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厚甜,号净堂,1963年生于四川什邡。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专职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法报》学术顾问。
洪厚甜 行书节临锺繇宣示表 纸本 2020年
洪厚甜 行书节录黄宾虹虹庐画谈 纸本
严格地说,从楷书入手写书法就是写字教育,从篆隶书开始学书法才是艺术学习。我们没有写过篆隶书这一块,那么就要补课。我是从1980年到1992年埋头写楷书,但是现在回过头来一看,那些都是做的无用功。为什么呢?它不是建立在篆隶书笔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学术追问,而仅仅是对简单的点画形态的描绘和点画形态的组合关系的一种学习。这期间我连前期的学术准备都谈不上,没有进入学术的深层次。为什么我要定位到1992年?1992年,我开始跟陈振濂老师学习,从《书法美学》《书法教育学》《高等书法教材》中全面了解了书法整体的学术背景,才知道了篆隶的重要性,这是我个人学术的一个分水岭。1992年以后,我从篆隶书开始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学习。所以学术的还是非学术的,直接关系到我们每个人所作的积累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墓志书法、碑版书法、造像书法、摩崖书法这四个板块,都是独立的审美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北魏书法的整体光辉,缺少哪一块都不行。碑版通常在五厘米的格子以内,造像也就是五厘米左右。摩崖一般在八厘米以内。现在的字帖是放大本,不是原大的字帖。它是从精巧到粗犷这样一个过程,书风的递进非常大。
关于魏碑,实际上就是汉以后到魏晋南北朝这一个历史时段里面,中国书法出现的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字书写形制。在这个时期,有一种从现在的隶书笔法里面脱胎出来的书体,即现行的楷书,但当时的人却称之为“隶书”。那隶书又叫什么呢?叫“八分”。这个时期的楷书就是从隶书的书写里面蜕化出来的。这一时段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的是什么呢?不是墓志,而是碑版。墓志是在墓葬里面使用的,也就是说它刻出来以后就被埋到地下去了,看到墓志的概率是很小的。民国初年修铁路,要从洛阳的北邙山过去,所以就挖北邙山。从北魏到唐代时期的皇室成员许多都葬在北邙山,那里风水好、环境好。各朝代的墓葬一层一层,完全是重叠的,一修铁路就打开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量的墓志就是那个时候出土的。
最精美的是墓志和碑版,最粗疏的是造像,最粗犷、气势和气场最大的是摩崖,因为摩崖一般都是在山野之间,旷野之中。《云峰山刻石》就是弄了个石头,几张桌子这么大的,把它一个面打磨平了,然后直接在上面刻。《石门铭》不一样,它是直接刻在山洞的壁上,最后要修水库,才把那个岩石一块一块切了下来,拿到博物馆重新组装的。书写者在书斋里面写,心境跟在旷野中刻摩崖完全不一样。造像不像碑版,碑版是可以把它平放的,刻完以后再把它竖起来。《龙门造像》有一部分在洞里面,有时候要搭着架子上去。墓志也是平放着刻,所以它们显得格外精细。造像是因为不被士大夫所关注,所以它对书法史的发展影响不大。摩崖数量少,又在旷野之中,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摩崖拓片都是清代的。我们去看其它的碑,它有唐拓、宋拓、明拓,但是摩崖最早出现在明末清初。大家关注也是关注汉碑,不会去关注魏碑。到了清代才真正开始关注魏碑。所以说整个魏碑因为功用不同、工艺不同、从事的人不同,最后形成了这样跨度大的几个体系。(文/洪厚甜)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