赴越投资建厂。智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于越南投建“智动力精密技术(越南)工厂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消费电子结构件越南生产基地和散热组件越南生产基地。公司表示,在越南建生产基地,有利于匹配当下核心客户的产能需求,同时形成国际化布局的先发优势,开拓新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
“目前,我国制造业逐步向精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或新兴经济体,智能制造企业出海一方面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拓新市场,为自身发展带来新机遇。”智动力董秘曹晴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至2022年,智动力子公司越南智动力累计销售产品5129.14万片,销售金额总计达7.79亿元。
站在相关国家利益的“公约数”上,广东上市公司正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化,探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汇合点”,使这条路成为真正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广东省商务厅副厅长赵青在2023世界粤商大会相关论坛上介绍,目前广东企业“走出去”增势平稳,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年实际投资额从3.8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十年来累计新设立的境外企业机构近1500家,实际投资近50亿美元。
企业出海的亮眼成绩,除了政策的领航,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护航。广东金融机构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提供多样金融服务。2022年,广发银行通过香港、澳门分行累计为境内企业提供跨境融资415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到1774亿元;截至2023年5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广东省分行“一带一路”贷款余额由2013年末的44亿元增加至1313亿元,“一带一路”贷款余额占该分行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由2013年末的11.3%提升至57.8%。
蛇口码头集装箱落地的声音仍在耳畔接续,像是穿越历史的音符,与千百年前的码头号子相应和,化作新时代中华民族“走出去”的节拍。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跨越山海的脚步依旧,代表着探索、创新、坚韧的丝路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延续。在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机遇下,因开放而繁荣的广东还将续写怎样的传奇,令人期待。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