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白石老人的“琵琶痴人”

  齐白石 琵琶痴人(朱文,附边款)

  齐白石 琵琶痴人 印章原石

  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号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出身寒微,早年以雕花木匠为生,后自学绘画,经历“衰年变法”后终成一代宗师,融民间艺术的质朴与文人画的雅致于一体,开创“红花墨叶”大写意风格。其作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三大领域,尤以花鸟画和篆刻成就最为卓著。

  齐白石的篆刻艺术深受传统滋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追摹赵之谦,并取法汉印,尤以《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为宗,最终形成了雄奇恣肆的独特印风。他主张“胆敢独造”,不拘泥于古法,强调刀法与篆法的个性表达。其篆刻线条刚健朴拙,布局疏密有致,单刀直入的冲刀技法造就了金石味浓厚的艺术语言,其篆刻作品“琵琶痴人”便体现了这一特点。

  “琵琶痴人”这方印章以汉篆为基,融入了含蓄的隶书笔意,字形方正而略带欹侧,线条粗细对比鲜明,如“痴”字末笔的顿挫与“人”字的简练形成对比,构造了整体的张力。就刀法而言,齐白石善用单刀直冲,刀刃与印石碰撞产生的崩裂效果自然天成,但又好像完全控制在作者的掌控之中。如“琵”字右侧边栏的残破处理,既显刀锋凌厉,又添金石古意。

  从章法与落款角度说,这件作品印面布局注重虚实平衡,右边“琵琶”二字,结构紧凑;左边“痴人”二字,留白疏朗。左右两边特别是右上与左下位置形成一组生动的互动关系。在边款(篆刻作品的落款一般刻在印石钤盖时印章的左侧)中,齐白石仅体现了嘱刻人和自己的名字,故而边款奏刀利落、清爽简明,拓出来后,更加体现出一种洗练、空灵之美。

  近年来,齐白石的篆刻作品在拍卖市场中屡创高价。齐白石的艺术精神始终以“天然之趣”为内核,其篆刻作品既是刀石碰撞的技艺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的缩影与代表。正如他自述:“我刻印,同写字一样,下笔不重描,一刀下去,决不回刀。”这种率真与自信,以及这种技艺背后丰厚的艺术积淀,恰是其艺术不朽的根源。(文/金角)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