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 公告

  股票代码:601818       股票简称:光大银行      公告编号:临2025-042

  

  本行监事会及全体监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第九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8月18日以书面形式发出会议通知,并于2025年8月29日在中国光大银行总行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应出席监事6名,亲自出席监事4名,乔志敏、尚文程监事以视频方式参会;委托出席监事2名,杨文化、卢健监事因其他公务书面委托陈青监事代为出席并行使表决权。会议的召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

  本次会议由吴俊豪监事主持,审议并通过以下议案:

  一、关于2025年半年报及摘要(A股)、中期报告及业绩公告(H股)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6票,同意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监事会出具以下审核意见:

  (一)报告的编制和审议程序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公司章程》和本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报告的内容和格式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所包含的信息真实反映了本行2025年上半年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等事项。

  (三)未发现参与2025年半年报编制和审议的人员有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二、关于集中修订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监事会、监事相关制度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6票,同意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三、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恢复计划》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6票,同意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特此公告。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

  2025年8月29日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本半年度报告摘要来自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和本行网站www.cebbank.com仔细阅读半年度报告全文。

  二、本行基本情况

  2.1本行简介

  

  2.2主要财务数据

  

  注:1.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本期发放的优先股股息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利息。

  本行于2025年上半年发放优先股股息24.06亿元(含税)。

  2.稀释每股收益=(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影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化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3.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资产-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部分)/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4.仅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

  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本行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以年化形式列示。

  6.拨备覆盖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减值准备)/不良贷款余额。

  7.贷款拨备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减值准备)/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

  上述1、2、3、5数据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的相关规定计算。

  2.3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户、股、%

  

  注:1.报告期末,本行普通股股份均为无限售条件股份。

  2.报告期末,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以代理人身份,代表在该公司开户登记的所有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持有的本行H股合计5,238,760,370股,其中,Ocean Fortune Investment Limited、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简称光大集团)持有的本行H股分别为1,605,286,000股、282,684,000股、238,536,000股和172,965,000股,代理本行其余H股为2,939,289,370股。

  3.据本行获知,截至报告期末,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是光大集团间接控制的子公司;中国人寿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Ocean Fortune Investment Limited均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制的子公司。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4.报告期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以名义持有人身份,受他人指定并代表他人持有本行A股合计1,340,124,189股,包括香港及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沪股通股票。

  5.本行不存在回购专户,不存在委托表决权、受托表决权、放弃表决权情况,无战略投资者或一般法人因配售新股成为前十名股东,无表决权差异安排。

  6.报告期末,前十名股东不存在参与转融通业务出借股份情况,不存在信用账户持股情况。

  2.4报告期末优先股股东总数及前10名股东持股情况

  2.4.1光大优1(代码360013)

  单位:户、股、%

  

  注: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光大集团、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其与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2.4.2光大优2(代码360022)

  单位:户、股、%

  

  注:光大集团为本行控股股东,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是光大集团间接控制的子公司,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光大集团、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其与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2.4.3光大优3(代码360034)

  单位:户、股、%

  

  注:上海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光大集团、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中信保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与中国中信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存在关联关系。除此之外,本行未知上述优先股股东之间以及其与前十名普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2.5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变更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控股股东为光大集团,未发生变化。

  三、重要事项

  3.1本行发展战略及战略实施情况

  3.1.1使命和愿景

  本行坚定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管理财富、服务社会”为企业使命,坚守本源、立足主业、守正创新,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推动构建“一个客户、一个光大、一体化服务”综合金融生态,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持续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和提供一流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形成本行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3.1.2发展思路

  本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主动应对低息差市场环境,充分利用新一轮改革政策契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升客户服务、综合经营、科技支撑、人才培养、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核心能力,降本提质增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将“光大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培育壮大特色业务,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3.1.3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科技金融方面,持续健全“1+16+100”科技金融专业化专营化组织体系,打造强服务、强产品、强生态、强行研、强数智的“五强”特色支撑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4,170.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75.03亿元,增长9.88%。绿色金融方面,持续推进体系建设、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完善“传统信贷+创新产品”绿色金融产品谱系,覆盖可持续表现挂钩类、环境权益类、未来收益权类等创新产品及服务。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新口径)4,641.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10.99亿元,增长12.37%。普惠金融方面,深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强化普惠线上贷款全流程风控体系建设,打造普惠金融“3+1+N”系列线上化产品,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526.6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2.17亿元,增长3.95%。养老金融方面,打造“和光颐享”品牌,逐步形成“金融+医养康旅”综合服务与“银保养”协同服务两大特色,创建首批64家“养老金融服务中心”,持续助力养老保障三支柱建设,优化线上线下服务体验,积极为养老服务机构提供融资服务。报告期末,累计提供830余支养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60.58万人次。数字金融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重点发力支付缴费类场景与融资类场景建设。通过植根实体经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综合经营效益。资产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赛道,强化行业研究,细化营销范式,提升特色化、专业化竞争优势。负债方面,坚持动态的量价平衡策略,优化存款产品结构,推动“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开展主投资主结算活动,强化公私联动推进代发业务发展,不断增强批量拓客与源头资金导入能力,提升存款量价经营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高质量存款资金沉淀。

  三是夯实客户基础,持续深化客群综合经营。公司客群经营方面,践行“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针对战略客群、潜力客群、基础客群,匹配差异化营销策略,提升客户服务质效。零售客群经营方面,深化公私联动批量拓客与业务协同经营,增强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服务能力,加强数字化赋能和理财经理队伍专业化建设,迭代升级“阳光+”客户会员权益体系,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着力培育经营特色。打造“阳光科创”科技金融业务,围绕企业不同阶段投融资诉求推出“科技研发贷”等特色产品,提供“股、贷、债、托、私”全周期产品体系。大力发展“阳光财富”业务,推出“阳光金自选计划”“旅游钱包-随心购”等理财功能,实现现金产品“24小时不打烊”购买,发行养老、普惠、绿色科创等主题理财产品。报告期末,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80万亿元。持续保持“云缴费”行业领先优势,着力建设数字化金融场景平台,打造“薪悦通”等特色产品。报告期末,云缴费累计接入项目18,858项,累计输出合作平台898个,服务人次16.09亿次;强化薪悦通平台“人、财、事”功能建设,打造特色福利板块,累计入驻企业3.43万户。推进“阳光投行”业务发展,践行“商投私一体化”策略,提升综合融资服务能力,上半年债券承销1,906.11亿元,发放并购贷款166.23亿元。构建“阳光交银”生态化综合金融服务,整合打造供应链金融产品体系,提高国际结算客群贡献度,满足企业资金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及经营场景结算需求。报告期末,供应链客户18,362户。大力发展“阳光金市”业务,坚持“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发展主线,做优做强投资基本盘,激发市场交易活力。通过着力发展特色业务,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实现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5.41万亿元,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3.10万亿元,同业金融交易额(GMV)1.74万亿元。

  五是坚守合规底线,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控。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深化授信行业研究,积极赋能业务发展。持续强化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坚决遏制新增不良。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强化数字化手段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坚持数字技术赋能场景生态,建立“价值分层、模式分类、总分协同”数字化场景工作机制,提升场景流量客户转化效能。强化技术支撑能力,运用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力,积极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推动AI智能报告在全行范围的使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效能。

  3.2本行整体经营情况

  3.2.1业务规模平稳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72,385.9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795.70亿元,增长4.02%;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40,840.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01.68亿元,增长3.82%;存款余额42,531.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74.95亿元,增长5.39%。

  3.2.2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59.18亿元,同比下降5.57%。其中,利息净收入454.32亿元,同比下降5.5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4.43亿元,同比下降0.85%;其他收入100.43亿元,同比下降10.04%。实现净利润247.41亿元,同比增长0.53%。

  3.2.3资产质量稳定可控

  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509.1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63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2.47%,比上年末下降8.1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15%,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3.2.4资本充足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本净额6,910.7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0.02亿元;资本充足率13.53%,一级资本充足率11.5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9%,均符合监管要求。

  3.3利润表主要项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4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3.4.1资产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贷款减值准备仅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

  3.4.2负债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4.3股东权益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现金流量

  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2,122.85亿元。其中,现金流入6,362.50亿元,同比增加2,852.42亿元,增长81.26%;现金流出4,239.65亿元,同比减少741.74亿元,下降14.89%,主要是本期吸收存款规模增加导致现金流入。

  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784.61亿元。其中,现金流入6,880.82亿元,同比增加853.50亿元,增长14.16%,主要是收回投资增加;现金流出7,665.43亿元,同比增加2,737.57亿元,增长55.55%,主要是投资支付的现金增加。

  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374.24亿元,上年同期产生的现金净流入565.26亿元,主要是偿付债券本金增加。

  3.6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7业务条线经营业绩

  3.7.1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公司金融业务坚持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进一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积极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稳步推进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支持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科技创新改造、股票回购增持、服务消费与养老贷款项目落地;以FPA为引领,深化“商投私一体化”经营,通过基础融资、债券融资、非贷非债等多产品驱动,搭建券商、保险、租赁、私募股权等非银机构合作生态圈,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分群、分层、分级”经营理念,围绕战略客户、潜力客户、基础客户,细化营销范式,夯实客户基础,提升价值创造;升级普惠线上化、供应链、代发、司库和现金管理、票据结算、跨境金融等产品服务,构建产业链全场景产品架构,推动展业模式升级。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49.76亿元,同比减少7.25亿元,下降2.82%,占全行营业收入的37.89%。报告期末,全行FPA总量5.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49.36亿元;公司金融客户总量100.68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94万户。

  3.7.2零售金融业务

  本行着力打造领先的数字化零售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围绕客户多元需求,丰富产品货架供给,增强线下线上一体化渠道服务能力,强化数据驱动,深化分层分群经营,加强协同联动经营,不断夯实客户基础。推进负债端量价双优,积极拓展场景建设,深化客户综合经营,零售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成本改善;加快资产端业务转型,落地集约化、标准化、线上化、一体化经营模式,支持普惠金融和提振居民消费,打造阳光零售贷款名品,零售贷款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全力打造阳光财富特色,不断丰富产品谱系,加强投研投顾体系建设,创新个性化服务,增强业务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多元化、多层次财富管理需求。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55.38亿元,同比减少30.24亿元,下降10.59%,占全行营业收入的38.74%,其中,零售净利息收入194.97亿元,同比下降10.98%,占全行净利息收入的42.91%;零售非利息净收入60.41亿元,同比下降9.31%,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29.49%。

  3.7.3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以“稳配置、活交易、增代客、强风控”为发展主线,充分发挥投资交易特长,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围绕“数字化+生态圈”战略发展理念,锚定GMV北极星指标,构建协同生态体系,推动系统优化及迭代创新,提升同业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坚守风险合规底线,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优化迭代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巩固提升专业化投研能力,持续丰富多资产多策略工具箱,完善权益、另类投资布局;发挥托管平台作用,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做大托管规模,做响“光大托管”品牌。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54.06亿元,同比减少2.46亿元,下降1.57%,占全行营业收入的23.37%。

  3.8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多边贸易体制受阻,关税壁垒增多,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对国际经济循环造成阻碍。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依然较多,影响全球市场预期和投资信心,加剧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我国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

  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银行业经营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存贷利差处于较低水平,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经营理念和模式面临较大挑战。本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应对低息差市场环境,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一是鼎力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商行+投行+资管+私行”战略转型,精准有力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二是坚定服务社会民生,以更加市场化、可持续的方式提供低成本、广覆盖、便捷性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城乡居民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推进共同富裕;三是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数字化转型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优化资金资源配置,统筹区域发展布局,更好发挥综合金融服务协同核心作用;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审慎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严守内控合规制度,完善审计监督体系,牢牢守住风险底线。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8月29日

  

  股票代码:601818       股票简称:光大银行       公告编号:临2025-041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决议

  公告

  本行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本行)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5年8月15日以书面形式发出会议通知,并于2025年8月29日在中国光大银行总行以现场会议方式召开。本次会议应出席董事16名,亲自出席董事13名,朱文辉、姚威、张铭文、李引泉董事以视频方式参会;委托出席董事3名,崔勇副董事长、曲亮董事、李巍董事因其他公务未能亲自出席,崔勇副董事长书面委托吴利军董事长、曲亮董事书面委托郝成董事、李巍董事书面委托杨兵兵董事代为出席并行使表决权。会议的召开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简称《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本行4名监事列席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由吴利军董事长主持,审议并通过以下议案:

  一、关于2025年半年报及摘要(A股)、中期报告及业绩公告(H股)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已审议通过该项议案,并同意将其提交董事会审议。

  本行2025年A股半年报及摘要的具体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及本行网站(www.cebbank.com),A股半年报摘要亦登载于8月30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

  本行2025年H股中期业绩公告的具体内容详见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披露易网站(www.hkexnews.hk)及本行网站。

  二、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报告》具体内容详见本行网站。

  三、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恢复计划》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四、关于修订《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五、关于修订《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人互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网贷相关制度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六、关于集中修订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涉及监事会、监事相关制度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七、关于撤销监事会办公室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八、关于《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部分理财存量资产整改计划》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九、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新一代核心系统信创服务器及网络设备采购情况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十、关于续聘张旭阳先生为本行董事会秘书的议案

  表决情况:有效表决票16票,同意16票,反对0票,弃权0票。

  董事会同意续聘张旭阳先生为本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先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履行本行董事会秘书职责。

  张旭阳先生简要情况请见附件。

  独立董事对该项议案的独立意见: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本行独立董事从客观、独立的角度作出判断,同意该项议案。

  特此公告。

  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5年8月29日

  附件:

  张旭阳先生简要情况

  张旭阳先生,自2022年8月起任本行董事会秘书、2022年5月起任本行联席公司秘书。现任本行首席业务总监。曾任本行办公室综合文秘处副处长、文秘二处处长,资金部高级副经理、代客业务处处长,投行业务部外汇及结构性产品组处长、总经理助理,私人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兼财富管理中心主任,零售业务部副总经理兼财富管理中心主任、总经理兼财富管理中心主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筹备组组长,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百度公司副总裁、度小满公司副总裁。曾兼任网联清算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获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青岛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

  除披露信息外,张旭阳先生与本行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及持股5%以上的股东不存在关联关系,不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规定的不得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未持有本行股票。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