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鹏飞,生于1956年,江苏常州人。曾任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第五、六、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副社长。著有《海镜堂诗草》《名家楹联》《碑学先声》《常州画派研究》《书法史研究》《砚田观照》《书法创作与传统文化修养》《谢稚柳艺术研究》及《中国书法全集(第76卷)》等。
叶鹏飞 草书杜甫诗 纸本 2016年
叶鹏飞 草书宋人诗 纸本 2024年
叶鹏飞 隶书辛弃疾词二首 纸本 2023年
在叶鹏飞内心里,书法并不是职业,而是志业。这是我对他的看法。
叶鹏飞平生最大的志愿也是最高的追求便是:尽情地与笔砚为伴、纯粹地与艺术偕行,而不要受到世俗的干扰。幸运的是,职业与兴趣结合,理想与现实一致,叶鹏飞的机遇为人羡慕。但他始终清醒地警惕地意识到:莫让自己的创作职业化、作品行业化、风格专业化。艺术感觉敏锐的他认同这样一种关于规律的说法:创作有灵感、作品有新意、风格有个性,才会不陈腐、不俗套、不会昙花一现。
这样的认知与态度,叶鹏飞经过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历程。他出生于一个传统文化氛围颇浓的家庭,父母启蒙教育最多的是古典诗文。迨其成长,又次第得本邑耆宿朱松闇、姚墨庵、戴元俊教诲。他从一开始钻研练习书法,就摆脱了功利性、低层次、机械化。因为他当时学的是诗书,书法是附属,有如昔日读书人的“六艺”之一“书”。事实上,青年叶鹏飞于诗、文、书、画皆予涉猎和探索,他没有把这些艺术门类加以区别细分,而是综合对待,认为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非这样难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艺术与文化。正因为是自学,又在一群实过其名、真才实学者的指导下,他躲过了流行的侵袭和时髦的伤害,终于不知不觉地成为一名修养全面、气质纯正、趣味高雅、追求精神的文化传承人。他未必自我意识到这一点,只是觉得这样做有幸福感、有成就感,而且理所应当。
在当代,要恢复并加强书写实用性以期提升其艺术性的催化手段,莫过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实践。这方面,叶鹏飞主要是通过诗词创作来完成的。自童子功起,炼句与临池,对于他来讲就是并行不悖的训练,甚至前者下的功夫更多更深。成年后,他已习惯地运用诗词来抒发感情、表达心境、记录交游、叙述经历……更重要的是,叶鹏飞自从进入文博系统从事鉴定、保管古字画工作开始,他就积极展开书画历史的追寻,以期为自己对于书法的理念提供依据和支持。他曾撰有学术专著《阮元、包世臣》,借清代碑学理论的两座高峰,窥近代碑帖之争的由来与实质,廓清人们对于碑和帖的模糊认识与对立观念,在理解碑帖异同的基础上,提示今人的创作方向应如何跳出以往的樊篱。他还应文物出版社之约,撰写《书法与诗词十讲》,开宗明义地强调书法的文化意义与审美价值一定要通过富有内容的创作来予以体现,任何与文化、文学绝缘的书法一定走不远也走不好。同时,他撰著的绘画研究专著《常州画派研究》一书,获江苏省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此著一方面为热衷地方掌故者勾勒出以恽寿平为象征的常州绘画传承沿革的脉络,另一方面更是提醒爱好者:绘画与诗文书法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的作用切莫忽略。
与研究历史相辅,叶鹏飞还致力于当代书法创作的评论与品鉴,他又写成《当代书画家论评》等书,其《砚田观照》一书又获第二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从这些评论文章的字面意义上看,似乎褒多于贬,这并非全因他待人厚道、注重交情所致。叶鹏飞的立场是建设重于破坏、组织重于解构、勉励重于指责;扬人之长,实际上也是惩人之短。仔细阅读、深入理解他的当代书画评论文字,就会发现他的立场观点标准还是相当鲜明和执着的——书法必须依附于文化。就精神层面而言,书画不光同源,而且同例。
叶鹏飞写了许多书,但其指向明显分为两极。一是历史,要让人们知道传承的链接点在哪里;二是当下,要让人们知道创作的方向性在哪里。而叶鹏飞本人的书画创作活动,就是在他一系列艺术史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人们发现,与他写书相对应的书写,也奇妙地出现了两极:一是汉隶,中规中矩而又惟妙惟肖的西汉风格的隶书,是他作品的一个成功样式。既是复述,又是创造,通过隶书方式在与古人对话、切磋。二是大草,有形有质而又无拘无束的晚明风格的草书,同样具有独特的样式。好之者爱其汪洋恣肆、干湿浓淡,章法似有似无,情绪或放或收,这实际上是他独自听从内心的歌唱。
写书,是讲叶鹏飞在书画理论上的精湛研究与深入探索;书写,是讲其在书法创作上的文化意义与精神价值。恰好他这三十多年来所完成的志业归起来也正是此两者,而不应视他为一个技术型的书家。他将传统文化同书法观念融会贯通的想法与做法,在当今书坛、艺坛实际上已具一种有益的参照样式、一个难以回避的文化现象,我坚持这样认为。(文/承公侠)
扫一扫,即可下载
扫一扫 加关注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给文章打分
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