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文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师从王镛、薛永年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学术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湖南十人书法篆刻作品集——肖文飞》《艺概丛书——肖文飞》。
萧文飞 隶书隆崇造云扇面 34cm×65cm 纸本 2023年
萧文飞 隶书晋七子汉三君 27cm×100cm 纸本 2024年
萧文飞 行草书杜甫《草堂即事》 135cm×35cm 纸本 2022年
萧文飞 行草书杜甫《登岳阳楼》 178cm×48cm 纸本 2023年
偶然与必然
有同学发问,王羲之《兰亭序》为什么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起笔形态?是炫技吗?
在创作的过程当中,很多运笔动作根本就来不及思考,让作者去重复,他可能也重复不了,有时候就是一种本能、一种偶然。
但是,如果在一个更大的背景或一个更长的时间段来看,当时瞬间的书写动作,背后其实是长时间训练积累的书法素养刹那的呈现。
可能在某一个阶段,我们觉得是偶然,但是当认知与实践能力提升了,它又成为必然。
毛笔运动状态的合理呈现,必然就会产生这样一种比较灵动的有着丰富外轮廓的点画形态,在你是难,在他却是易,这是由毛笔的物性特征所决定的。
从偶然到必然,其间的鸿沟该如何去填充?就是不断地强化训练,千百次重复同样的动作,形成肌肉记忆,养成一种不用思考、能够随势生发的书写能力。
我们的训练必定会提高书写成功的概率,以及笔尖的敏感度。
很多运动比赛,高水平的运动员经常有超水平发挥,平时训练都没做出来的动作,在高强度高节奏的比赛当中,突然地发挥出来。
这种情况在书法中叫神来之笔。
超水平的发挥看似一种偶然,但其背后又是一种必然。平时的训练强度达到了,你才具备这种超水平发挥的能力,没有前面的积累,神来之笔不可得。
在高强度快节奏的书写过程中,俗手的用笔动作往往会变形,而真正的高手不仅不会变形,往往还会有神来之笔,把偶然转化成必然,这就是经典作品的迷人之处。
感性和理性
真正的创作,其实是非常感性的,但平时的学习则更多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有一个条理清晰的逻辑贯穿其中,理出一些线索,包括书法史的源流演变,进行自我的梳理和判断。
书法的学习也是做学问的一种方式。
有的人做的学问是研究版本、考证考据,等等。而我们研究的学问,更多的是立足于书法本体,立足于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展开思考判断。这个是我们的长项,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
有很多人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囿于感性因素,今天感觉好,能发挥得不错,明天感觉不好,可能就一塌糊涂。
这时候理性的好处在哪呢?它能够让我们保证在一个比较稳定均衡的水平线上,差也差不到哪去,随手拿笔就能够写,而当超水平发挥的时候,就可以写得更精彩。
比如米芾、王铎的作品,其中就没有太差的作品,当他感觉不好的时候,也能够稳定在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当他发挥好的时候,那就是神品了。
一些人的学习往往缺少理性分析的态度,总感觉这个创作就是买彩票撞大运,但事实并非如此。
感性的高度建立于理性的深度上,即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深度之上。理性越深入、越有广度,感性才越有价值、越有意义。
共性和个性
所谓的共性,就是某种事物,在演变的过程当中,约定俗成的一种规范,也就是规矩,或者叫常识。
举个例子,为什么我们把梅西奉为球王?因为在足球运动的规则性下,他做到了极致。
我和梅西同样都进几百个球,为什么我进的别人不认可,而梅西进的能得到认可?因为我进的不符合足球运动的规则,而梅西是在合理运用规则的前提下,通过个性的发挥,把足球这项竞技运动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
书法也是如此。
经常有人说“你写字脱帖太早”,什么意思?即脱离共性太早。
所谓经典,都是经过历史的检验而成为传统,成为最具共性的部分。
当代书坛就像走马灯,很多年轻人凭着感觉好,能抓住某种东西,很快把它表现出来,但是几年之后,却慢慢从在人们的视野中淡出。
为什么?就是前面所说的脱帖太早,对共性把握得不够深入。
共性支撑的缺乏,限定了他在书法道路上不能走得更远。
对经典的学习,其实就是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去把握书法当中最大的共性。
我们研究“二王”,研究颜真卿,研究米芾,都是如此。共性,或者也称常识。
回归常识,是书法人必须遵循的修养。
所谓的创作,其实就是通过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把书法当中的这种共性表达出来,此即个性。
个性的高度和价值,建立在对共性的把握之上。共性把握得越深刻,个性表达才越有高度。(文/萧文飞)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