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青溪论画三则

  周祥林 山水册条屏 24cm×7cm×4 纸本设色 2022年

  周祥林 赏泉图

  39cm×24cm 纸本设色 2020年

  周祥林 山居图

  63cm×30cm 纸本设色 2021年

  简与繁

  简非内简,繁非外繁。

  简者,备体势,足神气,无纷扰;繁者,貌真,格雅,久品得恍然之悟。此真简、真繁者也。

  宋元人法,简中寓繁,藏繁于简,故宋人千笔万笔,千树万树,千形万形,赏者皆如一象观也。元人不及宋,然所写亦心底文章,因学深养厚,而凝神贯气,绪想清纯,其意颇近宋人之景,溢出天然趣也。

  此甚类唐人绝句,所写悉眼前之赏,若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若杜工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胜枚举者也。

  明清诸贤,虽心追宋元,然一者时代之变,二者法、道之混,即天才若唐六如、仇实父者,以形、象论,亦形多象少,内简外繁尽显之也。此极似今人于书,因不谙笔法之妙,或妄增笔画盘曲,或妄损画内之繁,皆门外汉也。以草、行二体喻之,前者不真知张旭、怀素,后者不真知《丧乱》《兰亭》。

  简忌内简,繁忌外繁。

  东坡有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又云:“笔墨之迹,托于有形,有形则有弊。”此非直谓简、繁,而其意深会之。

  夫简、繁者,言之易白,而行之易昧,久践者未必可知,不久践者则必不可知。要在画之雅俗、品第悉于此中来矣。

  写与画

  古贤有云:“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取多取少,形、象之谓也,而其成形、成象之法同出。

  书之法,贵在笔法。得笔法,得书之根本。笔法之妙,在提按、在顿挫,在转折,在迟涩,在徐疾……所谓转而婉通,折有顿挫,笔笔提按,处处虚实是也。此均写出,非画出,画出则不为书。

  画之笔法,与书同,亦当写出。翻折顿挫,提按使转,一不可缺。高明者似画实写,不解者,似写实画。

  画者,止乎形态,居于下;写者,得乎境象,立于上,五百年来,大涤子一画之论,最为绝论,妙在一画之内藏万千提按顿挫之写字法也。斧劈、披麻、荷叶、解索,树木溪流桥梁宇屋,一丝一点,莫不如是。

  洞察古今,六朝、隋唐并得其要,宋元以降,渐而式微。今之因不知书,此道愈蔽,庶几知者或无也。奈何!

  雅与俗

  世谓院体画俗,文人画雅,余以为,此论未允。文人尚多无行而俗者,何况画乎?

  画之雅俗,宜从画中来。此道颇类法书,非可以书者文或匠定。汉魏诸摩崖刻石,殆非尽出文人之手,而高古质朴,苍厚雅逸之气四溢;明清馆阁之体多为文人所擅,而俗格又难去楮间。

  六朝隋唐之画,本不分文人、匠人,其画何处可寻得俗气?固知,画之雅俗非在其他,而在具体之人也。赵宋之际,文人画兴,蒙元造其极,董崇伯遂有南宗、北宗之分。后之不明者,乃俗北、雅南,更有甚者,以北宗代院体、比工匠,以南宗代文人、比雅士。岂公允哉?

  画之雅俗非止初不易知,不深学,久亦不易知也。故画者不可不广采积学。唐前之画,有未散之朴,雅俗鲜辨,宋元以降,文、院有分,阻障已成,故尽系之不可,不系之亦不可。欲救之,唯多读书、蕴诗意也。

  古之能操笔者,鲜有不读书者,院体、匠者亦然。偶有天才若六祖者,不读书而能悟道,然寥也。

  石道人有谓:“论画精髓者,必多览史书,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风、雅、颂合而成诗,诗之所蕴风骚、雅逸、正大,染翰者必往之。

  夫读书既多,诗意既蓄,文、院又岂可分哉?

  吾国之艺,雅俗即生死,书画尤其。黄山谷谓:“凡病可医,俗病难医!”

  故知,画之雅、俗,非在文人、匠人,而在胸中万卷诗书之转化,足底万千丘壑之峥嵘也。

  (文/周祥林)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