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以书画名传于世的法若真

  【明】 法若真 溪山深秀

  157cm×52cm 水墨绫本 1673年

  法若真(1608—1696),字汉儒,号黄山、黄石,胶南宝山人(古胶州,今西海岸宝山镇),其祖世袭济南卫指挥使。明代成化年间其先祖曾任职胶州,遂落籍胶州。清朝顺治三年中进士,改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顺治五年典试福建,回京后晋升秘书院侍读,掌管六部奏章和诏旨起草。任江南安徽布政使期间,为政持大体,不为苛细,深得州县拥护,后为各省效仿。安徽灵璧、盱眙等五县遭灾,申请免征五县荒田的租税银数万两,总督让法若真核查,法若真核查后免征五县荒田租税。但户部仍下令催征,法若真变卖家产,为五县灾民代交了荒田租税。

  然而法若真名传于世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为政,而在于他的诗文书画,特别是书画作品。

  目前可知的国内各大博物馆存有法若真的书画作品计约70件。这些书画作品很大部分是创作于1670年之后,此时法若真已然是63岁了。其中各博物馆藏品中,有明确纪年的法若真书法类作品是山东省烟台市博物馆所藏的法若真1667年所书《行草七律诗》,绘画类是广东省博物馆藏法若真于1676年所作《山水八开册》以及故宫博物院所藏、法若真于1676年所作的《偃盖篇图》。法若真早年的绘画渊源有自,如《偃盖篇图》是沿着松江画派的传统,柔和的视觉效果,长短线披麻皴的运用,显得整个画面温润典雅。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山水八开册》可以看出法若真对前人各家山水的追摹,但整体画面匀净自然,气韵氤氲,已然向着后期山水的格调发展。

  作于1673年的本幅法若真《溪山深秀》所描绘的山林景致,远望崇山峻岭,烟云飘渺,大气而整合。其气势宏大,造境甚奇,汪洋恣肆,变幻莫测。近看画中的树木并未刻意勾画树形叶姿,而是随着画面的特定情景的需要进行渲染,树干刚中见柔,笔墨浮动,真力弥满。山石随意赋形,充满着苍润的气息。历数百年犹觉笔法新奇,令人叹为观止。(文/范长江)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