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1482-1544) 奉陪帖
王铎(1594-1652) 论书帖
朱敦儒(1081-1151) 与益谦郎中札
宋代书家博学余暇,依仁游艺,沉酣翰墨,各自本着自己的艺术个性,标新立意,独创风格,充分体现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时代精神。传世宋人法书乃千年遗珍,数量稀有,如尺牍信札,多为当时的名臣文士所写,呈现宋代书风的实际样貌,尺牍内容也可补文献史料之不足,从中窥见古代社会的许多生活层面;又如写经抄本,体现宋代书法的丰富与多元,是深入了解宋代生活文化的重要材料。
对宋人法书的推崇与收藏,导致明代书风的流转与变化。如沈周直接取法家藏黄庭坚书风,吴宽所用之法与沈周如出一辙,只不过师法对象换成了苏东坡。祝允明、文徵明、陈淳等后起之秀则是以宋代某家为基本骨体,进而向更加多元的古代法书取法,形成自家面貌。明人尺牍,无论信札、随笔、拜帖等,亦成吉光片羽。比起其他文体,“无意为文”的书简尺牍更能体现书家个性,相对于正史与诗文集,尺牍文字多流露真情至性,读其信如见其人。
10月11日,由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北京保利拍卖古代书画部协办的“想见风流——宋人墨迹与明人尺牍展”开展。本次展览共汇集六十一件法书作品,展览持续至10月30日。宋人墨迹以朱敦儒《与益谦郎中札》、北宋崔说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书写《鼻奈耶律卷第九》卷以及虞允文等南宋七人抄写《大乘妙法莲华经七卷》领衔,明人尺牍则囊括李应桢、吴宽、李东阳等人作《明贤十札》卷、董其昌《书札十二通》卷以及王鏊、蔡羽、王宠、祝允明、陈淳等众多吴门书家。宋人墨迹与明人尺牍毕集于此,交相辉映,这些珍贵的法书作品样貌多元,内容丰富,不但是学书者研究前人用笔的极佳资料,也可以反映出该时代的书写风尚与生活文化特色,兼具艺术、文化和史料价值。(文/崔漫)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