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 李昊轩

  2024年6月1日出版的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文章着重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进一步强调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让资金经资本市场流向企业,实现对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融资举措,是资本市场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在国际处于并跑甚至领先的地位;氢能、创新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前沿新兴产业竞争力增强,总体逐渐进入放量提速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开拓,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其中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足,部分关键技术、零部件和原材料依赖进口。特别是相关技术投入周期时间长、风险较高且缺乏长期的资金供给。以未来产业为例,我国未来产业培育面临统筹好“长期”和“短期”、不少技术仍然处于实验室阶段等挑战,需要大量的资金供给以帮助他们度过漫长的“静默期”。同时,资本市场“短平快”现象较为普遍,难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所需的长期投入。

  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资本市场构建合理的支撑体系,根据不同的产业发展阶段和成长周期进行针对性的资金供给活动。重点加强产业需求导向的资金配置,增强基础技术研发资金融资能力,加快技术成果的落地,实现资本市场资金投入和资金回报的良性循环。

  资本市场是投资者将资金转入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多元化的资本市场投入机制、中长期资金的入市方式能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长久稳定的坚实保障。

  一方面,发挥政府性资金的长期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工一体化”专项,带动资本更多地投入早期、刚起步的硬科技企业。发挥中长期国债的资金融通作用,着力解决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长期资金需求。加大国家大基金对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持股比例,坚持长期持有。同时构建风险补偿专项基金,优化长期资金评估风险模型,设立地方专项引导产业基金,加大对金融资源和相关企业的精准匹配。

  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长期“放心投”,出台促进科技发展的创业投资政策,支持机构、银行、保险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实现市场化方式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的,活跃稳定的资本市场,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长期引擎。资本市场的强监管,加强风险抵御能力,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4年5月24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该方案的发布进一步优化了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治理体系。同时,退市新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市场环境,加强对科技造假公司、冒名高端技术的伪科技公司等相关公司调查和处罚,为科技型公司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资本市场的资金是新质生产力源头活水,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引擎和战略支撑,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应该从多角度、多层面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加大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