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搜索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 集体接待日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 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代码:600150   证券简称:中国船舶    公告编号:2025-071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9月1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披露了《关于参加2025年上海辖区上市公司集体接待日暨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的公告》(公告编号:2025-070)。本次业绩说明会已于2025年9月19日按期召开。现将相关召开情况公告如下:

  一、本次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

  公司董事、总经理施卫东先生,独立董事冷建兴先生,总会计师兼董事会秘书王洁女士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针对公司2025年半年度的经营成果、发展战略及财务指标等情况与投资者进行了交流和沟通,并就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信息披露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了回复。

  二、本次业绩说明会投资者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情况

  1. 投资者提问:公司的研发的投入和发展战略有什么改变?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重组整合前,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下属各船厂在主建船型方面有较多的重合,例如江南造船与大连造船的超大型/大型集装箱船、大中型LNG船,外高桥造船与北海造船的好望角型散货船,广船国际与武昌造船的公务/科考船等。经过多年发展,各大船厂分别在主建船型中取得较多技术突破,多类高附加值船型的研制取得了大量技术成果。重组完成后,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的科研体系将深度融合,在全球造船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充分交流借鉴各船厂技术经验,合力解决高端船型的技术难点,构建完善的科研创新体系,实现研发设计、核心配套、总装建造全链条技术攻关,增强公司的科研技术实力。研发体系和发展战略的深度融合将能够有效提升发展战略效率、缩短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谢谢!

  2. 投资者提问: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具体举措是什么?如何稳定公司的股价,保护投资者,我提议公司赶紧实施股票增持再贷款业务稳定股价。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提问。为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获得感,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公司积极回应上交所专项行动倡议,在深入分析生产经营、规范治理、投资者回报等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2024年度及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每半年开展评估。在提升投资者回报方面,公司牢固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密切关注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评价,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市值管理,切实推动提升投资价值。同时持续完善利润分配机制,近三年来,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均不低于当年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30%。未来,公司将积极提升投资者回报能力和水平,让股东切实感受公司的发展成果,为稳市场、强信心积极贡献力量。真诚感谢您在市值管理方面的建议,公司将结合实际深入研究分析。谢谢!

  3. 投资者提问:公司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经营方面是否有什么变化?有新的利润增长点吗?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本次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将强化公司集中经营能力,增强下属各船厂的高端船型制造能力,促进公司船海产品进一步向高端化转型,打造“中国船舶”品牌名片。同时将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推动公司差异化品牌统筹管理,强化下属各大船厂主建船型的竞争优势,进而充分发挥品牌知名度,提升公司未来整体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实现上市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谢谢!

  4. 投资者提问:国产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已运营一年多了,我们的豪华邮轮相对于传统邮轮制造强国,有哪些优势与不足?另后续豪华邮轮发展与市场开拓方面有哪些举措与进展?谢谢!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中国是全球重要的邮轮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邮轮需求与人均收入关系密切。研究显示,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时,邮轮市场开始起步,达到1万至4万美元时,邮轮市场将快速发展,从这个层面来讲,我国已进入邮轮市场快速发展阶段。优劣势分析上看,首先是国家充分重视邮轮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从市场角度看,我国的邮轮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前景广阔。而在制造端,大型邮轮技术集成度极高,建造周期长,各环节保持紧密配合的难度极大,使得大型邮轮建造的门槛非常高。这种复杂性使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造船业实现全谱系建造能力的关键标志。目前,我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正在公司所属的外高桥造船建造,建造速度进一步提速,标志着公司在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核心技术的同时,向着系列化、精益化、高效化建造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谢谢!

  5. 投资者提问:以下是对600150中国船舶的提问:1、2007年的时候,毛利到25%左右,现在是12.5%上下,请问合并后,毛利率还有多少提升空间?2、对标韩国高技术的船舶,咱们有哪些具体施措来提升竞争力?3、沪东中华项目注入上市场的具体进展如何?4、还会有收购国内船厂,如:恒力重工、新时代造船等,来提升产能的计划吗?5、请介绍一下,合并后的接单情况?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问题1: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68%、9.75%和10.20%,2025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12.21%,可见三年来公司毛利率的趋势变化情况。问题2:船舶制造业具有资金密集、劳动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市场化程度高,市场集中度较高。从历史进程上看,随着不同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造船业已实现了从英国到美国、到西欧、到日本、到韩国的多次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到后起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目前造船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韩国、日本,并形成相应的造船竞争力。2023年、2024年,中韩日三国船厂共计承接新船订单12,332.24万载重吨和16,279.25万载重吨,合计占全球96.56%和97.10%。韩国造船业以技术先进著称,其高附加值船舶订单仍占有较大比例。此次重组合并后,公司将整合双方资源,优化船舶制造板块产业布局,发挥协同效应,有效提升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打造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业。问题3、4:公司目前无相关应披露未披露信息。问题5:根据2025年半年报,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船舶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33艘/2649.11万载重吨/2334.87亿元,中国重工手持订单229艘、3493.92万载重吨,公司将及时披露合并后的接单情况。谢谢!

  6. 投资者提问:请公司介绍下干散货船,油轮,LNG等不同船型的当前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公司对市场接单前景的判断。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2025年上半年,虽然市场扰动因素增多,新船成交量出现阶段性回调,但当前市场仍存在多重支撑力量,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根据克拉克森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手持订单量26065.00万载重吨。从新船订单结构看,我国新接集装箱船1378.0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52.35%;新接散货船730.47万载重吨,占总量的27.75%;新接油船276.54万载重吨,占总量的10.51%;新接其他船型247.2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9.39%。关于公司未来接单前景方面,受全球航运碳减排法规和老旧船舶淘汰催生的更新需求,以及深海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海洋装备提供关键支撑等因素,新造船市场对此形成有利支撑,同时也面临全球经济、国际贸易环境及政策等一些风险和挑战,当前航运造船市场面临的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有所提升,公司也将密切研判市场走势。谢谢!

  7. 投资者提问:有市值管理计划吗?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将紧紧围绕重组完成后的中国船舶兼具“经济价值、功能价值和战略价值”的投资价值属性,努力推动上市公司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同时,公司将依法依规、适时适度运用资本市场有利政策和市值管理举措,引导上市公司价值提升,助力公司良性发展,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各方信心。谢谢!

  8. 投资者提问:全球的造船公司的财务准则都是以时段法为准,包括国内刚上市的松发股份以及扬子江船厂,还有国外的现代重工、韩华海洋等。为什么唯独中国船舶的财务准则是大部分以时点法为准?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公司的收入确认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根据每个合同中约定的条款来判断。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采用时段法确认:1、客户在本公司履约的同时即取得并消耗本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2、客户能够控制本公司履约过程中在建的商品。3、本公司履约过程中所产出的商品具有不可替代用途,且本公司在整个合同期间内有权就累计至今已完成的履约部分收取款项。如以上条件均不能满足,则采用时点法,于完工交付,即控制权转移时一次性确认收入。谢谢!

  9. 投资者提问:中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超50,但在LNG船领域仍面临韩国竞争。公司如何通过大型LNG船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吸收合并中国重工后,协同效应的具体落地时间表?

  回复:您好,感谢您的关注。中国船厂在LNG运输船市场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船厂LNG运输船订单的市场份额达46%,在LNG运输船手持订单规模增加及LNG运输船长期前景乐观的背景下,未来几年中韩船厂将持续扩大LNG运输船建造能力。关于协同效应,当前船舶行业所处景气周期有利于公司开展协同整合,协同整合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力,有助于股东充分享受行业景气周期下公司发展带来的相关红利,为上市公司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我们将加快开展协同整合。谢谢!

  三、其他说明

  关于本次业绩说明会的全部具体内容,详见“全景路演”网站(http://rs.p5w.net)。公司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在此,公司对关注和支持公司发展并积极提出建议的投资者表示衷心感谢!

  特此公告。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5年9月20日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 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 加关注

喜欢文章

0

给文章打分

本文得分 :0
参与人数 :0

0/500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