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第322窟 西壁龛内北侧 佛、菩萨等
编者按:敦煌艺术资源是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主要存在于莫高窟佛教艺术、藏经洞文物之中。前者包括490多个洞窟中的3000多尊彩塑、45000多平方米壁画;后者包括5万件文物中的纸画、绢画、刺绣、壁画粉本等。莫高窟佛教艺术、藏经洞文物,是敦煌艺术的代表。近日,第三届国际艺术金融发展论坛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版特选登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晓丹教授的主旨演讲,并搭配敦煌石窟中的精品壁画,以期为读者更好理解“创新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价值发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当前我们对敦煌雕塑价值的研究还不充分,对敦煌壁画价值的探讨大部分在艺术层面,主要集中于敦煌壁画的图像及形式语言,零星论及美学、审美、历史、学术、伦理、体育、科学等价值。但从艺术经济的角度看,这些并非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而是由核心价值衍生出的周边价值。
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是其原生价值、本质价值,是基于艺术资源生成的一切艺术产品的价值源头,在价值群中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体现主体功能。
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是满足心灵慰藉需要。
敦煌艺术闻名于世不仅在于艺术形式,更在于艺术形式承载的以佛教为主体的精神信仰。关于莫高窟的缘起,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僧人乐僔路经此地,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其后千年间,善男信女不断开窟造像,表示对佛教的理解和虔诚。佛教对信众的意义在于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谐和愉悦。心灵慰藉是生命最深层的需要,是敦煌艺术长盛不衰的原动力。
利用艺术资源价值一是消费,二是投资,是否具有强大的消费功能、投资属性,也是衡量艺术资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相较而言,消费是敦煌艺术资源核心价值利用的主导方向。在经济脱虚向实的主调下,艺术产业必须具备强大的消费功能,才有投资属性可言。大众化,是扩大艺术消费规模的主要策略。真正实现艺术消费大众化,要求艺术产品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能够带来深入的消费体验、保持长久的消费时间。目前挖掘敦煌艺术资源的消费功能,主要集中在创意设计、文化旅游领域。前者主打将壁画的造型、色彩、意境应用于各类现代产品设计,后者主打将壁画元素应用于演艺、美食、研学、旅拍等。显然,二者基本局限于敦煌艺术资源的艺术属性,很少深刻触及慰藉心灵的核心价值。其结果,只是吸引到艺术创作者、爱好者,或者观光的普通消费者,导致复购率、复客率都比较有限。
而实际上,如何理解生命、看待人生是人类的永恒主题。慰藉心灵不仅是古代敦煌艺术创造者的需要,也是当代人的迫切需要。近年大众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在物质生活逐步改善的同时,各种压力也激增,其根本原因是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的。帮助普通人从敦煌艺术中找到超越物质的精神寄托,创设艺术产品安抚消费者的焦虑和不安,给予消费者持久而深入的心灵慰藉,是挖掘敦煌艺术资源核心价值的突破点和归宿。
挖掘敦煌艺术资源核心价值的手段之一,是数字化。
目前,对敦煌艺术资源已做了大量数字化工作。敦煌研究院建立了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体系,已完成莫高窟近300窟的高精度数据采集,采集壁画面积2.8万平方米,完成170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数字敦煌”资源库已实现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图像全球共享。这些海量数字资源,可用于塑像3D复原打印、洞窟空间结构复制、VR虚拟漫游,可以让游客在数字敦煌沉浸展馆通过VR眼镜感受高精度的石窟细节。
数字化带来的沉浸式体验,便于大众消费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艺术的本质,是创造虚拟的世界。敦煌艺术正是通过创造虚拟的佛教世界,让信众领悟佛法,获得心灵慰藉。数字化实际是更高超的虚拟手段,虚拟出的世界和情节能让观者如身临其境,生动性、直观性、互动性,使其吸引力、感染力远大于敦煌艺术作品本身。在中国四大石窟中,敦煌石窟开凿时间最早、连续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壁画数量最多、世界影响最广,但它深处西北大漠,离人口稠密的中东部地区最远。用数字化挖掘艺术资源慰藉心灵的核心价值,能够拉近因地理距离带来的心理距离。
借助敦煌壁画资源开发的沉浸式演艺产品《乐动敦煌》,已经让现场观众沉浸于敦煌乐舞盛景。借助敦煌艺术资源,开发更多指向心灵慰藉的沉浸式产品,可以让人们不论身处何地,都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足不出户,忘我沉浸,在家修行。这可能是敦煌艺术资源对当代人的一大贡献。
挖掘敦煌艺术资源核心价值的手段之二,是金融化。
挖掘艺术资源价值的金融化手段很多,针对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供养人众筹”模式可能最有广泛性和持久性。众筹是古老的金融方式。供养人出资修建石窟由来已久,敦煌石窟过去的供养人既包括贵族、富商,也包括很多参与众筹的普通人。当代众筹金融以互联网为媒介、与金融科技结合,便于实现大规模资金募集,已经应用于艺术品投资、文化项目推广等。2018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发起“数字供养人”计划,号召大众参与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捐赠0.9元即可成为“数字供养人”。活动上线2小时便获得百万用户关注,为第55窟筹款200万元。
已有的“数字供养人”注意到了产品的消费功能、投资功能。比如2021年,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发布的文博行业首个公益NFT,不仅借助区块链永久记录用户的公益行为,还结合非参观常设洞窟第156窟中两幅经典壁画,生成专属的数字供养人卡片,让用户以数字化形式近距离观赏壁画细节及洞窟全貌。2022年,敦煌画院发起的“敦煌山数字石窟众筹项目”,将数字供养人头像作为回报之一,并在随机组合发放的上万个头像中,混入10余个壁画的著名人物——僧侣、国王、王后、节度使等。稀缺性和深刻寓意,使其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
“供养人众筹”针对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和元宇宙环境,由供养人在虚拟空间中的沉浸时间、体验深度,生成头像的稀缺度,让消费与投资联动。可以与艺术康养互动,将敦煌经典艺术作品作为感受式艺术康养的重要材料,将绘制、塑造敦煌艺术形象作为表达式艺术康养的途径,并将二者与艺术康养研学、艺术康养旅游、艺术康养静修、艺术康养课程、艺术康展演等融合,让参与者获得持久的身心健康回报。把握敦煌艺术资源的核心价值,将让投资者、消费者获得更多货币收益或精神收益。(文/刘晓丹)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