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代码:300841                              证券简称:康华生物                        公告编号:2025-011

  

  一、重要提示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证监会指定媒体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所有董事均已出席了审议本报告的董事会会议。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本年度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本报告期会计师事务所变更情况:公司本年度会计师事务所未发生变更,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非标准审计意见提示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目前未实现盈利

  □适用 R不适用

  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R适用 □不适用

  公司经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剔除回购证券专用账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优先股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 R不适用

  二、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主要业务或产品简介

  (一)报告期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已上市销售的产品有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和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均由公司自主独立研发,其中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为公司核心产品,也是国内首个上市销售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具体情况如下:

  

  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预防狂犬病的黄金标准疫苗,接种后可产生可靠的免疫应答,产生高滴度的中和抗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采用国内领先的“100L大体积生物反应器微载体规模化培养、扩增人二倍体细胞技术”,经层析纯化,为国内首个上市销售的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打破了国内狂犬病疫苗一直沿用动物细胞制备的局限,具有“无引入动物源细胞残留DNA和动物源细胞蛋白”、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保护持续时间长等优势。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先后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品”等荣誉称号,与之相关的培养技术平台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

  (二)行业发展概况

  (1)不断突破的创新产品和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疫苗是最具成本效益、最有效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世界各国均将预防接种列为最优先的公共预防服务项目。经多年发展,疫苗已进入到精制冻干类疫苗、人源细胞疫苗、基因工程疫苗、mRNA等疫苗的发展黄金期阶段,尤其在应对新冠疫情的过程中,mRNA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等多个新平台和新技术被突破性地应用到新冠疫苗的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加速了新一轮疫苗创新技术变革的到来。根据 WHO 发布的《2024 年全球疫苗市场报告》,2023 年全球疫苗市场规模约70 亿剂,价值770 亿美元,约占全球药品市场总收入的 5%。HPV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重磅产品销售额在全球疫苗销售额中占比达70%,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疫苗可及性和民众接种意识的增强,头部疫苗企业已将战略布局、管线规划和市场资源切换至新增重磅产品,促进了全球创新疫苗的持续推出和新兴市场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的不断扩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研究报告,全球人用疫苗市场将在民众健康意识、传染病治疗和预防需求、消费能力增长的驱动下持续快速增长,随着未来更多疫苗的研发和上市,预计2025年将达到约831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1,310亿美元。

  (2)我国疫苗行业处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

  近年,随着技术升级的加快、政策导向的调整,中国疫苗行业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型,创新已成为疫苗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其中,以mRNA、重组蛋白、病毒载体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平台的构建与应用成为行业转型核心驱动力。在疫情推动下,mR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等新型疫苗技术不断突破,国产mRNA疫苗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并扩展至多种疾病领域,AI辅助药物研发(AI4DR)、大数据分析、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在疫苗研发中的应用亦日益广泛,有助于提高候选疫苗筛选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同时,政策支持助推创新疫苗加速上市,国家药监局(NMPA)将疾病预防、控制急需的疫苗和创新疫苗纳入优先审评审批范围,将多联多价疫苗、HPV疫苗等纳入快速通道,优化了创新疫苗的审评审批机制,推动行业向高附加值、高质量方向发展。行业发展模式从“数量增长”向“质量突破”转变,我国疫苗行业的增长从依赖仿制疫苗和传统技术路径,到如今更加注重疫苗有效性、安全性、接种便利性及供应链优化。

  (3)本土疫苗企业出海模式多元化

  根据WHO发布的《2024年全球疫苗市场报告》,2023年有68个国家报告了至少一种疫苗的短缺情况,全球范围内多种疫苗供给短缺,部分地区自给率较低,全球疫苗市场存在较大供需缺口。在此背景下,中国疫苗企业凭借日益成熟的技术实力和产能优势,在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下,“出海“已成为中国疫苗企业的战略共识,正加速开拓国际市场。2024年,国产疫苗通过WHO预认证数量增至18个品种,标志着中国疫苗质量国际权威认可度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国家政策进一步鼓励生物制药企业“走出去”,包括优化出口审批流程、提供国际市场准入支持及加强“一带一路”疫苗合作,本土疫苗企业已形成多元化的出海模式,包括成品出口、技术转移、本地化生产和合作研发等多种方式,中国疫苗企业正借助政策东风,加快全球布局,力争在国际疫苗市场占据更大份额。

  (三)行业竞争情况

  疫苗行业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资金投入高。疫苗企业在疫苗产品研发期间需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以保证持续的研发投入,疫苗产品在生产阶段对疫苗生产设施、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需求都较大。(2)行业研发风险高。疫苗产品的技术含量较高,一方面,自主研发的疫苗需要经过实验室研究、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方可进行注册批件;另一方面,购买已研发成功的技术实施产业化开发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技术消化、吸收难度较高,产业化的风险较大。(3)疫苗从研发到使用周期长。目前,我国疫苗从研发到使用主要可以分为五大阶段,即研发阶段、注册阶段、生产阶段、流通阶段、使用阶段。(4)收益高。由于疫苗行业资金门槛、行业风险门槛、周期门槛均较高,直接决定了疫苗行业收益较高,尤其是拥有新型疫苗或创新技术的疫苗企业,可以利用疫苗产品的核心优势获得较高的收益。疫苗行业特点和日趋严格的监管政策为疫苗行业建立起了较高的行业壁垒。

  长期以来,默沙东(Merck & Co., Inc.)、葛兰素史克(Glaxo Smith Kline)、辉瑞(Pfizer)和赛诺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广泛的市场渠道,长期以来在全球疫苗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疫苗企业正凭借成本优势、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加速追赶。

  相较国外疫苗市场四大巨头高度集中的市场竞争格局,我国疫苗产业目前集中度较低,疫苗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整体在技术研发实力,综合技术平台与创新产品管线等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我国疫苗行业整体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免疫规划疫苗市场由国有企业主导,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呈现出国有企业、跨国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随着《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的实施以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修订,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伴随疫苗技术迭代升级,全行业的兼并与整合将进一步加剧,规模化、集团化的疫苗企业将进一步增加,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狂犬病是致死性的人兽共患病,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病例由犬伤、猫伤所致,我国为狂犬病流行国家,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数据,2024年全国狂犬病死亡人数143人。2017年-2024年中国人用狂犬疫苗批签发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态势,受2018年疫苗事件产生的影响,2018年-2019年我国狂犬疫苗批签发量持续下降,2020年后,随着狂苗厂商产能陆续恢复、提升,国内人用狂苗市场竞争有所增强。目前,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为国内使用的主流狂犬病疫苗,随着人二倍体细胞狂犬病疫苗供应的增加,以其采用人二倍体细胞为细胞基质培养狂犬病病毒等的差异化优势,对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形成的补充空间较大。

  3、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1) 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公司是否需追溯调整或重述以前年度会计数据

  □是 否

  元

  

  (2) 分季度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注:第四季度净利润为负数的主要原因为确认参股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所致。

  上述财务指标或其加总数是否与公司已披露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相关财务指标存在重大差异

  □是 R否

  4、股本及股东情况

  (1) 普通股股东和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数量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注:成都康华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公司股份数3,00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26%,位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股东名册第6位,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不作为前10名股东列示。

  持股5%以上股东、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

  □适用 R不适用

  前10名股东及前10名无限售流通股股东因转融通出借/归还原因导致较上期发生变化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是否具有表决权差异安排

  □适用 R不适用

  (2) 公司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适用 R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

  (3) 以方框图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5、在年度报告批准报出日存续的债券情况

  □适用 R不适用

  三、重要事项

  (一)2023年度利润分配事项

  公司于2024年4月22日召开的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剔除回购证券专用账户的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元(含税),送红股0股(含税),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0股。 公司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于2024年5月8日实施完毕。具体内容详见2024年4月26日公司披露在巨潮资讯网 (www.cninfo.com.cn)的《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公告编号:2024-040)。

  (二)股份回购事项

  公司于2024年1月22日召开的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公司拟在不低于人民币10,000万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20,000万元(含)额度范围内,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回购公司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方式为集中竞价交易,回购价不超过人民币106.60元/股(含),回购实施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之日起12个月内。公司于2024年1月26日披露了《回购报告书》(公告编号:2024-015)。公司于2024年9月10日披露《关于回购公司股份实施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79),公司通过股票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3,801,77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82%,最高成交价为63.26元/股,最低成交价为45.97元/股,成交总金额为 199,997,626.19元(不含交易费用)。具体内容详见公司在巨潮资讯网上刊登的相关公告。

  (三)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事项

  公司于2024年9月25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和第三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10月25日召开的2024年第四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议案》,公司将回购账户中的1,703,550股股份用途由“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变更为“用于注销并相应减少注册资本”,公司于2024年9月26日披露了《关于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82)。

  经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确认,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注销手续已于 2024 年 12 月 24 日完成,公司于2024年12月25日披露了《关于回购股份注销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公告编号:2024-097)。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