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今日视点:新能源企业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李春莲

  过去几年,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产业获得资本青睐,进入规模化增长阶段。但随着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和产能的扩张,为争夺市场份额,企业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导致行业利润不断压缩。同时,同质化竞争也使企业在技术、产品等方面缺乏差异化优势,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尤其是风电、光伏、储能等产业更为典型,由于产能无序扩张,供需严重失衡,成为“内卷式”竞争的主要领域。

  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为新能源行业的“反内卷”提供了政策导向。

  前不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联合16家光伏头部企业召开“防止恶性竞争”座谈会,并发布光伏组件最低成本价,为价格竞争划定红线。此外,光伏行业多家上下游企业在联合签署自律公约的基础上,就控产相关内容进行了商讨,并达成了配额协议。

  事实上,尽管新能源行业在今年不断调整,但其仍是一条“长坡厚雪”赛道。12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月份至11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32.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8.2亿千瓦,同比增长46.7%;风电装机容量约4.9亿千瓦,同比增长19.2%。可以看到,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量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种种信号表明,随着政策强心剂的注入以及行业自律的推动,新能源行业周期底部已经在逐步确立,有望进入新的良性循环,迈入新周期。

  笔者认为,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和降本增效依然是迎战新周期的“必选项”。

  首先,技术创新是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能源企业可通过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来不断提升竞争力。比如在光伏领域,以TOPCon、BC、钙钛矿等为代表的新型光伏电池技术加速替代升级,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风电领域,可以开发更大容量的风电机组和更先进的控制技术,降低度电成本。

  其次,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随着我国新能源行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断提升,不少企业积极“出海”寻求多元化发展。一方面是以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是直接海外建厂实现产能本地化。

  最后,推动产业链协同,构建良好生态。新能源行业的产业链较长,涉及研发、制造、销售、运维等多个环节。新能源企业应不断加强与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等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和协作,共同应对市场变化和挑战。

  展望2025年,新能源行业有望柳暗花明,乘势而上开启新的发展周期。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迭代进步,我国能源行业将继续增加“含绿量”,新能源行业将更具竞争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